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大戲、學插秧、捏糖人……深圳這所小學掀起“非遺style”!

唱大戏、学插秧、捏糖人……深圳这所小学掀起“非遗style”!

深圳少年派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瑰寶,它承載著歷史記憶,延續著文化血脈。而“非遺”更需要後人去傳承。

唱大戏、学插秧、捏糖人……深圳这所小学掀起“非遗style”!

在鹽田區樂群小學,全校圍繞“非遺”開展的跨學科整合學習更是別出心裁。同學們親身體驗二十四節氣、捏糖人、剪紙、戲曲等“非遺”課程,收穫良多——

採訪一對一

把“非遺”展示給世界

採訪對象:王樹宏校長

唱大戏、学插秧、捏糖人……深圳这所小学掀起“非遗style”!

王樹宏校長和學生在一起

張靜逸:校長您好,我們三年級上的是剪紙工藝課,其他年級也各自有不同的課程,請問學校為什麼要開展這種課程呢?

王校長:我希望同學們通過跨學科整合學習,在瞭解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還可以獲得多方面的成長。就如我們除了學習剪紙工藝,還要學會給剪紙做適合的相框,還考慮將剪紙作品進行義賣或是在學校展覽,甚至配上剪紙故事等,這是不是很有趣呢?

唱大戏、学插秧、捏糖人……深圳这所小学掀起“非遗style”!

巧手剪窗花

張靜逸:是啊,我很喜歡,我甚至想快點學到其他年級的課程呢!在這些課程中,您希望我們怎樣學習呢?

王校長:我希望同學們的學習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比如說“二十四節氣”主題,可以用詩、畫、歌等多種方式來表達,從而提升同學們的人文素養和綜合能力。

張靜逸:聽說學校舉辦“非遺”文化課程的展示,還吸引了國際友人前來參觀,是真的嗎?

王校長:是的。在地球村裡,我們與國際學生的距離越來越近。通過展示,也能讓外國的同齡人瞭解我們的“非遺”文化。

“語數英”裡的節氣

採訪對象:五(6)班黃振宇

周詠儀:你知道二十四節氣中的哪些節氣?

黃振宇:以前我知道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但是經過這學期的學習,還知道了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小滿、芒種等節氣。並且還知道,這些節氣與古代農耕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還包含著很多深奧和有趣的知識呢!

周詠儀:分享一下你們學習的具體內容吧!

黃振宇:語文課上,我學習了二十四節氣的古詩;信息課上,我利用電子相冊製作了二十四節氣圖;英語課上,我懂得了二十四節氣的英文表達和含義;數學課上,通過複式折線統計圖,我研究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4個節氣的氣溫變化與對比,並製作了手抄報等等。

春暖花開去插秧

採訪對象:五(2)班麥均傑

駱佩珊:在“非遺”整合課程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麥均傑:插秧苗。我們五年級的課題是“二十四節氣”,前不久,我們通過研學旅行,前往大鵬鄉村進行實地體驗。我們通過插秧苗體驗到了農民伯伯在穀雨時節播種的辛勞,讓我感到格外興奮。同時,漫山遍野的花海也讓我們盡情享受大自然的饋贈。朱淑真《春日雜書十首》描寫的“寫字彈琴無意緒,踏青挑菜沒心情”,就像在描寫我那天的心情。

駱佩珊:你對學校開展的活動有什麼好建議嗎?

麥均傑:研學是課程拓展的一部分,同學們都特別喜歡。我希望學校能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做好每個年級的研學計劃。就像這次研學旅行,我覺得可以增加一些與二十四節氣相關的活動,比如奶奶教給我的驚蟄吃梨、啃秋吃瓜、立冬吃餃子等民俗都很有意思。

課堂變身京劇大舞臺

採訪對象:六(2)班杜尚鵬

唱大戏、学插秧、捏糖人……深圳这所小学掀起“非遗style”!

各位看官看過來

餘震深:你們班是如何學習京劇的?

杜尚鵬:比如這一週的英語課上,我們就學習了Peking Oprea(《京劇》)這篇課文;美術課上,我們學習了臉譜的製作方法;音樂課上,我們感受到了京劇獨特的唱腔……在樂趣中學習,在學習中獲得樂趣,我們都特別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

餘震深:當各年級的學習成果展出後,你有什麼感受呢?

杜尚鵬:那一天真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整個學校彷彿變了個樣兒。處處都是裝飾品,就連原本空曠的大廳也都擺滿了同學們的作品,給人一種萬象更新的感覺。一個個小巧玲瓏的臉譜,一張張充滿童趣的版畫,還有那奇思妙想的陶藝雕塑,都讓人驚歎。

當一回陶藝小工匠

採訪對象:六(3)班危涵

唱大戏、学插秧、捏糖人……深圳这所小学掀起“非遗style”!

在京劇臉譜製作中體驗國粹文化

許會琳:聽說你們六年級去陶藝基地參與了臉譜的製作?

危涵:是的,在陶藝基地,我們學習了用泥板製作京劇臉譜或者京劇人物。很有意思,也很有成就感。

許會琳: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危涵:大家一起學習《唱臉譜》的時候,老師先教我們唱“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同學們覺得很新奇,沉浸在京劇的旋律中。在“畫臉譜”環節,我們忍不住把畫好的臉譜戴到臉上,互相欣賞,笑成一團。在豐富多彩的課程中,我們體會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從糖畫到天氣預測

採訪對象:葉瑩老師

唱大戏、学插秧、捏糖人……深圳这所小学掀起“非遗style”!

看著糖畫,口水要流出來了

蘇櫻:葉老師,你們班為什麼選擇學習糖畫這個主題?

葉老師:因為糖畫是瀕臨消失的傳統民間手藝,我覺得同學們應該去了解、學習它。

蘇櫻:您以前接觸過糖畫嗎?

葉老師:接觸過,以前在街邊看到過,就很想學,可惜沒有機會。經過這次課程整合,我也重新當了一回學生,學會了製作糖畫。

蘇櫻:下學期,你們計劃開展什麼樣的主題活動?

葉老師:我想開展與“天氣預測”有關的活動。即使在科技發達的現代,天氣預報也不一定準確,但有些老人卻能根據雲霞和月亮等天象準確地判斷天氣。所以,我覺得這裡面有很大的學問,可以好好探究。

小小剪紙不簡單

採訪對象:年級部長陳志鴻老師

唱大戏、学插秧、捏糖人……深圳这所小学掀起“非遗style”!

為我們自己的作品打call

駱佩珊:你們年級為什麼確定以剪紙為主題呢?

陳老師:剪紙藝術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源遠流長,經久不衰。那質樸、生動有趣的藝術造型,更受低年級同學的喜歡。

駱佩珊:在課程開展中有沒有遇到困難?

陳老師:剛開始,有些男同學對要求細心、耐心的手工藝存在一些偏見,加上手不夠靈巧,沒有認真對待,所以剪得很一般。通過老師的引導,這些男同學瞭解到剪紙的歷史與文化,又重新認真對待起來,最後都剪出了非常好的作品。

採訪對象:龍若菲家長

蘇櫻:通過這種跨學科學習,您覺得自己的孩子學到了什麼?

家長:就拿我的女兒來說,她學習到了糖畫的來源、發展和歷史等相關知識,並能夠自己動手製作。孩子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習,既增長見識,開拓思維,還能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

蘇櫻:這樣說來,您肯定非常支持學校開展跨學科學習活動了?

家長:當然了,我們不僅非常支持,還會積極配合呢。因為這些探究式的課程能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對孩子踏上社會也會有所幫助。

蘇櫻:對此您有什麼寶貴的建議嗎?

家長:孩子在學習期間既開心,又受益,家長希望學校堅持開展下去,同時家長也要盡力配合學校的教學活動。

小記有感

京劇之魅

唱大戏、学插秧、捏糖人……深圳这所小学掀起“非遗style”!

每個京劇臉譜都獨一無二

我不僅認識了各種臉譜,還學會了製作臉譜:先用雕刻刀在泥板上刻出臉譜或人物的外形;然後把外圈的泥刮掉一層,突出主題;接著,用多餘的泥使臉部及臉部飾品突出,營造出層次感;最後,再把泥板作品修得更加精緻,這樣一幅京劇臉譜就大功告成啦!

臉譜很有趣,比如“丑角臉”,它的特點是在鼻樑的中心抹一個白色的“豆腐塊”,代表比較滑稽的角色。我在學習過程中,被獨具魅力的京劇深深折服了!

美好的經歷受益一生

京劇是我國的國粹之一,歷史悠久。但在以前,我對京劇一無所知。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覺得京劇的唱腔很特別,甚至被老師雄渾的聲音所迷住。京劇實在太難唱了,雖然我們唱得不太好聽,但卻一度在我們班很流行。這些美好的經歷會留在我們心中,讓我們受益一生!

田間插秧趣味多

在研學活動中,我第一次見識了這種有趣的田間插秧。我們拿好秧苗往上一拋,秧苗就直直地“站立”在水田裡,真是神奇呀!當然,千萬別小瞧這看似簡單的動作,如果沒有農民伯伯的示範指導,我們拋的秧苗就別提有多凌亂了。這個活動讓我掌握了一項新的勞動技能,同時還增長了見識。

指導老師:孫芳芳 李朝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