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3000多年前送給愛人的花,比玫瑰有面子多了

芍藥是毛茛科芍藥屬植物。別名將離、離草、婪尾春、餘容、犁食、沒骨花、黑牽芍藥別名將離、離草、婪尾春、餘容、犁食、沒骨花、黑牽夷、紅藥等,花為草本之首。

 芍藥因其花形嫵媚,花色豔麗,故佔 得形容美好容貌的“婥約”之諧音,名為“芍藥”。芍藥在3000多年前就作為折枝花,贈與心上人,比今天送玫瑰之類的浪漫多了。《詩經》鄭風篇目中便有“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藥相贈,表達結情之約或惜別之情,故又稱“將離草”。

芍藥,3000多年前送給愛人的花,比玫瑰有面子多了

芍藥,3000多年前送給愛人的花,比玫瑰有面子多了

 芍藥栽培的歷史悠久,據考證漢時長安地區就有栽培。盛產芍藥的地區常隨朝代的變更而變遷,隋唐後是揚州,極盛於宋。 劉頒《勺藥譜•序》說:“天下名花,洛陽牡丹,廣陵(即揚州)芍藥,為相牟埒”。《本草》載:“芍藥……處處有之,揚州為上”。周文華《汝南圃史》稱述“揚州之芍藥冠天下”。陳淏子《花鏡》中也認為“芍藥推廣陵者為天下最”。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這是姜夔《楊州慢》裡的一句。

 “紅藥”是指紅色的芍藥花。二十四橋又名紅藥橋,附近盛產紅芍藥花,想想當年花事如何繁盛。想橋邊的紅芍藥,還是一年一度地盛開著,可它們是為誰生長為誰開放呢?陪伴它們的,唯有冷月無聲。芍藥花的情懷是多麼的寂寞啊,物尚如此,何況是人?

 一直沒去過楊州,沒去過二十四橋,不知道橋邊是否還栽著紅藥?是否還寂寞的獨自開著?

 中藥裡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藥的根。

芍藥,3000多年前送給愛人的花,比玫瑰有面子多了

 芍藥名稱,初載《本經》,從陶弘景開始,分為白芍藥、赤芍藥兩種,白芍藥多為栽培種,赤芍藥則多為野生種,根瘦小。

芍藥,3000多年前送給愛人的花,比玫瑰有面子多了

 芍藥性味歸經:性寒,味苦;涼;微寒。歸心;肝;腎;肺經。

 功效: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

 古方以白芍為主要藥物的數以百計,如“桂枝湯”用芍藥和肌表之榮衛;“黃芩湯”用芍藥和腹中之榮氣;“炙甘草湯”用芍藥補血脈之陰液。在婦產科臨床上,芍藥更是得到廣泛應用。“逍遙散”以白芍養血以涵其肝體,配柴胡辛散以順肝之勝。臨床上,常以此二藥配香附、八月扎、鬱金、烏拉草、桔葉等用於經前乳脹、乳房小葉增生及肝鬱乳汁不行等,都甚應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