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柔”,大家瞭解嗎?淺談太極拳中的柔

「流水不腐、戶樞不朽」是養生基礎嗎?

結合各方面的研究,太極拳對中樞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心臟血管及呼吸系統都有正面的影響;較具體的講法是,它可以降血壓、降膽固醇、提升體內物質代謝、延緩關節退化及改善骨質疏鬆的現象等。可是,這些優點,其它運動都能達致,非太極拳所獨有。

從生理角度看,人有四肢、關節,自然就有活動四肢、關節的需要。所以,當我們說太極拳具備「流水不腐、戶樞不朽」的養生效應時,其實我們沒有針對性地說明太極拳養生的玄機。那麼,究竟甚麼才是太極拳養生的元素呢?

太極拳的“柔”,大家瞭解嗎?淺談太極拳中的柔

正雷太極書院李玉儉老師拳照

下面讓我們從「柔」的概念看其養生效應。

打太極拳要用柔嗎?

一般人都有一個共識是,太極拳具備「柔」的性質。亦因為太極拳有柔的性質,許多人以為,太極拳的養生原理就從柔中來。不錯,這個講法來由自有,且能引經據典。老子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又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等,都反映了「柔」是被推崇的一面、「剛」是被捨棄的一方。於是,我們練太極拳就要「取柔棄剛」,但用「柔」來演練又如何達至養生效果呢?

雖然老子說「柔能勝剛」(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但我們也許也可以這樣反問:

「你不是說剛與柔是現象界『二』的兩大元素嗎?(見『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若剛與柔平起平坐,互相生克,為何你又說『柔』比『剛』優勝呢?太極圖中的黑白二魚不是半斤八両嗎?不見得白比黑多、柔比剛強啊!」

原來,老子有一條由道創生萬物的理路,當中顯示了「柔」的高度價值。那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可作太極解,「二」是天地或陰陽,「三」是「沖和之氣」。進而言之,「一」與「三」亦相同,太極未動為「一」,太極動則為「三」。當我們講現象,就是「三」以後的事。每落於現象的一切東西,都有二元性質,即是有「長短相較、高下相傾」,也暗示剛柔互濟互用,在這層次,剛與柔當無孰高孰低之說。

不過,老子所講「柔能勝剛」的「柔」,指的是「沖和氣」的「柔」而不是落於二元對待的「柔」。萬物從「三」出,故作為「三」的「沖和氣」必然高於萬物所具剛柔屬性中的剛或柔。「沖和氣」是宇宙本源在衍生形質萬物過程中的第一層「氣態」。老子所要求的,是這種本源之氣,稱「元氣」。所以老子要我們「復歸於嬰兒」。

太極拳要打出「柔」,就是要我們把動作提升到一個境界,即太極境界。它有著沖和氣之柔。由這裡開始,我們便有可能踏進養生之門。因為,太極或「沖和氣」是造化生命之源。

太極拳的“柔”,大家瞭解嗎?淺談太極拳中的柔

正雷太極書院劉家瑞老師拳照

柔能產生防治疾病的荷爾蒙

我們疾病的來源,或多或少由情志因素引起,中醫說七情六慾是疾病之源,還指出「怒傷肝、恐傷腎、思傷脾、喜傷心、悲傷肺」。七情所傷者是體內氣機的紊亂,失去柔和之常態。香港人生活繁忙,工作壓力大、工作量過度,形軀疲憊而睡眠不足,菸酒過多,或暴飲暴食,加上運動缺乏,大多是傷肝、傷腎的形態。當中,生活的緊張和壓力,是導致疾病的主要因素。

當我們發怒,我們將產生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當我們驚恐憂慮,我們會分泌腎上腺素(adrenalin)。本來,體內產生這些荷爾蒙,對生存有特定的意義。例如,當我們在郊野當中看到一條蛇,我們實時分泌出腎上腺素,整個身體有關與蛇作戰的官能得到喚醒,例如交感神經亢奮,大腦出現β波,心跳急促、肌肉緊張、呼吸加快,活性氧增加,專注力加強等一系列作戰的準備。不過,今天這些腎上腺素的出現,不再是原始社會為求生存而自保的當下,而是發生在辦公室政治、憂柴憂米的生活壓力之中。人先天就有一個免疫機制,只是,在超過正常的負荷下,這個機制將無能為力。一般程度的壓力,我們在分泌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之餘,也同時會誘發血清素(serotonin)的出現,予以平衡。但日積月累的工作壓力,生活的無奈與沉重的精神負擔,這些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將變成體內囤積的毒素,成為摧毀生命的計時炸彈。

練習太極拳時,我們把柔的概念加入於動作中,便能為身體提供一個舒緩神經的空間。神經得到松馳、沖和之氣充滿整個身體,其實就是引領身體到一個相對正常、或使免疫系統恢復之機制中。三十分鐘的緩慢柔和的太極拳演練,將會把大腦緊張的神經靜化,副交感神經得到作用,血壓降低、肌肉鬆弛、呼吸深長、α波(或低至θ波)主導,大腦分泌出腦內嗎啡系荷爾蒙(enkephalin及β-endorphin)、活性氧減少,從而消除或防治因精神壓力引起的頑固疾病。

太極拳的“柔”,大家瞭解嗎?淺談太極拳中的柔

正雷太極書院劉家瑞老師授課中

柔是真炁(qi)的載體

太極拳要練得好,並不是肢體動作是否有如武術金牌的選手的規格——落地跌叉、最好一字馬,騰空二起腿,蹬腳要高要直等。相反,我們練習的目的是一個「氣」字——一個屬於「沖和氣」的「柔」。打太極拳應該以煉氣方向做到最好,而不是形式上的執著。當然,因循技擊意義的拳架是不能忽視的。老子說「專氣致柔」,有專注力的柔和動作可以使體內氣脈流暢。從傳統的修煉工夫說之,沖和氣輸布周身,在每個招式的凝注運作之中,我們可以做到「凝神入氣」。這種工夫,打坐煉氣用之甚勤,亦是頓入「玄關」之竅門。到此,它既是太極,又是無極;既是回光之路,又是聖胎之象。在太極拳,如能做到神氣合一,練者所達之境界經已超越一切常用語句所謂的「以意行氣」工夫。那就是「真意」,是一種有意與無意之間的「感動」,「真炁」由此導出。真炁是一種後天修煉得來的「元氣」,是人體隱藏深處的第二部發電機,用來對付頑強的疾患,也是支撐體內一切有形氣機的源頭。

打太極拳猶如打坐,若能達至太極之至柔之境,就有真炁化生。日積月累的太極拳演練,將有可能煉「氣」成「炁」,為身體提供高層次的生命素質。至此,有病醫病、無病養生,不言而喻矣。

當我們打太極拳,是否能做到太極恍惚的境界?所謂「靜亦定、動亦定、無將迎、無內外」(程顥《定性書》),動中求定方見玄關,進入玄關才有真炁萌生。當肢體揮灑自如,圓融無礙,無有凹凸處,沖和氤氳之氣遍佈全身,神入氣中,形神合一,實時體驗到愉悅之快感,才是腦內啡分泌之時。問題是,你能否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