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紛紛落實職稱改革,哪幾點值得切實關注。

四月九日,四川省人社廳召開了關於深化職稱改革的新聞發佈會,就前不久出臺的《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進行公開解讀。

地方紛紛落實職稱改革,哪幾點值得切實關注。

此次四川省人社廳公開解讀的《關與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根據他們自己的概括,就以下三點:

1、個人品德作為職稱考核的重點,擺在職稱評價的首位,將探索建立職稱申報評審誠信檔案和失信黑名單制度。

2、下放高級職稱評審權限,賦予符合條件的地方區縣,可直接根據地方發展需要進行自主評審高級職稱的權利。

3、對於申報評審各級職稱的條件和考試進行修改,不再沿用唯學術論文發表篇數的申報評審方式,放開職稱評審對於應用型人才的條件限制。同時,對於理論考試中原本要求的外語及計算機能力測試,不做統一硬性要求,改由用人單位按實際情況而定。

一切源於2017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它從根本上明確了今後很長一段時期我國的職稱改革制度的思想和方向,促進了我國自1986年以來沿用至今的職稱制度的全面深入改革。

地方紛紛落實職稱改革,哪幾點值得切實關注。

其實不只是四川,廣東省人社廳在四月十日的下午召開了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部署電視電話會議,全面部部署《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貫徹落實工作,就出臺的深化職稱制度改革“16條”進行進一步宣傳強調。

地方紛紛落實職稱改革,哪幾點值得切實關注。

主體思想都是一致的。只不過廣東省強調了離崗創業人群在三年內還是可以在原單位申報職稱評審。

從醫療行業角度出發,業內人士和患者群體可能要關注的細節點就不一樣了。

業內人士:

1、職稱申報評審條件不再唯論文篇數,那今後是否會具體細分實用型和理論型醫療人才的雙重甚至多重不同類型人才的職稱分類。是否對於單一類型有全國統一的實用性評判標準或者審核條件。

2、關於取消全國統一的英語能力和計算機能力的硬性要求,改由用人單位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是否有合理的機制進行監管,避免用人單位區別對待個體,對於這一權利進行濫用。

3、職稱制度改革的中心思想有強調對於基層一線專業技術,要適當放開放寬學歷和任職年限要求,以實際工作成績為主要考察點。那麼這實際的工作成績的具體考察內容是否有全國統一的形式或者標準。同時對於學歷和年限的要求放寬標準,實際又因什麼而定。

廣大患者:

職稱改革是否讓民眾擁有對於醫護群體實際醫療技術優劣的判別方式。從根本上改變現行狀態下以職稱論高低,以職稱初步評判醫療技術,進而選擇就醫場所和對象的不良現狀。

職稱制度改革涉及各行各業,對於醫療行業的影響可謂更加意義非凡。如若真能憑藉職稱評審讓學術性醫療人才和實用型醫療人才進行區分,民眾在看病就醫時能利用醫療行業職稱甄選適合自己的實用型醫護人員。那真的就是真正惠及所有人的成功的制度改革。對於分級診療將會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對於目前的就醫現狀將會有本質的改變。讓我們拭目以待,密切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