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靖康之恥”殉節的兩位新泰兄弟

為“靖康之恥”殉節的兩位新泰兄弟

網絡配圖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入汴京,次年四月掠徽、欽二帝北歸,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變”。在這亙古未有的大變局下,新泰出現了挺身而出、力圖挽狂瀾於既倒的兄弟二人。他們或是以身保護皇帝,或是組織義軍與金兵進行殊死搏鬥,在歷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忠義之舉。這就是新泰樓德的孫傅、孫億賢仲昆。

孫傅,字聖求,科舉出仕,在朝廷任職。宋金之戰時,孫傅以一介文人擔當了國家的軍事長官,直接參加指揮了抗金戰事。在金兵圍攻汴梁城時,他身先士卒,親當金兵矢石,帶領宋兵英勇抗金。靖康二年元月十日,孫傅兼少傅,以正一品職兼理國政,輔助皇太子趙湛監國。二月七日,太上皇趙佶等三千餘人被擄金營。金兵又逼趙佶皇后及皇太子趙湛前往。在此危急形勢之下,孫傅採取斷然措施,擬留住皇太子,密謀將皇太子匿於民間,另覓一與皇太子面目相似之人以騙金人。事情敗露之後,孫傅遂將留守事交付王時雍,毅然與皇太子同至金營。金營門將阻止時,孫傅義正詞嚴:我是大宋的朝臣,又是太子的師傅,就是死也要跟隨太子。

四月一日,金人將押帶宋徽宗趙佶、欽宗趙桓、皇太子趙湛等由鄭州去北國。誰都知道,依照金人對待北宋君臣的殘暴,此一去必定是凶多吉少,許多人驚恐不已。這時候,孫傅站出來說:“我是太子的師傅,應當與太子同生死。金人雖然不求索我,我也應當與太子同行。”於是,孫傅把生死拋在腦後,義無反顧地隨行。次年二月,孫傅卒於金營,享年50歲。孫傅抗金,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得到了朝廷和廣大民眾的讚賞。根據孫傅的事蹟,宋高宗追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並贈諡號為“忠定”。

孫傅的弟弟孫億,也是一位愛國愛民的地方官吏,他在北宋時期曾經擔任將事郎、鄆州刑曹掾的地方官。宋高宗建炎二年,金軍大舉南侵,兵抵泰山一帶。當時的南宋政權偏安於江南,根本無力抵抗金兵,北方一些有些資產的人家,也紛紛攜家帶口,一路難逃;而一些平民百姓,只能聽天由命。金兵擅長騎射,他們驍勇善戰,一路南下,燒殺擄掠,如入無人之境。可憐北方父老,逃難路上呼爹喚娘,哭喊聲聲,好一片悽慘景象。當時年僅10餘歲逃難新泰嶅山的新泰孫村人儲企範,在40年後重返逃難舊地時還回憶說,為了逃難,父母親曾經拉著他的手,跌跌撞撞地登上高高的嶅山,受盡了顛沛流離之苦。廣大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也是在這民族危亡之際,孫億挺身而出,擔當了抵抗外族入侵的大任。

孫億十分清楚,面對金人的虎狼之師,北宋的正規之師都屢戰屢敗,自己現在要組織一支民間武裝抗擊金兵,不講究策略是不行的。因此,他和好友吳給進行了秘密商議,決定把抗金義軍的大本營放在徂徠山。因為,徂徠山就在孫億家鄉樓德北邊,山高林密,地勢險要。把大本營放在徂徠山中,進可攻,退可守,抗金義軍就有了足夠的迴旋餘地。同時,徂徠山中有眾多的寺廟、山寨可以作為義軍的住所,是義軍的最為理想的大本營。孫億把自己的這一想法告訴吳給之後,兩人不謀而合。為了做到萬無一失,他們還到徂徠山中進行了考察。

由於百姓對金人燒殺搶掠的無比仇恨和保家衛國的強烈願望,孫億和吳給的抗金義旗在徂徠山一舉,四鄉父老立即感到了希望,紛紛前來投奔。這當中有一些小股的農民武裝前來,也有被金兵打敗以後走投無路的宋朝官兵,更多的是不甘遭受金兵蹂躪的百姓。

為了抗擊金兵,孫億和吳給的抗金義軍在徂徠山作了充分的準備。他們一是整修了山寨,作為抗金義軍的活動中心。整個山寨依山而建,設有寨牆、寨門、操練場等設施,成為了一處易守難攻的抗金大本營。二是抓緊訓練。這支抗金義軍成分複雜,有許許多多的參加者是世世代代的老實本分的農民,缺乏軍事訓練。三是和南宋朝廷和其他抗金義軍取得聯繫,求得支持。

立足徂徠山後,孫億和吳給多次率領義軍對金兵進行打擊。在孫億的指揮下,這支抗金義軍有時候在路上伏擊金兵,有時候又出其不意地攻擊金兵的營地,使得金兵防不勝防,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孫億吳給他們在徂徠山的抗金義舉,終於引起了南宋政權的重視。當時南宋政權派駐山東的大臣京東東路安撫制置使劉洪道同徂徠義軍取得聯繫,並向宋廷作了奏報。南宋遙授“承議郎吳給充徽猷閣待制,知東平府。朝奉郎孫億直龍圖閣,知襲慶府”。這樣一來,孫億和吳給的這支抗金義軍,就成為了南宋朝廷的正式軍隊。

建炎三年三月,金兵派出人員到徂徠山勸說孫、吳投降,但遭到了孫億的嚴詞拒絕。這使得金兵十分惱怒,決心集中力量消滅孫億吳的這支抗金義軍。七月間,金廷派出左臨軍完顏昌對山東大兵壓境,同時派金將烏延胡裡改“討泰山群寇(即孫億、吳給領導的徂徠山抗金義軍)”。南宋朝廷派駐山東的大臣劉洪道看到形勢嚴峻,立即放棄濰州倉皇南逃。直到這個時候,徂徠山的這支抗金義軍已經成為了敵後孤軍。就是這樣,孫億和吳給領導的這支徂徠山抗金義軍,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嚴峻形勢下,仍然英勇抵抗著,直至山寨也被攻破。部分抗金義軍突圍以後,整個徂徠山抗金失敗,抗金義軍還在進行著零星的抗金戰鬥。至此,孫億、吳給徂徠抗金失敗。孫億、吳給領導的徂徠山抗金義舉雖然失敗,但充分表現了新泰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在新泰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靖康之恥”殉節的兩位新泰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