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之路,讓利川紅走出深閨

品牌之路,讓利川紅走出深閨

冷後渾鮮葉採摘。楊順丕 攝

利川紅,紅中國。

短短几年時間,利川紅從默默無聞到成為風靡大江南北的“網紅”,品牌建設為利川紅的騰飛插上了翅膀!

對茶葉品質的高標準要求,對茶葉品牌的大力推廣,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撐,讓利川紅迅速躥紅。

利川紅的品牌建設,不僅有市場的淘洗、歲月的積澱、初心的持守,更有創新精神、工匠精神、愚公精神、誠信精神的熔鑄。

在全國紅茶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利川紅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Part.1 高標準造就好品牌

“沒有卓萬凱,利川紅就沒有現在這麼響亮的名頭!”利川紅的品牌爆紅,有他的一份功勞。

2011年,飛強茶業董事長卓萬凱到武夷山考察同行正山堂公司,受到極大震撼。

正山堂公司開發國內市場,一斤高端紅茶賣到幾萬元,平均價格在每斤千元左右,而飛強出口的紅茶一斤只能賣到十幾元,毛利潤不到1元。算下來,飛強出口一卡車紅茶不及別人在國內賣幾盒紅茶。“我們不缺資源,不缺產品,幾年下來,為何天壤之別?”

卓萬凱瞭解到,2005年,正山堂公司開始品牌化運作,對產品細分,精選高端有機產品,用上精美包裝,價值迅即提升。相反,在利川紅茶出口產品中,有機茶葉和一般產品長期混在一起散裝售賣。

“必須要打響品牌!”卓萬凱暗下決心。

靠出口、走低端、做規模,利川紅茶的低端產品出口模式走向終結。

打響品牌,品質是第一位。

“只有你的茶好喝,你的品牌才叫得響!”

痛定思痛。卓萬凱著力組建專家團隊,由享受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公司首席製茶師邱建紅帶領的製茶團隊,對有200年曆史的宜紅茶製作工藝進行傳承、創新,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利川紅製作工藝,並牽頭起草了利川工夫紅茶湖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同時,飛強茶業綜合分析國內外茶葉市場,以產品品質與安全保障企業生存,以品牌提升公司與產品市場影響力與銷售力,以渠道擴張帶動企業產品銷售與企業贏利能力。

飛強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於產品安全與品質提高,嚴格對企業專屬基地——毛壩鎮蘭田村3000多畝茶園進行有機認證管控,該村所產茶葉原料全部通過歐盟農殘全項指標檢測,保障產品原料的安全性。

高標準,造就好品牌。2013年,高端紅茶“天賜·冷後渾”獲第十屆中茶杯特等獎,是湖北紅茶至今獲得的唯一一個特等獎。2014年,“宜茶情紅茶”獲“中國名優硒產品”稱號;2015年,“圓夢”“龍洞巖”(紅茶)獲“中國特色硒產品”稱號。

品質贏得信任,誠信換來口碑!利川紅贏得了口碑,成為了叫得響的紅茶品牌!

Part.2 品牌推廣讓利川紅走出大山

利川紅茶雖然歷史悠久,但由於以前交通不便等客觀原因,相比西湖龍井這些名茶,宣傳推廣要晚得多,歷史傳承、文化底蘊也有明顯的差距。

從2012年9月起,飛強茶業開始大力實施品牌推廣計劃。同年11月,該公司與利川市委宣傳部聯合舉辦利川紅廣告語全國有獎徵集活動,得到各地網友的熱烈響應,徵集作品萬餘件,“利川紅,可以喝的龍船調”廣告詞被奉為經典。

從2012年12月到2013年2月,在北京地鐵1號、2號、10號線的2500個車窗上,利川紅亮麗登場。

2500多幅土家族女子漫畫像出現在首都地鐵,這一抹紅色很快在京城的天空亮了起來。

隨後,飛強茶業公司又瞄準下一個目標——廣東,因為廣東當地人有喝紅茶的偏好。

廣東恩施商會會長覃太明擔當了市場銷售顧問。在深圳開公司的利川人趙湧,是2005年度“亞洲先生”,願意為家鄉紅茶免費代言。

很快,深圳就有了第一家利川紅品牌直營店。

2014年8月,由野夫編劇、霍建起導演的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在利川開機。

恰在此時,利川紅推出一款新品。新品採自山坡野地的“散兜子”茶,其原始野香別具一格,名為“野茶”。

野夫是利川人,特別喜歡家鄉茶,電影反映的又是發生在利川的故事。經毛壩鎮委書記曾維權牽線,野夫和野茶碰到了一起。

買利川紅野茶一份,送野夫親筆簽名的《1980年代的愛情》小說一本。在星斗山利川紅的形象店裡,土家野夫和利川紅野茶連在了一起。

通過這次“聯姻”,許多野夫作品的粉絲接受了利川紅;而利川紅的粉絲中,探討野夫作品也成為一時的交流話題。

此外,公司還在各級電視臺、網絡、高速公路等地投放廣告,冠名贊助節目,與媒體開展密切合作,從細節提升利川紅品牌形象。

“利川紅不僅僅是一個茶葉品牌,更是集利川旅遊景觀、民俗文化、物產資源為一體的可以帶走的利川名片!”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藏在深閨裡的這片紅色,利川紅茶就像藏在武陵山裡的明珠,綻放在世人面前。

一次次品牌推介,為利川紅品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Part.3 政策支撐助力品牌騰飛

除了良好的品質,政策支撐也為利川紅品牌騰飛築牢了堅實的後盾。

2013年初,利川市出臺《關於突破性發展茶葉產業的意見》,明確全市要以基地建設、培育龍頭企業、品牌宣傳與市場建設以及加快相關產業發展等為工作重點,為全市茶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撐。

2013年10月,州委六屆五次全會提出打造全州茶葉“一紅一綠”戰略,利川紅品牌上升為州級戰略,增強了利川茶產業發展的信心,將茶葉納入綠色富硒食品產業鏈,進一步明確茶產業規劃、佈局及發展目標。利川市每年捆綁不低於2000萬元的項目資金支持茶產業的發展,還安排專項資金用於茶品牌建設、市場拓展、宣傳推介和農殘控制,並建立以獎代補專項基金,加快茶產業發展。

2014年6月,《忠路沙溪文鬥連片扶貧開發總體規劃》通過評審,《規劃》提出對3個鄉鎮開展精準扶貧,支持3個鄉鎮新發展茶葉2萬畝,並無償供苗;支持土地流轉,連續3年予以獎勵;支持創建示範基地和專業合作社;對新建或改擴建標準化、清潔化加工廠並達到相應標準的,給予15萬至30萬元獎勵,同時在企業用地、農產品加工和農機購置等方面給予優惠。

目前,利川市紅、綠茶產比接近7∶3,紅茶主導作用明顯。2014年利川市茶產業協會組建後,會員共同宣誓推動和維護利川紅公共品牌,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註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整合推介利川紅公共品牌效果明顯。

卓萬凱表示,州委、州政府和利川市委、市政府對茶葉產業的重視更堅定了公司做大做強紅茶產業的信心。公司將抓住紅茶消費持續升溫的市場機遇,面向國際國內市場開發高、中、低檔全線產品,逐漸向精深加工、交易市場運營、茶生態文化旅遊等產業鏈延伸,為推動利川經濟發展,促進茶葉大州向茶葉強州轉變貢獻一份力量。

卓萬凱有信心,將利川紅打造成中國高端紅茶第一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