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顯成效 銅川麻子村貧困戶喜領分紅

“大家先排隊簽字,按手印,再領錢。”1月18日中午,銅川市耀州區關莊鎮麻子村村委會熱鬧非凡,30戶貧困戶每戶領到了3000元的分紅,鄉親們臉上洋溢幸福的笑容。

產業扶貧顯成效 銅川麻子村貧困戶喜領分紅

近年來,關莊鎮麻子村祥福專業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在耀州區檢察院和包抓單位的幫扶下,採取土地流轉的方式,由合作社出資,貧困戶提供土地集中使用,建設標準化養驢場,採取公司、合作社加貧困戶的模式規模化運作,將其作為特色產業做大做強,現已發展為擁有230頭毛驢的標準化養殖基地,並在2017年進行了第一次2016分紅,今年是第二次進行分紅。通過發展肉驢養殖、蘋果花蜜銷售等致富產業,持續增收,運營狀況穩定,脫貧成效顯著。

村主任安武明介紹,這次分紅大會,30戶入股貧困戶都領到了合作社分紅款3000元,總計90000元。除此之外,村裡還積極推動“三變改革”,參與“三變改革”的土地流轉戶每人也獲得了1000—3000元不等的土地流轉分紅款,總計50000元。

產業扶貧顯成效 銅川麻子村貧困戶喜領分紅

養驢能掙錢,理所當然成為了貧困戶增收的靠山。安武明簡單算了一筆賬,村上祥福農業合作社的肉驢產業,這三年每年可給每個貧困戶3000元,這是短期的。長期的主要是蘋果和花椒產業,貧困戶土地優先流轉,每年一畝1000元。

“有一家貧困戶有10畝地,一年流轉收入就1萬元。村民還可以在合作社打工,一年最少也能開1.8萬元。有些老漢幹不了重活,就給驢割草,每天掙50-60元,基本夠零花了。”村主任安武明說。

產業扶貧顯成效 銅川麻子村貧困戶喜領分紅

在村上的“第一書記”呂強看來,脫貧就要發展產業,但絕不能“大水漫灌”,路徑一定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符合現代商業思維。“不能搞別人都有的,所以首先放棄養豬、養羊等,經過和村裡班子、村民研究協商,我們選擇養驢。”呂強說,作為農業村,農民家裡都種植著玉米等作物。玉米賣掉後,秸稈是驢很好的飼料。每畝地每年產8000斤秸稈,剛好夠一頭驢吃1年。

不足1年時間,麻子村的產業已初具形態。道路硬化了、拓寬了,路燈亮了,水井打了,環境綠化了,而且還做起了養殖產業。在養殖基地,一頭頭健壯的驢適應了這裡的水土,正在悠閒地吃草。

產業扶貧顯成效 銅川麻子村貧困戶喜領分紅

如今,望著滿塬的蘋果苗、核桃苗,麻子村村民感到產業致富的底子一天天厚實起來,幹事創業的心氣更足,日子也更有奔頭了。安武明表示:“村裡有今天,是‘第一書記’、耀州區區檢察院、銅川市人社局以及很多力量共同推動的結果。他們擰成一股繩,拉動著麻子村一步步邁向富裕、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