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互联网大佬是“码商”,他们可能是这个样子?

过去几个月,微商凭借“XX喜提体”走红网络。如今又诞生了一个新群体——“码商”。

所谓“码商”,指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小商小贩,包括路边的包子铺、菜市场的小摊主、卖糖炒栗子的流动板车、地铁口买玉兰花的老奶奶…

为什么称呼他们为“码商”?

他们不用购置扫码枪等硬件机具,只要一张“二维码”就拿到了移动支付的金融服务入场券;而普通用户也能通过“扫一扫”,轻松一码结账。

如果互联网大佬是“码商”,他们可能是这个样子?

这是移动互联网对传统的商业形式的改变,说到这里,我也想到了如今已经身家不菲的那些大佬们。在这些大佬创业之初,年轻的时候,他们做的生意其实也和小摊小贩差不多,比如刘强东是从中关村电子城的柜台做起的,张近东是从南京的小柜台做起的。

做个大胆一点的畅想,把年轻的刘强东、张近东放到现在,他们的生意会是怎么样的呢?

2017年3月,从一家外企辞职的东哥,开始在中关村做3C生意,并在柜台上挂出了“二维码”支付。没有找零的烦恼,不用再花钱添置POS机,不用害怕收到假钱。3C生意单价高,遇到订货金额大的客户,只要支付宝扫码转账即可,不用费时费力地点钞。

再说在南京做生意的东哥,他也是做3C生意起家的,在小店铺柜台上贴上打印出来的支付码,找零、假钱、点钞等麻烦事儿同样没有了。

问题来了,他们要是遇上没钱进货了该怎么办呢?要是放到二、三十年前,他们得从银行贷款,但流程极为繁琐,还不一定能贷到,不得已他们得求朋友、求亲戚、求同学,东平西凑。商业机会稍纵即逝,等借到钱,黄花菜都凉了。

但在现在,给他们提供支付码的机构可以帮上忙。

2017年11月,蚂蚁金服发布“多收多赚”计划,宣布将小商家的提现免费服务期限延长至三年。此外还有广受欢迎的“多收多贷”服务,主要为线下小商家提供贷款。

生意越好,能得到的贷款额度就越大,这就可以形成良性的循环,生意自然也就越做越大,完全不用担心会遇到资金流转的困难。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莫欺少年穷”,所有大佬的大生意都是从不起眼的小生意做起的,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上一个行业金字塔的顶端。

下一个刘强东、张近东其实就在我们日常所见的这些“码商”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