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又到了吃蕨菜的時候,那麼它真的會致癌嗎?

春天是吃野菜的季節,蕨菜是野菜的一種,有“長壽菜”之稱,很受大家喜愛。然而最近網上有傳言說,多吃蕨菜會增加食道癌、胃癌的發生率,是真的嗎?究竟蕨菜致癌嗎?我們看看專家怎麼說。

吃蕨菜致癌證據不充分

其實,有關蕨菜致癌的消息由來已久。多年前,科學松鼠會科普作家、美國普度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博士雲無心就曾在網上發表一篇文章,認為“吃蕨菜會致癌”。他說,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日本科學家在蕨菜中發現一種名為“原蕨苷”的物質,這種物質會導致食道癌、胃癌的發生率變高。他還舉例說明,在日本中部山區調查過吃蕨菜和食道癌的關係。結果發現,吃蕨菜使男性的食道癌發生率增加了2.1倍,而女性則增加了3.7倍。

3月,又到了吃蕨菜的時候,那麼它真的會致癌嗎?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何計國所持觀點有所不同。他認為,日本的人群調查可能存在設計缺陷,否則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不會不採信這一結果。另外,日本是個愛吃鹹魚的民族,公認日本人得胃癌與過多食用鹹魚有關。既吃鹹魚,又吃蕨菜,究竟是鹹魚致癌還是蕨菜致癌?如果不把混雜的因素去除,很難得出一個科學的結論。

何計國說,2012年國外對蕨菜有綜述性文章,其結論是,蕨菜中含有一種叫“原蕨苷”的物質,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其評級為2B類致癌物。

從維基百科中查到,所謂2B類致癌物,是指對人體致癌可能性較低的物質或混合物,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致癌性證據尚不充分,對人體的致癌性證據有限。咖啡、泡菜、柴油燃料及汽油等都屬於2B類致癌物。

3月,又到了吃蕨菜的時候,那麼它真的會致癌嗎?

也有有關專家說,要證明一種野菜是否有毒,需要經過動物實驗及臨床實驗,而她並未查到相關實驗依據能證明蕨菜是否有毒。

專家指出,雖然目前為止還未曾出現因為食用蕨菜而引發癌症的病例,但長期、大量食用蕨菜確實會提高致癌率,這是因為“雖然新鮮的蕨菜在食用前經過曬乾、水煮等加工後,能減少其中原蕨苷的含量,但並不會完全消除”。

少量食用對身體產生的副作用不大

目前臨床醫學上沒有吃蕨菜會導致腫瘤高發的記載。根據掌握的資料,對蕨菜的預處理和烹飪等加工方式只能降低“原蕨苷”的含量,不能徹底清除,但少量食用對身體產生的副作用不大

為此,愛吃蕨菜的消費者也不要恐慌,專家介紹,愛吃蕨菜的人,比如每週吃個一兩次蕨菜,或一個月吃五六次,問題不會太大。

3月,又到了吃蕨菜的時候,那麼它真的會致癌嗎?

蕨菜在《神農本草經》稱為綿馬貫眾,在春季發芽的時候長嫩芽,“可以吃,有清熱解毒、預防流感等作用。”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宜吃野菜,因為野菜多性寒味苦,可清熱去火。長期脾胃虛弱、虛寒以及患有腸炎胃炎的人不宜吃野菜。特別是老人、小孩不適宜食用。健康人如果出現口苦、咽乾、目赤、小便黃、大便乾燥時,可以吃一點,但也不宜長期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