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團堡長慶天街,興衰皆因318國道

天街這個名詞是張良皋教授提出來的。

利川團堡長慶天街,興衰皆因318國道

張良皋,對於利川人來說,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他的一篇題為《利川騰龍洞應奪世界第一》的文章,把騰龍洞推向了世界。他是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專攻古建築學。在他的一本書裡,提出了天街這個概念。天街,就是指靠山而建的房屋,形成的街。按照他的定義,我認為,長慶老街就是屬於天街了。

利川團堡長慶天街,興衰皆因318國道

利川團堡的長慶,距離利川城區40公里。在石板嶺下。朝東巖上。沿著老318國道從團堡金龜一直向山上走,不久就到了。長慶的這條老街,從東向西走向,房屋是典型的坐北朝南與坐南朝北。一條小河從東向西流去,坐南朝北的房屋也沿著小河而建,街的對面那一排房屋靠山邊而建。從下向上望去,恍若一條雲帶繚繞山間。南邊的住家在屋後都修有通往小河的石梯,取水,洗衣也就十分方便了。對於住北邊的居民來說,也是很方便的。每隔一段距離,就修有一條通往小河的路。看來,從這條街形成的最初,居民們都考慮到了公共設施的建設了。如果不方便,可能就不會有更多的人在那裡建房,也就不會形成這條街了。

長慶天街約有四五十家人,多數是村民修建的,也有幾棟房屋是當時國家或集體修建的。現在住在這條街上的人不是很多了,大多都因318國道的路過此地,把房子建到了離老街只有幾十米遠的國道旁邊了。街頭走到街尾,也只有百多米長。街道不寬,只有四五米。走在街上,感到有些冷清。據當地的住家人講,這條街的歷史並不長,只有五、六十年,但曾有過繁華的時期,這裡曾是周圍十里八鄉居民的交易所,一到趕場,好不熱鬧。住在長慶天街的居民,更是生意上的好手,背靠石板嶺,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

長慶天街的房子都是木建築,不高,都只有二三層樓,房屋的建築風格都是最常見的吊腳樓式的。我們現在看到的木房大多都已破敗,但從房前寬大的石階來看,還隱約看到當年的輝煌,房主人的風光。

利川團堡長慶天街,興衰皆因318國道

有一間房屋,是一個理髮店。在這裡邊,我們看到一個很久沒有看見過的理髮用的椅子,這個椅子是用木頭做的,關節很多,轉動起來也十分方便。我想,我小的時候,應該坐過這種椅子,坐在上面被理髮師理過發。很久沒看見過,一看還的點親切感。我上前去動了一下,還算靈活。上去坐一下,還有當年的那種感覺。這種椅子是勞動者的長期的勞動中發明創造的,可以說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代表體現。

在沒有打通朝東巖遂道之前,長慶是一個繁華的地方。是利川通往恩施的必經之路。由於長慶地處利川到恩施的中間地帶,也成了過路客歇腳進餐的好地方。加上長慶人善於經營,一度生意非常紅火。還有不少人專門從利川或者恩施開車到那裡去吃飯。其中一個被人們稱為“維納斯”的美女開的長慶酒店,更是讓人津津樂道。生意就不必說了。不過現在,店已經關了,屋子也空了,房前屋後長滿了雜草。沿著318國道兩旁,只有兩三家小店,賣著小百貨。店主告訴我說,要想吃東西,前面有一家做小吃的。我上前一看,沒有客人,從環境上看,好像很長時間沒有客人了。當年的景象完全不存在了。

利川團堡長慶天街,興衰皆因318國道

時間在變,時代在前進。長慶天街讓我們有很多很多的回憶。很多的東西是因為失去了,我們才感覺到它的珍貴。望著破敗的長慶天街,我不指望讓它恢復原貌,更不指望重現當年的輝煌。我只想讓長慶現在的樣子保留的時間更長些,更久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