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的以色列”:國土面積狹小 軍事實力卻雄踞東南亞

新加坡軍隊共有三個組成部分,分為正規軍人、現役軍人以及戰備軍人;正規軍人指的是職業軍人,現役軍人指的是16歲到20餘歲不等之服役兩年強制軍役的軍人,戰備軍人指的是從現役中役滿退伍,進入十年回營訓練週期並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動員的的後備軍人。新加坡軍隊分陸海空三軍,具體數量未知,但是一般認為整體數量在50萬以上,其中正規軍人和現役軍人總數大約為7.25萬。

“東南亞的以色列”:國土面積狹小 軍事實力卻雄踞東南亞

新加坡軍隊演練搶灘

新加坡獨立後,英軍突然決定從新加坡撤出駐紮的所有部隊。新加坡高層認為自己一直處於周邊伊斯蘭國家的包圍中,再加上和馬來西亞扯不清的糾葛、國家的安全形勢並不是太好,此外新加波和馬來西亞及印尼曾一度處於戰爭邊緣。因此以李光耀為核心的新加坡第一代領導人非常注重發展國防。目前,新加坡國防實力雄厚,擁有自制艦艇和先進戰機的海軍、空軍傲視東南亞,加上日益精銳的陸軍,戰鬥力不斷上升,堪稱“東南亞的以色列”。

“東南亞的以色列”:國土面積狹小 軍事實力卻雄踞東南亞

新加坡海軍精銳南海演練

雖然新加坡三軍總人數只有7.25萬人,但在有需要卻可以迅速動員戰備軍人30萬。其中陸軍5萬,已經實現全面機械化、高度機動性,擁有M1坦克,是亞洲最有條件落實“決戰境外”的軍種;海軍9千人,自制世界一流堅韌級登陸艦、購入拉法耶艦與潛艇,實力傲視東南亞;空軍1.35萬人,擁有F-16C/D、空中加油機和E-2C鷹眼預警機。這樣的軍隊規模對一個400萬人口的城市國家來說是相當龐大的。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沒有戰略縱深,因此必須能夠“禦敵於國門之外”。為此,李光耀提出了著名的“毒蝦”理論,即新加坡應成為“能產生劇毒的小蝦”,既能與“魚群”共存,又不會被“大魚”吞掉。這實際上是強調新加坡武裝力量要保持有效的威懾能力,使大國不敢對新加坡輕舉妄動,這是新加坡“全面防禦”國防政策的重要支柱。

“東南亞的以色列”:國土面積狹小 軍事實力卻雄踞東南亞

新加坡軍隊訓練中

具體來講,新加坡軍事安全戰略有三項原則:

一是“毒蝦”原則。新加坡軍事安全戰略講究威懾,一是讓對手懾於其軍隊的戰鬥力,二是讓對手懾於其全民的抵抗力。新加坡有一支在東南亞地區現代化水平最高、有較強的空中打擊能力和地面突擊能力的精銳部隊;除正規軍外,新加坡還有25萬預備役部隊,只要6個小時就能基本完成動員。與此同時,新加坡的經濟、社會、民事、心理等諸多方面的應變能力也非常強。

“東南亞的以色列”:國土面積狹小 軍事實力卻雄踞東南亞

新加坡預備役部隊

二是“魚群”原則。新加坡國小人少,軍隊沒有實戰經驗,單靠自身力量難以確保國家安全。所以,新加坡十分注重聯防自保,尋求集體安全,靠集體的力量遏制潛在的敵人。總理吳作棟把新加坡比作一條小魚,小魚要活著就要和其他魚在一起,置身於魚群之中,靠結群來自保。新加坡的安全體系有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維持和加強與馬來西亞、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的5國聯防。第二個層次是推動東盟國家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合作,並創造條件把東盟合作的領域擴大到地區安全方面。第三個層次是支持聯合國在維護國際安全方面充分發揮作用。

“東南亞的以色列”:國土面積狹小 軍事實力卻雄踞東南亞

新加坡空軍的F-16 C/D Block 52

三是“大魚”原則。新加坡講遏制,靠的是雙管齊下,既要加入“魚群”,又要拉住大魚,而這條大魚就是美國。 新加坡認為,“美國是一條友善的大魚,能阻止其他大魚到本地區鬧事”。所以,新加坡一向支持美國在本地區保持軍事存在,並把美國的軍事力量引入新加坡。如果有人想吃掉新加坡這條小魚,除了要考慮五國聯防和東盟這兩個魚群外,還要特別考慮一下美國這條大魚答不答應。如此,新加坡就能借助其他國家的力量達到保衛自身安全的目的。

新加坡展現於世人面前的是經濟繁榮,但支撐和保衛繁榮景象的卻是隱身於後、靈敏應變、伺機而動的國民防衛。雖然新加坡沒有明言,但是它的軍事實力和氣魄彷彿在向世界宣示:隨意向它發動進攻者必定付出沉重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