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合併、頻道關停、寡頭壟斷:2018迎來最大關停潮?

報紙合併、頻道關停、寡頭壟斷:2018迎來最大關停潮?

馬太效應的名字來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老子在也曾提到: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

在傳媒行業,不管是紙媒、電視、視頻網站,抑或是作為平臺重要力量的綜藝和電視劇,正在發生或者已經發生“馬太效應”。

這種效應在今年更為明顯,無論是子報合併、電視頻道關停亦或是視頻網站的寡頭壟斷,伴隨著媒體行業集中度走高,受眾注意力和廣告預算更加顯著地向頭部資源集中。

互聯網的馬太效應正加速媒體百年變革

互聯網公司的馬太效應導致互聯網公司某個行業往往只看第一、第二,其餘公司生存空間與競爭力被削弱。最好的例子就是互聯網上半場,中國出了BAT,在具體的細分垂直領域,比如合併前的美團和大眾點評,滴滴和優步,到如今希望被合併的ofo和摩拜,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報紙合併、頻道關停、寡頭壟斷:2018迎來最大關停潮?

CTR執行董事、總經理徐立軍在《中國傳媒的基本面與機會點》主旨演講中曾提到,當下中國媒體格局呈現出一種從未有過的“百年變局”。從報紙到廣播,到電影、電視、互聯網100多年的現代媒介發展歷程中從來沒有哪個年代像現在這樣變化幅度這麼大,變化速度這麼快,變革如此的深刻和豐富。

作為媒介變遷百年變局的最大變量的互聯網,使媒介變遷開始“另起一行”,它不在過去媒介發展的延長線上繼續,而是“將一切媒介作為自身的內容,成為一切媒介的媒介”。

與此同時,媒介變遷也延續了移動互聯網的競爭規律,強者愈強,馬太效應明顯,2018媒體集中度持續走高,互聯網的馬太效應也正在媒介上發生變革,筆者歸納總結了紙媒、電視和視頻網站的馬太效應的情況,也對綜藝、電視劇以及自媒體馬太效應情況進行解剖。

報紙關停、合併:紙媒最先淪陷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9年至2017年,已有40多家報紙宣佈停休刊,而這種停刊合併潮流依舊在持續上演,歲末又有傳聞稱,近十份報紙宣佈死亡或即將停。

報紙合併、頻道關停、寡頭壟斷:2018迎來最大關停潮?

11月20日,有消息稱,湖北財經類報紙《楚天金報》即將於今年12月1日休刊,相關業務併入《楚天都市報》。

關於紙媒關停合併潮從未停止。上半年,有消息稱,《武漢晨報》已與《武漢晚報》合併,而《武漢晨報》已改為地鐵報免費發行,重慶商報、重慶晨報、重慶晚報經營後勤也宣佈合併,三報編釆年底合併。

曾有人預言,到2018年很可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紙媒將會“關停並轉”,這裡的紙媒主要是指紙質媒體的形態。

二三線衛視“零收視” :電視臺“馬太效應”也將至

有統計顯示,二三線衛視廣告收入進一步下滑,與一線衛視差距逐漸拉大,一線衛視廣告收入超過衛視整體收入的3/4,電視臺的馬太效應已經十分明顯。

在優質廣告資源向頭部衛視的集中,電視臺兩極分化更加嚴重,二三線衛視的營收自然不容樂觀,類似於城市臺營收發不出工資、縣級電視臺靠補貼生存的報道層出不窮。

酷雲大數據發現,56頻道範圍內,三成的上星頻道貢獻了七成的直播關注度,離業界所說的“二八”法則還有一定距離,這說明,電視頻道之爭雖然已經很激烈,但一線衛視與二三線衛視還是有共處空間的。

報紙合併、頻道關停、寡頭壟斷:2018迎來最大關停潮?

統計顯示,今年很多一線衛視雖然廣告創收出現大幅度增收,業內估算,二線三線衛視頻道自2014年後廣告創收有所下滑,基本處於下降30—50%之間。雖然還有共處空間,但這種馬太效應已經十分明顯和突出,值得擔憂。

視頻網站寡頭壟斷已經形成

互聯網馬太效應尤其突出,搜索引擎、網絡購物、即時通信、網絡安全軟件等垂直互聯網行業,排名第一的企業往往佔據了絕大部分的行業收入。

報紙合併、頻道關停、寡頭壟斷:2018迎來最大關停潮?

互聯網馬太效應出現的一個原因是跟用戶有關,用戶往往更偏向於選擇使用率較高的產品。而互聯網的根本價值在於連接,作為互聯網的視頻行業,經過長期的“廝殺”,國內視頻網站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

去年的第四屆中國網絡試聽大會發布了最新的發展研究報告,研究報告顯示:BAT的視頻平臺佔領了視頻行業的第一梯隊,而處在第二梯隊的搜狐視頻、樂視網的市場份額不到25%,分析稱,視頻行業進入寡頭壟斷時代。

有統計數據顯示,近三年,電視節目點擊率貢獻70%以上,今年上半年貢獻75%,上半年在播節目數量是佔6.4%,但是流量佔74%,遠遠超過非在播節目。

報紙合併、頻道關停、寡頭壟斷:2018迎來最大關停潮?

據藝恩視頻智庫數據顯示,截至11月8日,2017年破百億的電視劇為11部,佔總部數的5%,流量佔比達50%;播放量前五名的電視劇總流量已經達到1806億。

報紙合併、頻道關停、寡頭壟斷:2018迎來最大關停潮?

自媒體冰火兩重天:六成未盈利

《2016中國自媒體行業白皮書》顯示,儘管內容創業迎來發展風口,海量自媒體平臺的現狀與未來趨勢卻仍是冰火兩重天,在一些頂級自媒體年收入過千萬甚至數千萬的同時,有超過六成自媒體人都未實現盈利,在盈利的自媒體人中也有七成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

報紙合併、頻道關停、寡頭壟斷:2018迎來最大關停潮?

除此之外,在生產內容的同時,一些產品的廣告也會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勢。硬廣更硬、軟廣更軟,原生廣告將會有大發展。

26日網紅髮布的《中國網絡主播生態調查報告》顯示,以映客、花椒、一直播等平臺各自top1000的主播為例,其平均的累積收入是199665元。45%的主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17%的主播月直播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間,超3萬元的僅有13%。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主播收入還不如城市小白領。從主播生態來看,網紅主播也是“贏家通吃”。很多主播為了與其他主播錯開時間,將直播時間調到半夜,對身體損害極大。

總結

CTR數據顯示:人們日均接觸4種以上媒體的比例從2011年的32%下滑到了2016年的27%,受眾的媒介接觸由分散轉為聚合。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傳媒行業的集中度走高,受眾注意力和廣告預算更加顯著地向頭部資源集中,未來將出現越來越顯著的傳播盈餘,以及盈餘之後的擠出和集中效應,但同時馬太效應卻讓許多優質內容雪藏,降低了內容生產者的動力。


作者 瑞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