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乾貨!一線小學老師分享:想讓孩子學習好,寬嚴有度是關鍵

當孩子做得不夠好時,你心裡真正的想法是認為孩子有過失,併為此生氣;還是發自內心給孩子一個寬容的微笑,知道他又從這個過失中得到了經驗,並且為此感到欣慰——理解了自由的價值,就會承認沒有一個孩子的過失是不可饒恕的,每個過失都是他收穫經驗的一次好機會,錯誤的經歷同樣有正面教育的價值。

尹建莉

文:尹建莉父母學堂輔導員 趙愛平

中國有句話叫做“關係好了,什麼都好說”,這個道理也適用於親子之間的相處。父母要想跟孩子關係好,並不是通過物質去滿足孩子,或去討好孩子,換取孩子對你的依賴,而是寬嚴有度。

純乾貨!一線小學老師分享:想讓孩子學習好,寬嚴有度是關鍵

很多家長在孩子面前沒有原則,只憑著自己的心情和情緒,對孩子時而寬容,時而嚴厲,同樣的行為有時做了,父母不生氣,有時做了就會被批評,孩子不知道什麼行為是不可以做的,只能看爸媽臉色或者猜測爸媽的心思,被罰被罵被打都感覺很無辜,心理不服氣。

久之,孩子變得叛逆、沉默,不再與父母說話,失去親子關係。而家長的感覺卻是,孩子怎麼越來越不聽話。

1

有位家長向我訴苦說:“老師,我兒子最近寫作文寫得太長,抓不住重點,我告訴他要突出重點,他就是不聽,氣得我就吼他。可是下次還寫那樣。”

這個孩子是個男生,看上去非常的文靜,說話聲音很小,不喜歡與人溝通,我想肯定是平時家長太強勢。於是我趁著這次機會跟他媽媽進行了一次面談瞭解到:這位媽媽脾氣不好,每次遇到問題,她也想和孩子好好說話,但當孩子不願意聽她的話時,她就會著急,發火,使得孩子逆反,不喜歡聽她的話。她也想事先跟孩子制定原則,可是孩子不願意和他制定,再者就算制定了,她每次看到孩子犯犟,她就失去原則,寬嚴隨心情而定。

純乾貨!一線小學老師分享:想讓孩子學習好,寬嚴有度是關鍵

失去孩子的信任,同時也損害了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孩子不跟她制定原則,說明她制定的原則不合理,並沒有尊重孩子的意見。或者說,制定了原則,但當媽媽被反對時,媽媽照樣用武力征服孩子。

其實家長沒有想過就算孩子在家長的強勢下可能會按照你說的去做,但是從內心裡並沒有真正接納家長,下次遇到此類問題,孩子還會再犯,因為他們要做他們自己,要證明自己是對的,直到他們自己認識到問題才會主動調整。而家長的處理方式不但使問題沒有解決,而且還讓孩子和家長的親子關係越來越糟糕,結果與初衷背道而馳。

純乾貨!一線小學老師分享:想讓孩子學習好,寬嚴有度是關鍵

2

寬嚴有度可以幫助家長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寬”不是放縱,不是撒手不管,寬是一種愛的能力,以信任為前提,即使是孩子出現問題,我們依舊信任孩子,接納孩子,孩子在父母不斷的接納中體會到真愛,得到愛的孩子才有勇氣和力量,不斷地產生自信,去面對各種困難,從而越來越優秀。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從“知道”到“做到”,尤其是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有條件的愛就會原形畢露。

班裡有個孩子語文成績比較差,總是記不住字詞怎麼寫,常常寫的不是多一筆就是少一筆。

家長挺為孩子的學習發愁,後來溝通,我瞭解到孩子從小沒有過閱讀,從幼兒園的快樂玩耍到上小學的突然高要求,小孩子面對“天書”一般的生字,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能記住它們,於是我建議家長每天陪孩子讀讀書,練習一下生字詞的書寫,不要多,每天只寫五個字。

家長確實很用心,每天晚上陪孩子讀書寫字,孩子開始書寫不再像蜘蛛,正確率也提高了很多。

可是轉眼期末考試快要到了,我們進行了一次考前模擬測驗,結果孩子只考了60多分,家長看到分數,當時就火了!給我打電話說;“老師,你把他(孩子)砸一頓,太氣人了,天天陪他寫,陪他讀,怎麼就考了這麼兩分?”

純乾貨!一線小學老師分享:想讓孩子學習好,寬嚴有度是關鍵

這個家長陪伴孩子的目的性太強,平時看到了孩子的點滴進步,也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心中認為孩子一定會成績好,這是這位家長陪伴孩子的動力,可是一看到不理想的結果就壓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不再相信孩子可以進步,認為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做不到接納孩子的現狀,自然做不到寬容。

純乾貨!一線小學老師分享:想讓孩子學習好,寬嚴有度是關鍵

有愛的能力的家長對待孩子犯的錯誤是寬容的,尤其是在學習方面,他絕不會因為孩子學習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就批評指責孩子。

他們是始終都有這樣的信念:我的孩子並不差,只是我之前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相信通過我的努力,我的改變,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有愛的能力的家長會在孩子出問題時這樣想:“我願意接受現實中我的孩子,只因他是我的孩子,而不是他考了多少分,他表現如何,即使通過努力,他依然沒有進步甚至是退步,只要我們的教育方向是正確的,退步是為了更好的進步。”

家長有了這樣的“寬容心”,孩子與家長彼此信任,彼此支持,他們之間的情感聯結是深厚的,孩子的內心是充滿力量的,我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3

“嚴”也不是嚴厲的批評和嚴格的管教,而是以安全和道德為底線,讓孩子獲得充分自由的同時,知道自己行為的原則以及違反原則所需要承擔的後果。

家長需要做的是對原則的堅守,在整個過程中以“一直都信任、始終都接納”為前提,以“困難時給予幫助、建議時卓有成效”為主線,以“溫柔地堅持原則、喜悅地接納後果”為保證,以“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為目的,在整個過程中與孩子的良好信任關係就會慢慢建立起來,關係好了,什麼都好說了。

4

以上面提到的“孩子寫作文過長”的例子來談談如何做到溫柔地堅持原則,並給出建議。後來關於這件事情,我是這樣解決的,首先我知道這個孩子寫作文的水平不錯(信任為前提),只是因為這段時間他病了一週,所以精力上有些不足,再加上他這兩次寫的作文沒有其他兩名同學寫得好,因此,他想在作文長度上勝同學一籌。

純乾貨!一線小學老師分享:想讓孩子學習好,寬嚴有度是關鍵

誰知他越寫越突不出重點,像是記流水賬,而且超出了試卷規定的字數。於是我只是平和地告訴他:考試寫到方格外面是要被扣分的(設定原則),希望他抓住重點(給出建議,但沒有非要求他怎麼做)。他不以為然,結果在考試中他寫出了試卷給定的方格,扣掉了他4分(溫柔地堅持原則),一次這樣的經驗他就想著改變了,下課時問我如何才能在不用寫很長卻能寫好作文。(孩子開始相信老師,打算接受建議)我倆細緻地交流了一次,他在期末考試時寫的不但沒有超格,而且得滿分。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面對孩子的情況,很用心地告訴孩子,你的作文寫得如流水帳一般,沒有重點,沒有主題,意思表達不清楚,你要學會精簡、表意清楚……告訴孩子一堆他們聽不懂,不理解的概念名詞,孩子的作文最終會怎樣?

5

原則一定要和孩子一起事先制定,俗話說“有話說在前頭”,跟孩子也是這樣,先把規則定在事前,而且是和孩子共同商量,共同制定,給孩子一種公平感。當真正遇到事情時,孩子也不容易抵賴。

至於原則內容因人而異,關鍵在於家長千萬不要把制定原則當做改掉孩子“壞毛病、壞習慣”的特效藥,和孩子約定ABC,企圖能快速見到想要的效果,更不能制定“霸王條款”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把原則當做家長壓制孩子的一種手段。

純乾貨!一線小學老師分享:想讓孩子學習好,寬嚴有度是關鍵

“嚴”首先是家長對自己的一種約束。就是家長在堅持原則時,對待自己一定要嚴格,比如,你在要求自己不能對孩子動用“武力”,結果你沒有控制住自己時,一定按照約定嚴格“懲罰”自己,這樣在孩子面前你自然而然樹立了榜樣,以實際行動告訴孩子“犯錯並不可怕,但說話一定算數。”

孩子會越來越信任家長,覺得家長是一個講原則的人。對待孩子的“嚴”,我認為要溫和而堅定,必要時給予幫助和建議。

原則中的“度”如何理解?

從兩個方面體現:

一,涉及道德和安全問題,必須嚴大於寬。比如,傷害他人的行為、可能產生危險的行為等,孩子需要受到“教訓”。在學習方面要寬大於嚴,沒有不想好的孩子,尤其是成績差的孩子,我們不應該用嚴格來要求他們,而應該允許他們犯錯誤幷包容他們,相信他們,幫助他們成長。

二,在制定原則及違反措施方面,“度”應該體現在原則和措施都是可行的,雙方能夠堅持住的方面。比如,有個學生上課總是走神,媽媽告訴孩子“如果你再上課走神,不認真聽講,你就不要上學了。”這樣的措施,不但孩子做不到,家長也做不到。

純乾貨!一線小學老師分享:想讓孩子學習好,寬嚴有度是關鍵

因此,我們在執行寬嚴有度原則時不要把重點放在“嚴”,應該放在“寬”上,“嚴”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寬”才是我們最需要做的。寬嚴有度是用來幫助家長學習真愛的過程,培養良好親子關係的工具,千萬不要當成改變孩子問題的手段。

純乾貨!一線小學老師分享:想讓孩子學習好,寬嚴有度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