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境內天壽山南麓,距京城約50公里,總面積120多平方公里。自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藏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這裡先後修建了13座金壁輝煌的帝王陵墓、7座妃子墓、1座太監墓。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餘名妃嬪、1位太監,是當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十三陵建造的順序依次為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思陵,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長陵和定陵。

北京明十三陵

北京明十三陵明長陵

位於天壽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號永樂)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地面建築也保存得最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

長陵的陵宮建築,佔地約12萬平方米。其平面佈局呈前方後圓形狀。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後相連的三進院落組成。第一進院落,前設陵門一座。其製為單簷歇山頂的宮門式建築,面闊顯五間,簷下額枋、飛子、簷椽及單昂三踩式斗拱均系琉璃構件;其下闢有三個紅券門。陵門之前建有月臺,左右建有隨牆式角門(已拆除並封塞)。院內,明朝時建有神廚(居左)、神庫(居右)各五間,神廚之前建有碑亭一座。神廚、神庫均毀於清代中期,碑亭則保存至今。

北京明十三陵明定陵

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 該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建於1584~1590年(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主要建築有祾恩門、祾恩殿、寶城、明樓和地下宮殿等。佔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髮掘了的陵墓,定陵地宮可供遊人參觀。

北京明十三陵

北京明十三陵明定陵地面建築的總佈局,呈前方後圓形,含有中國古代哲學觀念"天圓地方"的象徵意義。定陵早在萬曆帝生前就開始營建,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開工,歷時6年方完成,耗銀八百萬兩。陵墓建成時皇帝只有28歲,直到1620年才正式啟用,該陵墓整整閒置達30年之久。定陵成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園之一。它的地面建築共佔18萬平方米,前有寬闊院落三進,後有高大寶城一座。陵正門前方是三卒漢白玉石橋。過了橋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圍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監等建築物300多間。

明昭陵

位於大峪山東麓,是明朝第十二帝穆宗莊皇帝朱載垕(年號隆慶)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昭陵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規模復原修葺的陵園,也是陵區正式開放的旅遊景點之一。

昭陵陵園建築面積為35000平方米,現存有完整的祾恩門、祾恩殿及其東西配殿,和方城、明樓、寶頂等。這裡埋葬有明朝第十二帝穆宗朱載垕和他的三位皇后。 穆宗,年號隆慶(1537~1572),在明朝16帝中是個平庸的皇帝,登基6個月便不願過問政務,在位6年從未公開發表過自己的政治主張。穆宗雖不關心政務,但大臣們的建議與作法也不反對,例如歷史上著名的"隆慶議和",就是在大臣們的支持下促成的。 隆慶議和發生於隆慶五年(1571),從此漢蒙兩族二十多年沒有發生大的戰爭。無字碑石龜負碑,豎立於祾恩門前的碑亭內,空白無字,可能因皇帝功過難評之故。遊人至此喜摸石龜,民諺道:摸摸烏龜頭,一生不發愁;摸摸烏龜腚,永遠不生病。

開放時間: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8:00-17:30,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8:30-17:00,提前30分鐘停止售票,

門票:旺季定陵門票60元,旺季長陵成人票45元

請大家多多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