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島剛×祝勇:故宮物語裡的古物之美

野岛刚×祝勇:故宫物语里的古物之美

野島剛與祝勇都出生於1968年,這是一個巧合。

2018年的春天,兩人不約而同地推出了以故宮為主題的作品,野島剛的《故宮物語》(上海譯文出版社),祝勇的《故宮的古物之美》(人民文學出版社)。這是一種緣分。

這不是野島剛第一次書寫故宮。早在幾年前,這位來自日本的學者、朝日新聞網前主編就以《兩個故宮的離合》驚豔大陸和臺灣,引發巨大的關注。

這更不是祝勇第一次書寫故宮。這位故宮博物院影視研究所所長已經出版了好幾部以故宮為主題的作品,包括《舊宮殿》《血朝廷》《故宮的隱秘角落》《故宮的風花雪月》《在故宮尋找蘇東坡》……

野岛刚×祝勇:故宫物语里的古物之美

野島剛說:

“今天,我還在寫許多關於故宮的評論文章,我的目光已經無法從故宮上移開了。因為故宮是如此重要。究其原因,是中國這個巨大的國家在歷史上與政治上賦予了故宮特殊的地位。故宮的重要性今後也不會消退,而我追隨故宮的腳步也永遠不會停止。”

野岛刚×祝勇:故宫物语里的古物之美

祝勇說:

“朝菌不知晦朔,而蟪蛄不知春秋,這不只是莊子的提醒,也是宮殿的勸誡。六百年的宮殿(到2020 年,紫禁城剛好建成六百週年)、七千年的文明(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貫穿整個中華文明史),一個人走進去,就像一粒沙被吹進沙漠,立刻就不見了蹤影。故宮讓我們收斂起年輕時的狂妄,認真地注視和傾聽。”

野岛刚×祝勇:故宫物语里的古物之美

《故宮物語》| 平裝 | [日]野島剛 | 上海譯文出版社

野岛刚×祝勇:故宫物语里的古物之美

剔紅花卉長頸瓶:漆器之美

文 | 野島剛

本文選自《故宮物語》

紅漆厚厚地塗在器胎上雕刻而成的漆器。頸部及器身的紋樣不同,佈滿牡丹、菊花、山茶花等花卉,展現明代初期高超的雕刻技術。

小時候在野外玩得全身發癢,有這種經驗的年齡層在日本還有多少?我小學時住在橫須賀的鄉下,很愛到野外玩耍,記得好多次全身沾了漆液而發癢,讓爸媽傷透腦筋。漆器即是利用漆樹的樹液製作的,這種樹液含有漆酸或漆酚的特殊成分,沾到皮膚會不舒服,但是漆液會產生薄膜,光滑細膩,可以成為美麗的工藝品,產生不可思議的魔力,在用具上塗以漆樹的樹液,乾燥之後變得堅固。漆的歷史久遠,早在繩文時代(日本舊石器時代)就有在碗上塗漆的記錄。更加令人驚訝的是漆器壽命之長,亞洲各地挖掘出土的漆器在歷經數百年或數千年後,漆的特性依然保持不變。漆樹的樹液為何如此具有韌性?雖然理由莫衷一是,但漆的功用是備受肯定的。漆樹喜好生長在高溫多溼的亞洲,並以日本、中國、朝鮮、緬甸、越南、印度等地為主,而且這塊區域以西就沒有種植漆樹。日本漆器帶有東方神秘色彩,舉世聞名,因此漆器的英文為“JAPAN”,與瓷器的“CHINA”,分庭抗禮。

野岛刚×祝勇:故宫物语里的古物之美

漆器工藝絕非日本的專屬獨門絕技。中國的漆器在江南地區豐潤的風土背景下,宋元時期就已有長足的發展。漆器進一步晉升為“故宮等級”的工藝品,是在明代以後,雕漆已為皇帝所喜愛。原來的雕漆,是在木材、金屬、陶瓷之上,一層一層塗上厚漆,在漆上雕刻,展現雕工圖案的技術。日本自古以來的漆器製作技術來自中國,正倉院的漆器就幾乎都是唐代時從中國進口來的,和佛教在同一時期傳到日本,讓鎌倉、室町時代的日本貴族特別著迷。

為了雕漆,一毫米厚的漆必須至少塗上十五到二十層,工程經常需要數年之久。漆是珍貴材料,要不間斷使用,花上相當多的時間和工序。如前面所說的,雕漆和禪宗一起從中國傳到日本,鎌倉的禪宗寺院還有很多佛具,都是雕漆的遺作,如焚香的用具、放置香爐的香盆、放香的盒子等。中國最早的例子是組成甲冑的小塊鐵片,表面塗漆,這是從唐代遺址中發現的,但是雕漆的技術要到宋代才較為普及盛行。到了南宋,漆的厚度漸漸增厚,開始展現浮雕雕刻,花紋圖樣也從唐草的幾何圖形,漸漸發展到花卉、花鳥、歷史題材的人物等。

雕漆器在日本的鎌倉時代傳到日本,也是所謂“唐物”大量進口,成為寺廟、貴族階層府邸內的器物,是重要的寶物。雕漆在日本數量日增,鑑賞品質的眼光也隨之提高。尤其在室町時代,對於雕漆的鑑賞相當嚴格,包括顏色、形狀、大小、漆的厚度、漆的塗法、雕刻的深淺以及各種細節,都要仔細觀察分析,甚至留下記錄。日本人喜愛雕漆一事,連明代宮廷也知道,明永樂元年(一四〇三年),永樂皇帝送給日本的禮品就有很多雕漆,甚至改變了日本的審美觀,從喜歡黑色變成紅色。

明代是雕漆的黃金時代,《剔紅花卉長頸瓶》正是明代的作品,亮麗的紅色展現美感。雕漆採用堆朱的技術,以雕漆作為禮品,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道。明代永樂皇帝是喜愛藝術的皇帝,他要求以堆朱製作,刻出皇家的圖案。永樂時期的堆朱以顏色著名,技巧精密,而又以“大明永樂年制”為最高等級的作品。

所謂堆朱,就是以顏色區分雕漆作品的說法,紅色就是堆朱、青色就是堆青、黑色就是堆黑。所謂“堆”是指重複塗色的作業,傳達出技術的特色。為了展現漂亮的紅色,在漆液中還會加入昂貴的硃砂。

過去中國曾經以“堆”的厚度來評斷價值,漆層通常是四毫米的厚度,古時候的作品,漆的厚度多達數十毫米,表示要塗上百層。鑑賞《堆朱四季花卉文瓶》這樣的稀世珍品時,想象工序作業時間之久,更讓人感覺文瓶的貴重。

野岛刚×祝勇:故宫物语里的古物之美野岛刚×祝勇:故宫物语里的古物之美

《故宮的古物之美》 | 精裝 | 祝勇 | 人民文學出版社

《故宮的古物之美》是祝勇繼《故宮的風花雪月》《故宮的隱秘角落》《在故宮尋找蘇東坡》之後推出的又一部“故宮美文”。在這本書中,祝勇選取了18件故宮藏品,以18篇散文講述一件件國家寶藏的前世今生,連綴起一部故宮裡的藝術史,再現中華文明的營造之美。祝勇筆下的“古物”通過一個時代的物質載體,折射同時代的文化精神。這是對我們古老文明的驚訝與慨嘆,是一種由文化血統帶來的由衷自豪。

全書收錄故宮及海內外博物館近百幅高清詳圖,內文采用超感紙四色印刷,精裝殼封採用麻布紋紙輔之以燙金工藝,精裝外封採用雅絲紋紙輔之以高精度印刷工藝,做工精良。

祝勇

著名作家、學者,故宮博物院影視研究所所長。主要作品有:《血朝廷》《故宮的風花雪月》《故宮的隱秘角落》等。出版有12卷《祝勇作品系列》。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天山腳下》總導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