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天下時,他用的是太公兵法;功成身退時,他則用道家治術

爭奪天下時,他用的是太公兵法;功成身退時,他則用道家治術

爭奪天下時,他用的是太公兵法;功成身退時,他則用道家治術

張良與劉邦初相遇的地點在“留”這個地方,所以當劉邦取得天下,要賞賜有功人員時,張良不願意居功封侯,但在劉邦的堅持下,只跟劉邦開口要了“留”這塊又窮又小的地方,因為這個地方,充滿著張良與劉邦的回憶,相當具有紀念意義。劉邦相當感動,於是封張良為“留侯”。

張良熟讀兵法,輔佐劉邦時,劉邦幾乎是言聽計從,兩人合作無間。不像項羽與范增,兩人之間蜜月期一過,自負的項羽就與范增貌合神離。張良在秦末大亂中選擇了劉邦這塊良木,幫助劉邦擊敗秦軍,並且先進咸陽,張良力勸撤離秦宮,並助劉邦從鴻門宴中脫險。其後助劉邦爭取攏絡黥布、彭越與韓信等大將,終於打敗西楚霸王項羽。

爭奪天下時,他用的是太公兵法;功成身退時,他則用道家治術

漢朝初建立時,打天下的草莽英雄彼此爭功,但又不確定自己會不會被賞賜,大家吵鬧個不停。劉邦也被搞得頭痛不已,只好請張良獻策。張良對劉邦說,大家都知道你最討厭的人是誰,你就賞賜他。劉邦最討厭一個叫雍齒的傢伙,大家看見連雍齒這樣的人都有獎賞,也就安心的等待劉邦的賞賜了。

晚年的張良則是在呂后以他的兒子做人質威逼下,強迫他獻計穩定太子的地位,張良對呂后說,只要太子展現誠意,請出“商山四皓”四個連劉邦都請不動的老先生坐鎮,太子的地位就不會動搖了。後來“商山四皓”果然成為太子的賓客,劉邦也只好打消廢掉太子的念頭。

爭奪天下時,張良用的是太公兵法;功成身退時,張良則用道家治術。他跟劉邦要了“留”地,讓劉邦對他再無防備。張良懂得鳥盡弓藏的道理,所以在封侯後,過著杜門不出的日子,而且還勤練道家養生之術“辟穀”,平日就喝點空氣吃點露水,打算要當像赤松子般的神仙人物,劉邦對他更是放心了,不必像句踐殺文種般,留下罵名。

爭奪天下時,他用的是太公兵法;功成身退時,他則用道家治術

張良當神仙去了,沒人知道他究竟有沒有成仙,但在專心學道八年之後,他就去世了,怎麼死的也沒留下紀錄,真可說是進退有據的當代奇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