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千百萬學子走上了高考的戰場,杉姐在這裡祝願各位考生旗開得勝、心想事成。

高考,承載了億萬中國人的記憶。

它不僅關係到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學生的命運,甚至和家庭、國家息息相關。

其中的滋味,想必每個經歷過的人都刻骨銘心

今天,杉姐要介紹一部和高考有關的紀錄片。

《高考》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豆瓣評分8.9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伴隨著滴滴噠噠的秒針和有力的心跳聲,一群孩子站在操場上莊嚴的立下了他們的高考誓言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主席臺上,校長高呼:

迎戰高考的號角已經吹響,高三戰士們緊急行動起來,決戰高考

!”

主席臺下,學生們一起宣誓:

高三,我將臥薪嚐膽,100天向堅持要10分!”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爸媽,這一次絕不讓你們失望!”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教室裡,燈火通明。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監控室裡,片刻不放鬆。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成為學習的場所。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緊張氣氛堪比美國偵探大片,杉姐瞬間回到高四啊。

因為無法擺脫的集體記憶,杉姐幾乎是含著淚看完這部紀錄片的。

說起高考,大多數人都有一段辛酸的血淚史。

但讓人驚訝的是,在紀錄片《高考》中,每個學生幾乎都有不同的命運。

他們不再是統一貼著“高考生”的代名詞,而是一個個有名字、有故事的學生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這裡既有壓力重重、完全封閉自己的毛坦廠復讀生,也有完全實現素質教育的北大附中學生;

有為了5000元學費四處借錢的宏志班孤兒,還有在耶魯和哈佛之間徘徊的留學生;

有沉浮於一線城市無法參加高考的農民工子弟,也有迴歸書院的貴族式自由生

與其說這部紀錄片是“高考生”的聚焦,不如說這是中國當代青年人的聚焦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紀錄片《高考》共六集,第一二集將鏡頭對準了備受爭議的“毛坦廠中學”,主人公之一的何飛是一名復讀生。

開篇就拍到她因為成績下滑,在老師辦公室裡哭。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老師的建議是,宿舍環境太差影響學習,建議家長來陪讀

但是家長的說法是:

家裡只有父親一個人掙錢,實在沒有多餘的錢來承擔陪讀費用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毛坦廠中學被稱為亞洲最大的高考工廠

每年會有近萬名學生從這裡參加高考,其中大部分是復讀生

如果說超級中學衡水中學是“鑄造廠”的話,那麼毛坦廠中學就是“修理廠”。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今天,毛坦廠中學門口,萬人送考)

這裡常年有數萬名陪讀家長,他們多來自農村或中小城鎮

雖然自己沒上過大學,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上大學。

就是這個簡單的願望,讓家長們放下一切工作,專職陪讀,擔負著高昂的陪讀費用。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吳俊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爸爸之前有個廠,但是因為兒子讀高中,他停掉了廠,來到毛坦中學當保安。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然而,事與願違。

在3月份的月考榜單貼出後,吳俊的父親打著手電筒半夜查看孩子成績,看到的卻是兒子

從全300名降到3000名的消息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他開始懷疑陪讀的價值。

毛坦廠的牆上到處都是有“”氣的標語和橫幅。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20天拿下數理化,像瘋狗一樣血拼”這樣的橫幅就掛在教室中。

學生們像高速復讀機一樣快速的揹著單詞。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或者“世界的本源是物質、世界的本源是物質、世界的本源是物質”。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毛坦廠中學的備受爭議是因為這裡監獄般的學習模式

從早上6點20開始第一節課,10點50結束最後一節課,學生們經常凌晨1、2點鐘才休息。

陪讀家長把飯送到學校門口,學生僅用10分鐘的時間吃飯。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老師日夜不休息,個個化身偵探柯南、福爾摩斯,不定時進行突擊檢查。

包括教室、宿舍、個人出租屋。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晚上11點鐘,班主任老師去學生的出租屋檢查是否藏有與學習無關的物品)

手段包括:直接突擊、攝像頭間接突擊。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所以,在毛中,笑對高考是不成立的)

在這裡,進步榜不如退步榜受重視。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課間一到,幾十人甚至上百人集體入夢,偶爾站起來一個,一定是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超然。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學生們邊掛吊瓶邊讀書的情景讓人心疼。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毛坦廠中學的教育在當代的中國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它們採用的是軍事化管理和基層+復讀的模式。

這些學校的孩子把一本(重點大學)當成真理,把考大學當做改變命運、振興家庭的唯一契機。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考試之重成為壓在這些17、8歲學生身上難以言說的負擔。

杉姐太熟悉毛中的感覺了,因為杉姐是在河北讀的高中,自從衡水中學“成功”之後,河北的高中大概也都是這個樣子了。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毛中的學習模式是傳統教育模式的代表,成為大多數高考生的記憶。

當然,這種模式是廣受質疑的。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有的人說,這樣的教育禁錮了孩子的個性,毀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有一些學校則會選擇相對溫和的高中模式,比如《高考》的第六集,其中講到了北大附中的素質教育,和毛中的地獄式的“補習中心”相比。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北大附中簡直就是人間天堂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高中生們按照自己的興趣來參加自己喜歡的“書院”,和學長在校園裡有說有笑。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高三直接取消了班主任制,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他們的畢業典禮,非常隆重。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校長說,“我不讓孩子考那麼高的分,但是我希望他健康成長”。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也有迴歸古代書院式教育的極少數學生,他們以“遊學”的方式授課。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遊學時,高考組的教室在一所古鎮的古宅廳堂。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學生不想聽課可以隨時走出教室。

這裡彙集著高學歷、高素質的有志青年教師。

還有的學生乾脆選擇放棄高考

比如第三集中的劉雲昊

她的父母都是通訊專業的博士,母親辭職在家陪讀五年。

劉雲昊在出國旅行期間已經選好了要去的學校。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她的起點顯然比一些孩子要高,不到五歲開始學英語,

小學五年級背完全部託福單詞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許多貧苦地區的孩子想都不敢想的出國留學,是她早就準備好的事情。

她的教室在北京郊區的一座馬術中心。

課堂也大多是單獨補習,或小班授課,老師看上去也洋氣許多。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很多人羨慕劉雲昊,沒有高考,沒有生活的壓力

然而這個女孩的日常,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輕鬆。

耶魯在中國每年只收十幾個學生的壓力,讓這個女孩的臉上長滿了痘痘。

高起點並不意味著隨心所欲

隨之而來的,可能是更多的壓力

這讓杉姐想起了之前介紹過的一部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

→BBC真實記錄14個孩子50年的不同人生,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1964年開始BBC拍攝記錄了14個來自不同階層的7歲英國孩子的生活。

此後,劇組每隔7年都會拍攝一次。

從7歲開始,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一直到2012年更新的這一集中,他們56歲了。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人生七年》通過把鏡頭對準不同階層的孩子。

常年的跟蹤拍攝印證了導演最初的想法,家庭出身對孩子的人生命運有決定性的影響

21歲時,富人區的三個孩子都已如願進入了牛津、劍橋等名校。

其中一個孩子面對鏡頭抱怨,大家都看到了他們如願進入了理想的學校,卻沒人看到他們付出的汗水和辛勞

56歲時,富人的孩子過的都不錯,窮人的孩子大多還在為生活奔波。

片中只有一個窮人的孩子成功逆襲,他通過努力學習,成為劍橋物理系的學生,最後做了教授。

我們必須承認差距的存在,正如《高考》中的這些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

貧困地區的孩子在為幾千元的學費苦惱,認為高考是改變人生和家庭的唯一途徑。

而一些孩子卻早就看遍世界各地的風景,對高考不屑一顧。

表面上看,這些家庭,這些孩子千差萬別

但當劉洋洋的爸爸為了給她湊學費便宜賣掉了小羊,攥在手裡的一百塊捏過來又捏過去。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劉雲昊的博士媽媽一臉憔悴,為她辭掉工作用5年時間陪讀,為孩子的考試跑前跑後,迷路在香港街頭的時候。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我們才會發現,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

沒有一個家庭在面對高考的時候是不辛苦的

不管這個家庭多麼富裕,或者多麼貧窮。

大多數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上,都會選擇:傾其所有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劉洋洋的奶奶的願望是在自己死前看到孫女上了大學)

所以孩子要考試了,父母比孩子還要緊張。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成績出來了,孩子沒哭,父親先哭了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那是一個不懂人情的年紀,父母的付出太多時候被我們看做理所當然

在毛坦廠中學這一集中,陪讀的家長們一直都是在做飯、送飯、洗衣、做家務。

他們捨棄了自己的事業和生活。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一個給妹妹送飯的女孩暈倒在地,妹妹(高)抱著姐姐(矮)痛哭)

毛坦廠的學生是被動的呆在監獄中,家長們則是心甘情願的陪他們一起在監獄中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就像《美麗人生》中,那個陪著猶太丈夫和兒子進入集中營的妻子。

紀錄片《高考》不僅僅將鏡頭對準了參加高考的學生,它非常廣泛的拍攝到了幾乎和高考有關的一切人群,在這裡給你展示了一個群像式的高考大軍。

甚至,那些年我們都怨過的老師,在這部紀錄片的鏡頭中都讓人淚目。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我們怨他們不講人情,生病了不給假期,疲憊了不讓休息。

他們永遠是喋喋不休,甚至少有笑容。

毛坦廠中學的老師覺悟不高,在他們看來,三本等於失業,而二本等於有了鐵飯碗。

但除了上課之外,這裡的老師還要給學生背行李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凌晨突擊檢查

他們的出租屋。

學生認為老師是魔法學院的。

老師說過一句話:

每天早上我醒的不一定比你們晚,晚上睡得不一定比你們早,你們在這裡一年就走了,我年年如此

這裡老師就奉行一個真理,拯救一個孩子就是拯救一個家庭

在這些貧困、落後的地區,老師沒有什麼先進的教學理念。

自身的資質也平平,就連普通話都說不好,他們只能和學生一樣“用辛苦向高考要分數”。

他們只能像學生一樣,像瘋狗一樣血拼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上海有一所叫做“久牽公益”的學校,裡面的學生是來上海打工的農民工子弟。

他們或許穿著、長相普通。

但非常驚訝的是,這些孩子能彈一手好琴唱歌有模有樣會表演,甚至像大城市的孩子一樣有著“外星人”的夢想。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這所學校的發起人張鐵超是復旦大學的高材生,偶然的一次機會他去到一所打工子弟學校,他感覺那裡就像是剛經歷過一場戰爭一樣。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從那以後,他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這些農民工子弟。

學生和他很親近,並無毛坦廠的那種對立感覺,

他們更像是朋友

但,誰又能說哪種是好,哪種是壞呢

貧困地區的孩子在教育條件落後的情況下, 如果不是用那種方式怎麼取得高分,怎麼擺脫世代的貧困?

高考已走過40年,備受爭議

一次考試決定人生命運,全國統一一張卷,分數代表全部這些都成為高考被詬病的關鍵點。

但是,無可否認,高考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它已成為中國社會當下最公平的考試

張藝謀說:“沒高考,沒現在”。

顧長衛說:“那就像一道光”。

羅中立當時正準備成家,在女朋友勸說下,沿河走了20里路來到縣城,擠上了高考報名的最後一班車。

易中天則正擔任中學老師,擔心自己與學生同場考試的尷尬,放棄了當年冬天的考試,1978年直接考上了武漢大學的研究生。

當下的中國,高考已不是唯一的選擇,高考失利的牛人比比皆是。

馬雲三次參加高考成為師範校專科生;韓寒退學後小說、電影、賽車一樣不落;孟非爺爺落榜後沒想過復讀,開始打工……

我們的社會正在向著多元化邁進。

孔子說:有教無類

這部紀錄片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學生的百態,更有高考生背後的那些人、那些事。

儘管方式不同,家長們,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

儘管方式不同,老師們,都深愛著自己的學生

儘管方式不同,我們的祖國,都深愛著我們的青年學子

高考出分的那一夜,杉姐和很多朋友的感覺是:一夜長大

那一夜,我們思考了太多的未知。

期待、憧憬、害怕、擔心。

高中的校園裡留下了太多秘密的心思。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多年後,這些終會成為生命中最甜蜜的回憶。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高考,不僅代表著分數和大學,它更是新一代的青年人開始走向成熟的標誌。

本文的最後,期待大家的留言,和杉姐一起說說你的

高考故事

所有被高考折磨的孩子,多年以後會意識到這才是人生最平等的通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