根正苗紅“獨角獸”剛上市就逼近跌停?“代工廠”工業富聯尷尬了

今日早間,工業富聯低開4.70%後繼續下探,盤中一度跌逾9%,目前成交金額近20億元,換手率超23.61%。

根正苗红“独角兽”刚上市就逼近跌停?“代工厂”工业富联尴尬了

圖片來源網絡

中籤者開板就賣,換手率達56.64%

6月8日,在一路關注中,工業富聯正式登陸A股,發行價13.77元,上市開盤價16.52元。上市首日,其毫無懸念地漲停,漲幅44.01%。此後的兩個交易日,連續收出兩個“一”字板,上市三日,股價升至23.99元。

根正苗红“独角兽”刚上市就逼近跌停?“代工厂”工业富联尴尬了

6月13日,上市第四個交易日,工業富聯以24.55元開盤,開盤即打開漲停板,隨後一度翻綠。對比同為獨角獸的藥明康德,上市直接收出16個漲停板才開板,可謂霸氣。

開板日,工業富聯全天盤中震盪不斷,儘管午後快速發力拉昇,但收盤還是未能封板,收於25.72元,上漲7.21%。截至收盤,公司市值達5065.63億元,站上5000億大關;動態市盈率47.73倍,靜態市盈率31.92倍。

機構出貨遊資接盤

在當前市場流動性相對緊張的情況下,工業富聯6月13日創出了158億元的成交金額後打開漲停板,到底對其估值有什麼影響呢?

根正苗红“独角兽”刚上市就逼近跌停?“代工厂”工业富联尴尬了

而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駱思遠此前曾預測,工業富聯2018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3879億元、4265億元、4697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95億元、236億元、287億元,增速分別為22.7%、21.5%、21.2%。工業富聯發行市值2712億元,A股電子製造業龍頭企業2018年平均估值23倍,考慮公司稀缺性及成長潛力,給予6個月目標估值25倍。根據估算,2018年25倍的市盈率也就意味著工業富聯約4875億元的總市值,摺合每股股價24.75元。

“代工廠”與“工業互聯”的距離

“看看富士康的財務數據你就明白了,買賣自己決定!”“一圖概括三隻獨角獸的命運,真的假不了……”同為獨角獸,命運卻不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工業富聯的基本面。

儘管名為“工業富聯”,但其身處傳統制造業,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分析人士指出,工業富聯的估值,就是在代工廠與工業互聯網轉型之間尋找平衡。若找傳統代工廠估值,可能只有10倍市盈率,但工業富聯此次IPO意在募資用於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雲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臺、高效運算數據中心、通信網絡及雲服務設備等八大頗具“概念”的項目,若真能轉型成功成為真正的“工業互聯”,則估值有望上浮。

但目前看來,其依然還是“代工廠”。招股說明書顯示,工業富聯2017年末擁有269049名員工,其中生產製造員工有203308人,佔比75.57%,大專以下員工209930人,佔比78.03%,30歲以下員工160499人,佔比59.65%,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2015-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728.00億元、2727.13億元、3545.44億元;各期歸母淨利潤達到143.5億元、143.66億元和158.68億元,增長十分有限。一季報實現營收776.95億元,同比增長19.78%;實現淨利潤26.53億元,同比僅增長4.47%。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一封來自深圳富士康工廠的《致富士康員工的公開信》再將公司推上輿論風口,也佐證了作為“代工廠”的事實。該公開信稱,富士康僅按照員工底薪的5%繳納住房公積金,導致員工一年至少損失1000元,同時房租飛漲,工資卻停滯不前,要求公司應按照全額工資為基數繳納住房公積金,並上漲工資以跟上房租漲幅,以及希望公司分配宿舍等。

工業富聯估值合不合理?

現在市場對工業富聯的的估值分歧很大:市盈率低至15倍、高至40多倍。這中間糾結的點,就是到底該給傳統代工廠10倍的估值還是科技公司30倍左右的估值,我們可以從工業富聯的主營業務看一下。

工業互聯網的核心是傳感器、網關以及雲計算這幾大板塊。工業富聯在招股書裡面強調自己是一家生產網絡設備和雲計算解決方案的企業。但如果我們仔細深扒一下工業富聯幾大業務中的細分產品,其網絡設備的主要客戶是包括蘋果,華為,Cisco、ARRIS、Nokia等。而云計算產品的主要客戶包括:Amazon、Dell、HPE等,這些都是行業領先的雲計算和網絡解決方案商。而工業富聯的也主要依賴這些頭部客戶,2015-2017年度,來自前五名客戶的營業收入佔當期營業比例分別為76.81%、78.63%和72.98%。

可以看到工業富聯所生產的網絡設備和雲計算設備,大多數並不是自有品牌的產品,而是為客戶代工的產品。這些產品從設計到專利,都不屬於工業富聯。也就是說,當下的工業富聯確實是工業互聯網中的一環,但是它在整個產業鏈上做的仍然是代工的事!從產業佔比來看,現階段工業富聯的通信網絡設備,也就是包括了手機代工在內的傳統業務,佔到公司總收入的50%以上,它依舊是工業富聯的主要業務。這些年工業富聯投入頗高的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當下還並不成氣候。

根正苗红“独角兽”刚上市就逼近跌停?“代工厂”工业富联尴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