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的歷史|《江變紀略》揭露清兵暴行,攻陷南昌後的血腥大屠殺

一座城池記錄一段歷史。過去人們提起清軍入關後的大屠殺,想到的往往是“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史海鉤沉,當年清軍在南昌同樣也進行過一次大屠殺。當我們穿越歷史的煙雲,追尋到明末清初時的南昌城,有一本書詳細記載了清軍攻打南昌時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暴行。這本書就是南昌新建人徐世溥泣血寫就的《江變紀略》。因此書對八旗兵在攻打南昌城時殘酷暴行毫不掩飾的記錄,它在乾隆時期遭到禁燬。所幸民間手抄本的傳世,這段歷史才不致被掩埋。

揭秘這段歷史,首先要提到兩個人:金聲桓、王得仁。金聲桓原是左良玉部將,以功至淮徐總兵官。王得仁綽號“”王雜毛”,原為李自成舊部王體忠的旗牌官,後為爭奪一漂亮的女子,殺了王體忠,並趁機奪取了他的軍隊。清軍南下時,金王二人皆叛明降清,據守九江,並且未費清軍一石糧食,就甘為新朝孤軍,替滿清傳檄而取十三府七十二州縣數千裡的土地。二人志得意滿,認為自清兵入塞以來,在諸多降清的漢人之中,論功勞沒有人能高出他倆的,因此早晚會得到厚封,不說封公封王,封個候總不成問題。豈料收取江西的奏疏批覆下來,金聲桓僅得了個提督軍務的副總兵之職,還不及原先明朝授予的淮徐總兵的官銜高。而王得仁由於出身低微,封贈就更不如金了,只撈了個把總的頭銜,二人因此怏怏不樂,對新朝逐漸產生怨望之情。後經南明策反,二人舉兵投明反清,金氏自稱豫國公,王氏稱建武侯。(三姓家奴?)

塵封的歷史|《江變紀略》揭露清兵暴行,攻陷南昌後的血腥大屠殺

圍攻

公元1648年3月15日,清攝政王多爾袞派正黃旗滿洲固山額真(旗主)譚泰為徵南大將軍,親率滿、漢、蒙兵馬從北京趕赴江西,鎮壓金聲桓、王得仁起義。6月3日,王得仁領兵出城迎戰南下清軍,在七里街被清軍擊敗,只得退回南昌。譚泰乘勝揮軍前進,於7月10日包圍了南昌,並分兵四出,掃除了外圍據點,切斷了南昌同其它州縣的聯繫。而當時清兵在圍攻南昌城時,其中一路正是渡過贛江,殺入德勝門、經章江門而攻入南昌城的。

城破

公元1649年正月,南昌城破。由於金聲桓副將楊國柱私降清軍,他運來紅夷大炮輔助清軍攻城。正月十九,清兵竭盡全力攻打南昌城,殺聲震天,山谷皆震,百餘里之外都能聽見。蒙古兵豎雲梯登上城牆,中午時分,南昌城終於被攻破。金聲桓身中兩箭投入帥府荷花池內自盡,王得仁突圍至德勝門,殺敵數百,最後還是被清兵活捉,並被殺於德勝門外。

暴行

清八旗兵攻入南昌時,一路燒殺搶奪、姦淫擄掠,無惡不作,南昌城遭血洗。清軍主帥譚泰為攻南昌城,驅使從附近掠奪來的男女老幼,挖掘壕溝、修築土城。由於天氣太炎熱,督工又一刻不停地催逼,結果死了十餘萬人。死後,清兵又把屍體丟棄在壕溝裡,以致臭味傳到數十里之外,蒼蠅蚊子遮天蔽日。

更加慘無人道的是,清軍在久攻南昌不下之時,為改善單調乏味的軍旅生活,就把掠來的婦女分給各營,晝夜不停地輪姦。而當時又正值三伏天,有的婦女十幾天甚至整月都得不到水梳洗。

清軍圍攻南昌城長達半年,城中軍民處境十分艱難,不少人為了不致餓死,從圍城中逃出。不料清軍主帥譚泰早已拿定主意,不管是來降官兵,還是逃出難民,一律屠殺。

南昌城破、清兵撤退時,由於船中裝滿了搶來的財物,他們就想把這些婦女一併發賣。婦女們起初因為還抱有一線生還的希望,所以忍辱偷生,到這時她們才明白,原來清兵還要把她們賣掉,想到將永遠離開自己故鄉,這些慘遭蹂躪的婦女無不哭天喊地,奮身跳入贛江之中,以致屍體遮蔽了江面,天空呈現一片肅殺之氣。

後來,這位旗主又強迫俘虜在贛江上建造石橋,由於贛江原來又深又險,且水流湍急,人們歷經千難萬險,上從文家壇下至揚子洲建起了三座橋,但為此卻又死了數十萬人。後來為了做攻城壕溝的排柵,清兵就濫伐南昌周圍的山木,山木伐光了,就拆毀民房甚至把裝屍體的棺材也弄來,致使南昌城周圍數十里間田禾、山木、廬舍、墳墓毀滅殆盡。


遺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當我們重新審視這段血腥的歷史,心情不由得沉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