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片三分鐘,馬上被這個墊底辣妹圈粉

太!燃!啦!

短短一年,她從學渣逆襲成學霸,還考進亞洲第一私立學府,簡直屌到爆炸!

看到她被錄取,我恨不得衝進銀幕,和她一起歡呼。

明明開掛的不是我,怎麼就hold不住呢?

因為她讓我相信:人生沒有設限,一切皆有可能。

女主勇往直前的力量,是所有將要高考以及備戰高考的同學最需要的,今天特別推薦這部電影給大家——

《墊底辣妹》

看片三分鐘,馬上被這個墊底辣妹圈粉

用實際行動,讓希望照進未來

女主沙耶加,大寫的學渣一枚。

作為最差班級的最差學生,穩居墊底寶座,長期以來,無人撼動。

高二這年,因為抽菸被勒令休學。

媽媽知道她很失落,幫她報了補習班。

這是一個很特別的補習班,招收的都是被“渣子生”。

沙耶加的能力測試,相當給力:沒有一個答對,零分。

萬萬沒想到,補習老師坪田竟然說:雖然全部答錯,但是所有解答欄都填滿了,這樣積極向上的態度,非常好!

頭一回聽到老師表揚,沙耶加有點小開心。

看片三分鐘,馬上被這個墊底辣妹圈粉

上補習課前,要先設定目標,將來報什麼大學好呢?

學校花美男的多少,是沙耶加選擇的硬性指標,應慶大學成為首選。

應慶?那可不只花美男多,是日本重點大學中的戰鬥機,別說學渣,就是平時學習的人也未必能考上。

能力測試零分的同學,敢於樹立如此宏偉的目標,可以說是相當大膽了。

留在紙上的夢想是幻想,落於實踐的夢想才有可能實現。

沙耶加沒有讓它停留在紙上,而是用實際行動,讓希望照進未來。

有人會好奇,渣子生怎麼一下有了學習動力了?

這一是要歸功於神奇的補習班,用遊戲的方式調動了沙耶加的學習積極性。

這二是因為,身邊人給了她很多動力。

為了交補課費,媽媽每天打工到很晚回家,還和親戚借了錢,她不想讓媽媽失望。

補習老師坪田一直肯定沙耶加,相信她可以做到,她不想讓坪田失望。

看片三分鐘,馬上被這個墊底辣妹圈粉

爸爸向來對她不聞不問,當她開始學習時,認為她學了也不會成功,她不想讓爸爸的話應驗,所以拿出拼命十三郎的精神。

班主任西村稱她為“垃圾”,認為她考應慶是個笑話,她不想被人看扁,發誓要絕地反擊。

肯定我們的人,給我們勇氣和信心;否定我們的人,給我們動力和鬥志。

無論身邊的人,是褒獎你,還是貶低你,都不能改變你衷於夢想的決心。

這也是沙耶加反敗為勝的關鍵原因。

沙耶加的逆襲過程很真實,她不是直線式的快速,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這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

充滿信心,自我懷疑,再充滿信心,再自我懷疑,再鼓起勇氣,再失望放棄,再重振旗鼓,再充滿信心。

這期間,沙耶加幾次想放棄,覺得自己做不到,夢想實現不了。

坪田教她,要經常就告訴自己“我考進應慶”,這樣夢想就會實現。

心理學把這叫“自我實現語言”,通俗講,就是想什麼來什麼。

你給自己怎樣的心理暗示,你就會收穫怎樣的結果。

當你給自己足夠多的心理暗示,你就會按照心理暗示的方向去行動,從而實現預言。

從某種角度來講,坪田像一個催眠師,他讓沙耶加相信自己能行,併為之行動。

信念的力量何其強大,看看沙耶加的逆襲之路,你就知道了。

只為自己的夢想買單

影片中,弟弟的角色與沙耶加形成鮮明對比。

沙耶加被爸爸、老師放棄,是999純金學渣。

弟弟被爸爸、老師看重,是國家棒球隊的種子選手。

然而,結果卻超出所有人意料:沙耶加實現了考入應慶的夢想;弟弟卻結束了棒球生涯。

什麼原因呢?

看片三分鐘,馬上被這個墊底辣妹圈粉

考入應慶,是沙耶加的夢想,而成為優秀的棒球選手,是爸爸的夢想。

爸爸希望,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兒子能幫他實現。

所以,弟弟從小就爸爸訓練打棒球,比賽成績好,吃頓大餐獎勵,比賽成績不好,被罵得狗血淋頭。

弟弟精神壓力很大,以至於每次比賽前,都會哮喘發作,對棒球充滿恐懼。

弟弟放棄棒球后,每天無所事事,沙耶加對他說:你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吧。

弟弟卻說:我從一直打棒球,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

這是很悲哀的。

十幾年來,他一直在為別人的夢想努力,卻沒有時間去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衷於夢想的前提是,你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

不要用別人給的標籤定義自己

作為家庭教育的代表,沙耶加的爸媽是兩種家長的代表。

爸爸,控制慾強,毫不關心孩子的感受,喜歡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他們身上。

媽媽,接納包容,永遠尊重孩子的選擇,是他們堅強的後盾。

這兩種教育方式培養出的孩子,性格截然不同。

弟弟,沒有自我,膽小懦弱,碰到問題只會逃避。

沙耶加,忠於自我,堅強樂觀,遇到挫折會迎難而上。

導演通過對比,表達了自己對家庭教育的立場。

詩人紀伯倫說過,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看片三分鐘,馬上被這個墊底辣妹圈粉

尊重孩子的不同個性,這才是父母應該做的。

班主任西村和補習老師坪田,是學校教育的代表。

他們的教育方式,也是兩種極端。

電影開場不久,西村就罵差班的學生是“垃圾”,認定他們沒有未來。

包括沙耶加在內的學生,並沒有對這個標籤感到震驚,他們雖然滿不在乎,但是心裡認同西村。

大家都心知肚明,差班的學生基本都是被學校教育放棄的學生。

曾經,沙耶加也這樣看自己,但是,坪田的出現,讓沙耶加改變了想法。

看片三分鐘,馬上被這個墊底辣妹圈粉

坪田總是能在不經意的小事中,發現沙耶加身上的優點,不斷地肯定沙耶加。

坪田告訴沙耶加,一切皆有可能,要對自己充滿信心。

正如片尾曲唱的:不放棄可能性,即使被人嘲笑,我們也不在意,做一個更加強大的自己。

用單一刻板的成績,簡單粗暴地給學生貼上好或壞的標籤,本身就很武斷。

影片藉此表達了對應試教育的思考和批判。

與學校整齊劃一的教育方式不同,坪田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設計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這正是導演認同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教育一樣,學校教育也要尊重孩子的不同個性。

雖然目前還很難在應試教育中實現,但是至少可以表達這種期許。

找回自己

剛到補習班時,沙耶加濃妝豔抹,隨著她不斷奮進,妝容一點點退去。

過去,她不自信,需要借妝容來獲得別人的好感;現在,她相信自己,不需要任何的偽裝。

從濃妝豔抹到不施粉黛,外化了沙耶加的心裡成長曆程。

這個超燃的少女,正是勇氣的化身。

無論你是學生,還是職場人士,都請抓住那曾經想都不曾想過的機會,去為夢想而戰,做更強大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