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完小麥打算種玉米、花生的朋友,趕緊看看農業農村部的最新建議

正是小麥收穫的時節。今年,黃淮等地的冬小麥熟期比常年偏早,而且土壤墒情普遍較好,為下一茬作物的播種打下了好基礎。許多種植戶準備著種玉米或花生了。農業農村部玉米專家指導組、油料專家指導組分別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及時為種植戶們送上農技指導。一起來看看~

收完小麥打算種玉米、花生的朋友,趕緊看看農業農村部的最新建議

黃淮海夏播玉米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1. 科學選用良種

科學選用適宜當地種植的耐密抗倒、耐旱節水、抗病抗蟲、高產穩產、熟期搭配合理的玉米品種。

籽粒直收的區域和地塊,宜選用熟期相對較早、抗倒性好、籽粒脫水快的玉米品種。

種植青貯玉米應選用生育期適宜、生物產量高、青貯品質好、抗病抗逆抗倒的優質專用型或糧飼通用型優良玉米品種。

種植鮮食玉米應選擇市場對路、品質優良、熟期適宜、豐產穩產、抗病抗逆的優質玉米品種。

同時,注意選用發芽率高、活力強、適宜單粒精量播種的高質量包衣種子。

2. 狠抓播種質量

一是搶時早播。抓住近期土壤墒情較好的有利時機,上茬小麥收穫後及時搶播夏玉米。中南部爭取在6月15日前、北部在6月20日前完成播種。鮮食玉米中的甜玉米、糯玉米和甜加糯等不同類型間,以及與普通籽粒玉米、其他類型玉米間,應避免串粉影響產品品質。在沒有自然隔離的平原地區種植,不同類型玉米應相距300米以上,或採取錯期播種方式,播種期相隔25天左右為宜。

二是機械精播。籽粒玉米和青貯型玉米可採用性能良好的播種機進行單粒精量貼茬直播,60釐米等行距種植,注意種肥隔離,避免燒苗,確保苗全、苗齊、苗勻、苗壯。鮮食玉米要保證底墒良好適當淺播,精細播種。

三是合理密度。根據品種特性及生產條件等確定適宜種植密度。籽粒玉米一般地塊畝保苗4500株左右,耐密品種和高產田可適當提高密度;青貯玉米一般畝保苗5000株左右,鮮食玉米一般畝保苗3000—3500株。

收完小麥打算種玉米、花生的朋友,趕緊看看農業農村部的最新建議

3. 加強田間管理

一是化學除草。麥茬直播玉米可在玉米出苗後施用除草劑,需注意除草劑的劑型、濃度、使用時間、使用方法,避免發生藥害。無麥茬地塊可在土壤墒情適宜時,在播後苗前及時進行化學封閉除草。

二是合理施肥。根據產量目標、土壤肥力等進行科學施肥,有條件地區可進行測土配方平衡施肥。前茬小麥秸稈還田地塊以施氮肥為主,配合一定數量的鉀肥,並補施適量微肥。其中,1/3氮肥和全部鉀肥、微肥在播種時進行側深施,其餘2/3氮肥於小喇叭口期前後機械開溝側深施(深10釐米左右)。花粒期可根據植株長勢和養分需求適量補施氮肥。

三是水分管理。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目前,黃淮海地區土壤墒情較好,有利於夏玉米播種。對土壤墒情不足的地塊,播後要及時灌“矇頭水”。若關鍵生育期遭遇嚴重乾旱,可適度進行節水灌溉。苗期如遇暴雨要及時排水,防止芽澇和苗澇。

4. 搞好病蟲防治

苗期結合除草噴灑殺蟲殺卵劑,防治麥茬上的二點委夜蛾、灰飛蝨、薊馬等殘留害蟲。

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測報處預報,今年三代玉米螟在黃淮海大部地區中等發生,二三代粘蟲總體呈中等發生、黃淮局部可達偏重程度,要密切關注蟲害發生並加強防治。

為確保食用安全,鮮食玉米應儘可能選擇抗病蟲品種,應用生物防治技術(赤眼蜂、白僵菌防治等)或生物農藥及時防治玉米螟等穗部害蟲,減少化學農藥使用。

此外,對於種植密度偏大、生長過旺地塊以及易發生風災倒伏的地區,可在拔節期前後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注意化控劑濃度和噴施時間,避免重噴或漏噴。

5. 適期機械收穫

對於籽粒玉米,在不影響下茬小麥播種情況下,根據籽粒灌漿進程和籽粒乳線情況

適期晚收。機械收穫果穗或直收籽粒後,及時晾曬或烘乾,以防黴變。

鮮食玉米一般在授粉後20天左右進入適採期。

專用青貯玉米最適收穫期為乳熟末期至蠟熟初期,以籽粒乳線位置作為判別標準,乳線處於1/2至2/3時收穫,收穫後及時進行全株青貯加工。

收完小麥打算種玉米、花生的朋友,趕緊看看農業農村部的最新建議

2018年夏花生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1.根據栽培模式,科學選用品種

花生具有不同的栽培模式,各地應因地制宜選用高產、高油、高油酸、高蛋白、抗病性好、適合機收的品種。

麥後直播花生宜選用早熟、中小果品種,生育期一般在110天以內,如遠雜9102、遠雜9307、遠雜9847、豫花22號、豫花23號、豫花37號、冀花9號、冀花10號、冀花11號、冀花18號等。

覆膜花生宜選用中早熟、中大果品種,生育期一般在120天以內,如豫花9327、豫花15號、豫花9326、花育25號、花育36號等。

麥壟套種花生宜選用中早熟、中大果品種,生育期一般在125天以內,如豫花15號、豫花9326、開農176、開農1715、冀花6號、冀花13號、冀花16號、花育31號、花育36號等。

2.適時搶墒播種,實現合理密植

花生種子宜在播種前10天左右剝殼,剝殼前可帶殼曬種2—3天,剝殼後要剔出黴變、破損、發芽的種子,並按種子籽粒大小分級保存,防止吸潮影響發芽率。

麥後直播花生播期一般不晚於6月20日,宜採用機械起壟栽培模式。播種期適宜的土壤水分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墒情不足的要灌溉造墒播種。播種密度為每畝12000穴左右,每穴2粒,單粒精播每畝16000—18000穴。

麥壟套種花生適宜播期在麥收前15—20天,播種密度為每畝10000穴左右,每穴2粒。

收完小麥打算種玉米、花生的朋友,趕緊看看農業農村部的最新建議

3.科學調控肥水,促進穩健生長

夏花生田整體肥水條件較好,加之生育期短,在管理上應促控結合,以促為主。

在播種期,麥後直播花生要精細整地,施足底肥,根據預期產量、土壤肥力平衡施肥,合理使用氮磷鉀和鈣肥,適量補充微肥,一般可畝施花生專用肥40—50公斤。麥壟套種花生在麥收後應及時滅茬,並結合中耕每畝追施尿素或複合肥15公斤左右,視土壤墒情,及時灌溉,促苗早發。

在花針期,可每畝追施石膏粉25公斤左右,促進莢果和籽仁發育。在封壟前,結合中耕培土,控旺防倒。

在生育後期,結合葉部病害防治,噴灑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防病防早衰。

夏花生對乾旱十分敏感,尤其是盛花和大量果針形成下針階段(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需水臨界期,如遇乾旱應及時灌溉。同時,注意防澇,保持田間“三溝”相通,防止澇害對產量品質造成影響。

4.堅持對症下藥,搞好病蟲防控

花生生育期病蟲害較多,需要科學防治,降低病蟲為害。

對於病害,要通過合理輪作、選用抗病品種、種子包衣、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進行防治。防治青枯病宜選用遠雜9012、遠雜9307、中花21、中花6號等抗病品種;防治根腐病、莖腐病、冠腐病等土傳病害和蠐螬等地下害蟲,宜在播種前用適宜藥劑拌種;防治葉斑病宜在花生生育的中後期噴施殺菌劑,連噴2—3次,每次間隔7—10天。

對於蟲害,提倡採取生物、物理措施,如性誘劑誘殺、天敵捕殺、蓖麻等誘集植物捕殺等,化學防治應採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苗期重點防治蚜蟲,生育中期重點防治棉鈴蟲和蠐螬。

5.適時機械收穫,及時晾曬烘乾

當花生植株由綠變黃、主莖保留3—4片綠葉、大部分莢果飽滿成熟時,及時應用花生挖掘機收穫,具體收穫期應根據天氣情況靈活掌握。

麥後直播花生只要後期溫度許可,可儘量延長生育時期。

收穫後應抓緊晾曬或烘乾乾燥,使莢果含水量儘早降到10%以下,降低黴捂和黃麴黴毒素汙染的發生風險。為提高花生品質品相,要儘量做到分品種專收專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