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2018年高考全國一卷文綜難嗎?

lwf1333

2018年高考昨日結束。今年的高考文綜試題考查了哪些知識點?與往年的試卷相比,有哪些新變化?燕趙都市報請到了河北師大附中的三位老師,對高考文綜試卷進行分析和點評。

文綜地理:試題難度有一定降低

張士喬 中學高級教師,河北師大附中地理組教研組長。石家莊市市級骨幹教師、市級學科名師。從教20年,發表省級、國家級論文多篇,參與完成多項省市級和國家級課題的撰寫。曾在全國地理科技大賽中榮獲“全國優秀指導教師一等獎”和“國家級優秀科技輔導員”,及院系級先進德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2018年全國卷Ⅰ卷地理試題無論是主幹考點選取,還是命題指導思想等都延續往年風格,比較穩定,且試題難度有一定降低。具體特點如下:

一、體現學科核心素養之導向。

人地協調觀是地理學科的核心觀念和價值所在,全國卷Ⅰ卷地理試題凸顯人地協調觀念,傳遞著人地協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考查考生運用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思想觀念,對人類活動的合理性進行評價和指導。如全國卷Ⅰ卷的37題,烏裕爾河排水受阻形成溼地,未來扎龍溼地中含鹽量的變化等,以及43題材料中九寨溝2017年發生地震,震後製定擴大生態保護區面積、擴大農牧發展區面積、適度減少旅遊產業集聚區和人口聚集區面積等措施,都體現了以人地關係為主線這一地理特色。

區域認知是地理核心素養之一,是地理學科基本的認知方法。試題要求考生能夠從不同的空間尺度認識區域特徵,比較區域差異,評價區域發展中的得與失。如全國卷Ⅰ卷的36(1)~(4)都是基於考生在推知俄羅斯及周邊區域環境特點的基礎上,考查考生是否能夠得出全面、準確的答案。

二、以能力立意為主,注重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全國卷Ⅰ卷地理試題注重用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如37(1)~(3)引導學生用整體性觀念、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最終實現“沼澤溼地”這一現象形成機制的分析判定;再如6題至8題通過圖中河段兩岸四個平坦面上河流沉積物大小的判斷,考查地質與地貌、地貌與河流形成之間的關係。

三、試題內容豐富、科學、導向明確,充分發揮考試的育人價值。

全國卷Ⅰ卷地理試題貼近生產生活與生態,圖文並茂,視覺調動有致,共有圖6幅,包括座標圖、示意圖、分佈圖等,凸顯地圖是地理學第二語言的學科特點。

36題材料中出現了“一帶一路”、中國海外特大型項目建設、中俄能源合作,9題至11題中我國西南地區高速公路的材料信息等,這些材料的選取新穎、科學,體現了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綜合國力的迅速提升以及中國在國際上影響力的增強,從而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和報效祖國的熱情,增強學習動力。考生解答地理試題的過程,既是考生能力提升的過程,也是受教育的過程,引導學生客觀認識中國和世界,使地理考試不僅是選擇人才的有效手段,還是育人的重要途徑——符合新課標理念。

文綜歷史:穩中求創新

史廣萍 河北師大附中歷史教研組長,高級教師,碩士。從教28年來,一直從事教學工作,長期送高中畢業班,擅長啟發式教學,成績優秀。曾獲得河北省高中歷史說課大賽一等獎等榮譽。

今年曆史試卷依然堅持立德樹人為立場,構建正確的歷史認識,既注重學科主幹基礎知識的考查,又強調學科素養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整套試題的結構、題型、容量和相對難度基本保持了穩定。難度適中,具備區分效果,全卷沒有讓所有學生都動不了筆的題目,也沒有一個大題能讓相當一部分同學得滿分。主幹知識的考查是永恆的主題,下面主要從另三個方面介紹試卷的特點:

1.考查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考查體現在許多試題中,第25題唐朝題考查了學生理解歷史敘述和歷史結論的能力;第42題考查了學生在“論證和探討問題”中能夠“獨立提出觀點”的能力。

2.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試題選取典型的素材,第30題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中央的外交政策、第41題改革開放後村民自治,都體現出了平等、民主的核心價值觀。

3.不迴避社會熱點,重點考查科技史、黨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外交史等,加強歷史與現實問題的鏈接。

第24題《墨子》題說明了中國古代人民通過勞動和智慧,取得了許多科技成就,使學生增強自信。科技的自主創新和發展,我們有能力。

第29題“五四”後對社會主義的爭論,恰恰說明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是歷史的選擇;第33題正義者同盟題,說明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符合歷史潮流。這些有利於學生樹立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有利於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第47題人物評說也和當今某些西方大國的對外政策相關。

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改革,這套試卷最大的特點是穩中求創新,學生在答題過程中會比較順手,但是要得高分,還需要細心和能力。

文綜政治:堅持能力立意

梁凱軍 中學高級教師,河北師大附中政治教研組組長,河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生實踐導師。

今年高考文綜試卷政治試題貫徹了“一點四面”和“一體四層四翼”的國家意志,體現了以學科素養統領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要求。

一、試題結構穩中有變,突出主幹知識考查

今年文綜全國卷Ⅰ卷的選擇題仍然是12道。其中增加文化生活1道,減少生活與哲學1道。非選擇題結構基本保持不變,小題的分值少有修改。40題第一小題考查生活與哲學(10分),第二小題考查文化生活(10分),第三小題開放性試題“新時代青年學生如何發揚小崗村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提出三條建議”(6分),試題增加了文化生活的分值,降低了生活與哲學的分值。突出主幹知識考查,同時強化了知識的綜合性,如12題。

二、堅持立德樹人,充分發揮學科的德育優勢

試卷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塑造知行合一,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通過突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理念的考查,增強文化自信,注重培養學生法治觀念和國家意識,學科特色得到鮮明體現。

三、貫徹高考改革理念,深化學科能力考查

試題堅持能力立意,強化學科基本能力的考查,對學科素養的培養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今年高考全國卷Ⅰ卷政治試題,立意新穎,穩中求變,把鮮明的時代特徵、正確的價值導向和獨有的學科特點融合在一起,適應了時代和社會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新要求。


燕趙都市報

我就是考生(全國一卷),剛剛對完答案,選擇題錯了5個(地理1個,政治全對,歷史4個)其中還有3個是非智力因素失分,大題目簡單的對了一下80%的點都答到了,而且文綜寫完我還多10分鐘,然後簡單評價一下,地理簡單了很多,比去年的地理簡直簡單的不是一點,政治選擇題延續了17年的風格,並且更加註重學生的推理思維能力,哲學難度降低,大題目可牛了,除了政治生活模塊,其他的大題完美的躲過今年的熱點,看你們這些模擬卷把熱點都出完了吧,這不是把全國卷往絕路上趕嘛😂,我所說到的非智力因素失分就在歷史部分佔了3個,可能是想多了緣故(因為平常我歷史最好),歷史卷難度總體適中,注重唯物史觀的考察,選擇題注重論從史出,史料結合,大題目中規中矩,閱讀量有所減少,且注重對書本知識的考察,讓學生有話說,不會看到題目一臉懵,第二道大題就是所謂的高考實驗田與以往有所不同,把歷史解釋的考察從選擇題轉到了大題目,讓學生有更多的發揮空間,更加註重對學生基礎知識和核心素養的考察,所以文綜總體偏易,對中產階級來說是一件好事,所以今年文綜分會偏高,最後感謝去年的學哥學姐用生命給我們換來的高考文綜卷,不對是高考所有試卷,願所有考生還有我自己可以如願所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