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2家 今年又有29家企业摘牌 鲁企新三板“撤离潮”仍在继续

去年52家 今年又有29家企业摘牌 鲁企新三板“撤离潮”仍在继续

曾经让企业趋之若鹜的新三板,目前正迎来最大的撤离潮,其中山东企业也不在少数。

去年52家 今年又有29家企业摘牌 鲁企新三板“撤离潮”仍在继续

山东财经报道统计发现,在2018年不满5个月的时间内,已有29家山东企业在新三板摘牌,且仍有不少企业在陆续发布拟终止挂牌的公告;2017年,山东撤离新三板的企业更是高达52家。

据分析,除拟登陆A股外,业绩下滑、监管处罚、流动性过低造成优质企业被低估、融资需要等,都是企业“逃离”新三板的原因。

01

4个多月29家摘牌

鲁企今年撤离新三板要创新高?

今日(21日),荣成青木高新正式终止在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成为鲁企终止挂牌的最新案例。而就在上周五(5月18日),烟台鸿庆新材也被股转系统同意终止挂牌。

山东财经报道通过Wind统计发现,除上述两家企业外,5月份山东还有

巨丰牧业远东国际科汇电自信和节能4家企业发布终止挂牌公告,正式挥别新三板。

与此同时,拟摘牌的企业仍陆续到来。

5月14日晚,万华节能公告称,“根据公司自身经营发展需要及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公司拟向股转系统申请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同日,盛华科技披露,公司终止挂牌的申请已获得股转系统受理。5月11日,青岛国林环保也披露,拟申请在股转系统终止挂牌。

山东财经报道注意到,这仅是鲁企撤离新三板的一个缩影。

2018年新三板鲁企退市名单:

去年52家 今年又有29家企业摘牌 鲁企新三板“撤离潮”仍在继续
去年52家 今年又有29家企业摘牌 鲁企新三板“撤离潮”仍在继续

从年内情况看,除了2月恰逢春节假期没有企业摘牌外,1-4月山东摘牌企业呈逐渐增多之势,分别为1月4家、3月6家、4月13家,其中仅4月24日一天就有3家企业摘牌。

山东财经报道注意到,2017年共有52家山东企业在新三板摘牌退市,创出鲁企登陆新三板以来的高点,而在此之前的两年中山东仅有5家企业从新三板摘牌。

从摘牌时点来看,2017年6月之前,鲁企摘牌还只是零星发生,5个月中只有7家企业退市,但6月之后摘牌退市渐成趋势,仅6月当月就有8家企业摘牌,7月、8月又有7家和9家企业退市,直至年底形成2017年的摘牌大潮。

不过,按照今年4个多月摘牌29家的速度算起来,2018年鲁企“撤离”新三板的数量可能还要创出新高。

02

辅导、登陆A股仍是少数

大部分摘牌企业“销声匿迹”

山东财经报道了解到,尽管有些企业是因为业绩变动、监管处罚等“被迫”离开新三板,但业绩优良却选择离开的也不在少数。

比如,

5月9日摘牌的远东国际2017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818.05万元;

4月初摘牌的信通电子去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756.84万元,比2016年增长了51%;

宝源生物去年归母净利润3705.83万元,相比2016年也有10%左右的增长。

当然,从新三板退市的优质鲁企,有不少是奔着A股上市而去的,比如3月份摘牌的青岛海容冷链,上周A股IPO终于过会;作为山东新三板转板第一股的世纪天鸿,也已经在2017年9月登陆创业板。

除了成功的两家之外,其他进入上市辅导程序的新三板摘牌鲁企仍在IPO冲刺之中。

比如,今年4月摘牌的知名电商企业韩都电商,已经在2017年12月接受广发证券的辅导;正海合泰泰丰液压山东开泰金现代宝源生物等,也都在新三板摘牌前后接受了券商辅导。

但是与2017年以来山东81家新三板摘牌企业的数量相比,披露接受上市辅导的企业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企业在以“战略经营调整”、“公司发展需要”等官方说法来发布终止挂牌公告后,基本就在资本市场“销声匿迹”了,其业绩情况也不为外界所知。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山东共有新三板挂牌企业622家,占新三板挂牌总数11332家的5.49%;其中创新层企业57家,占创新层总数928家的6.14%。

有业内人士分析,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新三板政策将更多得支持创新层企业,那些在基础层的、规模偏小、增长乏力的企业,可能会认为在新三板挂牌没有意义,进而选择退市。

附 2017年新三板鲁企退市名单:

去年52家 今年又有29家企业摘牌 鲁企新三板“撤离潮”仍在继续去年52家 今年又有29家企业摘牌 鲁企新三板“撤离潮”仍在继续
去年52家 今年又有29家企业摘牌 鲁企新三板“撤离潮”仍在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