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卷叶病是小病,治不好它也要命!

葡萄卷叶病具半潜隐特性,在大部分生长季节不表现症状,多数欧亚种病株在果实成熟阶段才出现症状。在采收后到落叶前叶片症状最明显,叶缘反卷,脉间变黄或变红,仅主脉保持绿色;有的品种则叶片逐渐干枯变褐。

葡萄卷叶病是小病,治不好它也要命!

葡萄卷叶病-为害症状

卷叶病发生于葡萄的所有种和品种。症状随品种、环境和季节而异。春季的症状较不明显,病株比健株矮小,萌发迟。在非灌溉区的葡萄园,叶片的症状始见于6月初,而灌溉区迟至8月份。红色品种在基部叶片的叶脉间先出现淡红色斑点,夏季斑点扩大、愈合,致使脉间变成淡红色,到秋季,基部病叶变成暗红色,仅叶脉仍为绿色。白色品种的叶片不变红,只是脉间稍有褪绿。病叶除变色外,叶变厚、变脆,叶缘下卷。病株果穗着色浅。如红色品种的病穗色质不正常,甚至变为黄白色;从内部解剖看,在叶片症状表现前,韧皮部的筛管、伴随细胞和韧皮部薄壁细胞均发生堵塞和坏死。叶柄中钙、钾积累,而叶片中含量下降,淀粉则积累。症状因品种而异,少数品种如无核白(Thompson)和Perlette的症状很轻微,仅在夏季的叶片上现现坏死。坏死位于叶脉间和叶缘。多数砧木品种为隐症带毒。

葡萄卷叶病是小病,治不好它也要命!

旱雨农业技术交流Q群:182 6044 72

葡萄卷叶病-病原特征

葡萄卷叶病可能是由复杂的病毒群侵染引起,其成员大多属黄化病毒组。目前,全球至少已检测出5种类型的黄化病毒组成员,定名为葡萄卷叶相关黄化病毒组(GLRaV)I型、II型、III型、IV型和V型。病毒颗粒的长度为1800-2200纳米。从感病葡萄分离出的病毒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还有一种较短的黄化病毒组病毒,颗粒长800纳米,称为葡萄病毒A(GVA),也经常和本病的发生有关联。上述病毒间均无血缘关系;而且发生只限于韧皮部,不能靠机械传染,但难度很大,现在有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上述1种或多种病毒联合感染引起卷叶症状,可以认为是病害的病原。

葡萄卷叶病-传播途径

葡萄卷叶病在果园内传播的报道很少,总的印象是本病扩散较慢。在美国加州有两株病、健相邻的葡萄,经过40年,正常株仍无任何异常。在混虫媒介方面,有试验证明卷叶病与粉蚧的存在有关。有3种粉蚧(长尾粉蚧、无花果粉蚧和橘粉蚧),可以传播葡萄病毒A,长尾粉蚧传播葡萄卷叶病毒III型。卷叶病毒可通过感染的品种插条作长距离传播,特别是美洲葡萄砧木潜隐带毒。

葡萄卷叶病是小病,治不好它也要命!

葡萄卷叶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育具有抗病毒病的砧木是防治病毒病的根本措施。

(2)药剂防治。在造成葡萄病毒病污染的地块重新栽葡萄时,可在栽前进行土壤熏蒸,较好的土壤熏蒸剂有甲基溴和二氯丙烷,二氯丙烷用量为每667平方米用90~160千克,施用深度为75—90厘米;甲基溴用量为每667平方米用30千克,施用深度为50—75厘米。施后用薄膜覆盖。土壤熏蒸后最好间隔1年以上再种葡萄,但这种方法非常昂贵,且并非十分安全,不宜推广使用。

选种无病毒苗木可帮助许多欧亚种红色葡萄品种减轻病害。最好采取下列措施得无病毒植;热处理整株葡萄,在38℃下经3个月,然后将亲朋梢尖端剪下放于弥雾环境中生根,或茎尖组培;瓶内热处理;微米型嫁接和分生组织培养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