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卿位之爭,趙盾到底有沒有弒君?

文|小河對岸

《晉國卿位之爭》,趙盾弒君,是春秋時期一件著名的事件。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其《正氣歌》中寫道: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晉國卿位之爭,趙盾到底有沒有弒君?

在晉董狐筆,即是讚頌晉太史董狐不阿權貴,秉筆直書趙盾弒君的歷史典故。而孔子也曾感嘆道:董孤,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趙盾諡號為宣),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孔子雖讚許了董狐秉筆直書的做法,但也為趙盾受弒君之惡名而惋惜。

那麼,趙盾弒君案,趙盾究竟是不是背後指使呢?此乃絕頂私密之事,不但事關個人名譽生死,也干係著全族性命。當然是慎之又慎、三緘其口,很難找到實證,故只能通過合理性的推測。

晉國卿位之爭,趙盾到底有沒有弒君?

此事的緣起,乃是晉國執政正卿趙盾與晉靈公不能相容。晉靈公幾次欲害趙盾而未能得逞,於是,趙盾便逃亡。但是,趙盾還沒有逃出晉國,趙盾的堂弟趙穿就弒殺了晉靈公而迎回了趙盾。因此,晉國太史董狐乃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趙盾為自己辯駁,而董狐卻說道:您身為執政正卿,逃亡沒逃出國境,回來了又沒有討賊,不是您?又是誰?

而趙盾卻引用《詩經》中的“我之懷矣,自詒伊戚”以作回覆,意思是說:我是對祖國家鄉留戀呀,才走得慢了一點。此亦孔子所言:惜也,越竟(離開國境)乃免。

晉國卿位之爭,趙盾到底有沒有弒君?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春秋時期的君臣關係,跟帝制集權時代顯著不同。春秋時期,是世卿世祿制,卿大夫有自己的封邑,自己的家兵,乃至獨立的政令,實際上為國中之國。而現今“國家”一詞,就來源於諸侯之封地稱國,卿大夫之封邑稱家,這兩者的統稱。

故而,流亡並不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那麼簡單,而往往決定著整個家族的興衰存亡。因此,趙盾能走得快嗎?

晉國卿位之爭,趙盾到底有沒有弒君?

趙盾是晉國曆史上第一位集軍權、朝權於一身的執政正卿,而趙氏能獲得如此地位,也不是就那麼光明正大。先後經先克、陽處父等兩番進諫運作,才獲得如此地位。此後,趙盾又通過狐、趙之爭,而將狐氏(晉文公的舅舅家族,也是輔助晉文公的最大功勳家族)徹底排擠出了晉國的朝堂。

晉國卿位之爭,趙盾到底有沒有弒君?

而一旦趙盾離開了晉國,就意味著放棄在晉國獲得的權勢與家族地位。那麼,即便晉靈公被弒,其他世卿家族主政,也不可能再迎回趙盾,故而,趙盾不可能不反撲。再則,沒有趙盾的背後支持與默許,而以趙穿的地位,即便弒殺了晉靈公,也穩定不住晉國朝政。第三,從事後趙穿自恃有功於趙盾,屢屢向趙盾請求卿位來看,趙穿也應是得到趙盾指使的。

晉國卿位之爭,趙盾到底有沒有弒君?

參考史籍:《國語》、《左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