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盲點、常回頭、補遺漏、廣宣傳”保障農村道路交通安全

為進一步保障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全面提升路面管控力度,沁源縣交警大隊立足農村道路實際,針對轄區道路安全特點,採用“尋盲點、常回頭、補遺漏、廣宣傳”的工作方式,在轄區範圍內掀起了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模式,有效提高了農村道路交通的安全暢通和健康有序發展。

一、違法整治“尋盲點”。大隊一方面結合夏季農村道路違法特點,針對酒後駕駛、車輛超員、三輪車和農用車違法載人、超速、涉牌涉證等重點道路交通違法行為開展各項集中整治的同時,還把整治地點延伸至偏遠地段,找出道路違法整治路段盲點。

“尋盲點、常回頭、補遺漏、廣宣傳”保障農村道路交通安全

二、事故預防“常回頭”。大隊根據轄區道路交通事故特點,定期召開事故分析研判會議,就轄區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路段、發生交通事故情況、事故形態、事故認定原因、駕駛人駕齡、車輛類型、交通事故發生的規律特點、存在誘發事故原因的安全隱患等多方面工作進行研判分析,通過採取事故研討回頭看的方式,查找交通事故發生原因、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落實交通事故預防方法,有效避免了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

三、安全隱患“找漏洞”。為確保消除人、車、路安全隱患,大隊從隱患漏洞入手,從根本上解決安全隱患問題。一是重點檢查轄區學校、企業、運輸公司等地車輛安全技術狀況,嚴審駕駛人信息和從業資格,尋找不合格駕駛人及車輛漏洞,進一步完善重點車輛和人員的安全管理。二是持續查找道路安全隱患。制定完善的道路安全隱患排查方案和新增隱患排查機制,以各農村中隊為單位,對全轄區開展拉網式排查,確保各類隱患及時發現、及早排除,對排查出的隱患險情及安全設施缺失情況及時組織整改治理,增設、完善警示牌、標誌標線等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切實有效改善農村道路通行條件,對於不能及時處理的道路安全隱患,採用貼反光膜、打安全樁的方式臨時處理,並及時以紅頭文件形式上報有關部門。

“尋盲點、常回頭、補遺漏、廣宣傳”保障農村道路交通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