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謀縣大塘子村農村土地改革的“星火燎原”之路(上)

盛夏的熱壩元謀,番茄、菜豆、玉米剛剛落市,葡萄、無花果等新鮮水果輪番登場,家家戶戶的一畝三分地彷彿能生錢的“金窩窩”。每到這樣的豐收時節,元馬鎮大塘子村上了年紀的鄉親們,總會憶起四十年前的窮日子,以及村裡的一個人和一封信。

元谋县大塘子村农村土地改革的“星火燎原”之路(上)

李國有深情憶往事。

元謀,既是一塊被歷史煙雲浸潤的古老土地,更是一塊被改革春風最早喚醒的熱土。四十年前,在星火大隊大塘子生產隊當會計的回鄉知識青年李國有,提出了推行“聯產到組責任制”的建議,引領全州乃至全省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邁出“包產到組”第一步。

“出工一窩蜂,幹活一陣風,前面鋤頭響,後邊草照長”;“甘蔗用麻包裝,棉花像一炷香”;“鐮刀把歇手就缺糧,算盤一響就超支”……村民口中的這些順口溜,是四十年前大集體時期大塘子生產隊生產生活的真實寫照。那時的大塘子實行的是“三級核算、隊為基礎”的大集體制,吃“大鍋飯”,社員幹農活只為工分不顧質量,耪著土地捱餓,捧著飯碗借糧。目睹村民的窘況,年輕老實但做事執著認真的李國有苦苦思索出路。

在反覆思考分析原因後,一個推行“聯產到組責任制”的想法在李國有腦海中漸漸清晰——將任務產量聯產到組,對作業組實行“六落實一獎勵”辦法,即落實勞動組織、農具使用保管、土地面積、產量、成本核算、工分報酬,獎勵超計劃產量的組和對集體貢獻大的個人。1977年9月,他大膽將長期思索的結果寫成一封2000多字的信,寄給了當時的縣委書記李香庭。

元谋县大塘子村农村土地改革的“星火燎原”之路(上)

當年大塘子生產隊的記賬本。

“在當時的環境下,我是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寫的這封信。信寄出後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心情一直都是忐忑不安、七上八下。”時隔四十年之後,67歲的李國有已從敢闖敢幹的生產隊“領頭雁”,變為一個淡定平和的老人。但回憶起往事,他仍不失當年勤于思考、勇於建言的銳氣。直到一個多月後,縣委派出工作組到大塘子蹲點,並參考李國有的建議,提出實行“四定一獎”(定面積、產量、成本、報酬,超產部分30%獎給作業組、組裡再評定到人)的定工到組、聯產計酬、超產獎勵的生產管理責任制,“自己心裡的大石頭總算才落了下來。”

按照這一辦法,當年底,大塘子生產隊把土地、農具、產量、成本、勞力搭配到四個作業組,制定出報酬和獎勵定額,各種作物實現長年包產到組。

“新管理辦法有力地調動了社員的積極性,1978年大塘子生產隊農業生產獲得大豐收,四個作業組都不同程度超產獲獎。”時任一組組長的71歲村民周美芬感觸頗深。村裡的舊賬本上清楚記錄著:當年全隊糧食總產量達30萬公斤,超過歷史最高水平,比上年翻了一番多,人均增產糧食540公斤,人均現金收入比上年增加40多元,48戶農戶戶戶增收。

大塘子生產隊的改革舉措和經驗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關注。1978年11月,在全州農業先進代表會上,李國有作為個人先進典型參會,而他一年前寫給縣委書記的信也作為典型材料發給參會人員交流學習。李國有個人獲得獎金100元,生產隊獲得豐收35型拖拉機帶旋耕機的獎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