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李杜,軍中徐粟——紀念布衣元帥徐向前

“詩中李杜,軍中徐粟”——紀念布衣元帥徐向前

在20多年的武裝鬥爭中,人民軍隊從弱小到強大經歷了無數考驗,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付出了巨大犧牲,也湧現出了無數能征慣戰的將領,新中國成立後共授予了十大元帥,十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共計1614名,群星閃耀,名將倍出。今天我們介紹一下被譽為“詩中李杜,軍中徐粟”的布衣元帥徐向前。

詩中李杜,軍中徐粟——紀念布衣元帥徐向前

徐向前元帥

原引一段對王宏坤(開國上將)的採訪錄:

我問王宏坤,哪位元帥最能打?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徐老頭。”由於紅軍時期他主要在徐手下,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主要在劉鄧手下,曾經做過劉鄧的副司令,瞭解得比較深切。他還告訴我,“就指揮打仗來說,徐比劉鄧強。劉鄧兩人加起來不如徐一個。”他解釋說:“劉與鄧完全不一樣。劉有謀略,很勤奮,一隻眼睛,很辛勞,很長時間爬在地圖前,方案可以做出一套又一套,很細緻周密。但他有一個缺點,缺乏決心,不果斷。鄧不一樣,鄧不做方案,也沒有做方案的耐心,他簡潔明瞭,沒有多的話,但他決心是最強的,特別果斷,敢於擔當,就靠他拍板。二人配合完滿,缺一不可。二野到中原後,遇到鄧不在時,仗打不好,劉不在時,仗也打不好。徐不一樣,打仗比劉鄧加起來強。徐的缺點在哪裡?就是政治上軟了一點,沒有一個好政委。”

王宏坤說,紅軍時期,不論林彪、彭德懷,還是劉伯承(不同時期王宏坤將軍分別在他們領導之下),都與徐向前不在一個層次上。

詩中李杜,軍中徐粟——紀念布衣元帥徐向前

蘇家埠大捷開創我軍大兵團作戰先例

瞭解軍史的人經常會有評論說徐帥是最被低估了的元帥,的確紅軍時期的徐向前戰績無人可比,因眾所周知的紅四和紅一問題加上後期身體原因使得徐帥錯失了很多展現才華的機會,比如主政東北的三個人選之一,抗美援朝更是彭帥的第一替補。紅軍時期徐帥剛到鄂豫皖時只有三百多人的游擊隊,卻從此開始了徐向前以弱擊強、以少戰多的輝煌經歷。1935年3月29日至4月21日,紅四方面軍發起了強渡嘉陵江戰役,有力策應了仍在長征途中艱難轉戰的紅一方面軍,殲滅川軍近萬人,可以說在紅一方面軍長征中艱難四處轉戰無法保持電臺通訊,但卻總能逢凶化吉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來自敵方內部的情報始終通過紅四方面軍電臺接收並及時轉發敵情通報給一方面軍最高統帥部,使得一方面軍始終能夠遊刃有餘的制定正確決策,徐帥率部佔領嘉陵江以西大片地區後,紅四方面軍放棄川陝蘇區,部隊及撤出的蘇區地方幹部共計10萬人西進,開始長征。6月18日,紅四方面軍一部在四川懋功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此時面對衣衫襤褸,減員巨大的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仍有八萬雄師,兵強馬壯,並主動撥給一方面軍近4000兵員作為補充。

詩中李杜,軍中徐粟——紀念布衣元帥徐向前

三過草地的紅四方面軍將士

將領評價:

運籌帷幄,指揮有方,智勇兼備,果斷靈活,善於以弱敵強,以少勝多,運動殲敵——徐向前訃告

向前不減當年之勇,沉著果敢——劉伯承 ­  

指揮有方,決心硬,帶兵嚴,徐帥教會我們打仗——陳賡 ­、徐海東   

徐總在我軍有兩個人最會打仗,一個是徐總指揮,一個是粟司令——劉伯承 ­   

作戰指揮上一個重要特點,是善於以少勝多……晉中戰役,可說是以少勝多的典範……早在紅軍時期,徐總便創造了一系列以少勝多的戰例……——鄭維山

徐向前的女兒曾問韓先楚:“韓叔叔,您說誰最能打仗?”韓先楚脫口而出,“你爸呀!

哪位元帥最能打?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徐老頭。——王宏坤,

徐帥指揮戰役、戰鬥,總是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作戰對象的具體情況,確定採取戰略戰術,因而能夠做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陳錫聯、陳再道、秦基偉 ­

“圍點打援”是個以少勝多、以逸待勞的有效戰法。我們跟著徐總從鄂豫皖到川陝根據地,打了許多漂亮的殲滅戰。深知徐總諳熟兵法,指揮才能卓越——四方面軍眾虎將

還在冀東戰役剛結束的時候,就聽到了徐向前司令員以我六萬之兵橫掃晉中、殲敵十萬、解放晉中十四縣的捷報。徐總高超的指揮藝術,我是早就熟悉並極其欽佩的——鄭維山

徐總指揮部隊,向以深謀遠慮、出奇制勝著稱。在他的直接領導下,紅四方面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打了不少漂亮仗——羅應懷

你們還不到6萬人,一個月消滅閻錫山10萬,單是正規軍就搞掉他8個整旅。你說一說,你們那個晉中戰役是怎麼打的——主席

在西百坡,毛澤東特別給我講了你指揮的晉中戰役,他非常讚賞呢——彭德懷 ­  

一個大智大勇、縝思斷行、擘畫軍事、駕馭戰爭的能手——李先念

我山西是個出人才的地方啊,武有徐向前,文有薄一波,若二者都我用,就可以統治全中國 ,可惜都跑到對面去了-----閻錫山

詩中李杜,軍中徐粟——紀念布衣元帥徐向前

響堂鋪伏擊戰創造我軍單次擊毀日軍汽車最多的戰鬥

徐帥一生以弱勝強的戰績無出其右者,萬源保衛戰,血戰漫川關。解放軍55年以前十大經典戰役,徐帥一個人就打了4個。紅軍時期徐帥率先開展運動戰,殲滅戰甚至大兵團作戰,整師整旅的消滅敵人。收緊陣地,圍點打援,堅持最後五分鐘都是徐帥的名言。蘇家埠大捷,殲敵三萬,開攻堅打援先例,是我軍公認的第一次大兵團作戰;反六路圍攻,徐帥智中以勇勝,殲敵近10萬人。被軍事家們推舉為經典的反多路圍攻戰役。殲滅八萬川軍,創紅軍軍史之最;晉中戰役,不到六萬官兵殲晉軍十萬;太原戰役,是三年解放戰爭中中最慘烈的大城市攻堅戰,徐帥開創了我軍八萬敢於包圍十萬守軍的先例,外圍五千六百多個碉堡的立體防禦給我軍造成了極大傷亡,徐帥指揮部隊一個據點一個據點的攻擊,反覆爭奪,戰鬥的慘烈以至於戰後多年仍令徐帥記憶深刻,也因此再也沒有回到山西,徐帥說:死太多人了,都是山西人打山西人。

詩中李杜,軍中徐粟——紀念布衣元帥徐向前

太原城防密佈的碉堡造成我軍重大傷亡

45年,主政東北的人選有三人,陳毅,林,徐。而徐此時在養病。國民黨5軍(軍長邱清泉)打的陳毅自動請辭華東主帥,軍委會和黨內會議已經批准徐向前主政華東,只不過臨行前,徐帥不爭氣的身體再一次病倒,失去大展身手的絕好機會。48年劉鄧帶主力部隊挺進中原,山西我軍的力量形成了真空區,各路戰將都已領命奔赴各個戰場,此時徐向前臨危受命,拖著病體以6萬地方部隊(縣大隊,區小隊)起家,僅用了一年半時間橫掃山西閻錫山,前後共殲敵30萬人。創造了我軍八萬敢於主動圍城並殲敵十萬的光輝戰績。又一次大顯身手解放山西,並親手帶出了十八兵團,顯示了徐帥帶兵,養兵,治軍的高超統軍能力,這支部隊還誕生了著名的皮定均旅,以及現階段被稱為天下第一旅的“光榮的臨汾旅”。徐帥在華北任副司令員兼任1兵團司令和政委,解放後被任命為總參謀長,而華北司令員兼政委聶帥被任命為副參謀長。50年,徐帥長期積勞成疾的徐帥還是志願軍司令彭帥的第一替補!70年代末作為國防部長直接參與決策指揮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抗戰時期,徐帥屈居129師副師長,直接指揮了鳳凰山戰鬥、長生口伏擊戰、神頭嶺戰鬥、反六路圍攻、響堂鋪戰鬥和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戰役。一年多時間開闢冀南根據地,創造性提出人山戰略,解決了平原游擊戰的難題。39年徐帥擔任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在山東站穩腳跟,短時間建立大量地方政權,解決了部隊穿衣吃飯問題,使得日軍把山東八路軍統稱為八路軍徐向前部。後彭德懷提議由徐向前兼任115師師長,統一指揮山東八路軍和蘇北新四軍,是同時期指揮部隊人數最多的將領。為挺進東北打下基礎。但是一週後徐帥就奉命回到延安參加七大。期間擔任延安抗大校長,為新中國的建立儲備,培養高級指揮人才。

西路軍兵敗是一系列客觀因素導致的,更是徐帥內心終生揮不去的陰影,但抹殺不了徐帥一生善於以弱勝強,越是硬仗越向前的光輝戰績,“跟著徐總指揮打勝仗”成為四方面軍流傳的口號,在陝北會師後改編的八路軍129師就是紅四方面軍老部隊,115師的兩個旅中344旅是徐海東部,紅74師(紅25軍軍部)都是出身紅四方面軍,而紅一方面軍僅有3000人,120師也有紅四方面軍25軍28軍餘部,因此129師全部,115師大部,120師部分都是出身紅四方面軍,,新四軍1,2,4,5,6五個師也有部分紅四方面軍將士,新四軍中李先念,王必成,陶勇等都是原紅四方面軍高級將領。因此抗戰初期在八路軍三個師和新四軍中來自紅四方面軍的將士佔了一多半,可以這麼說沒有徐帥打出來的紅四方面軍就沒有後來的八路軍三個師。開國將帥1614人, 來自紅四方面軍的將領更是多達近800人,徐海東,許世友,李先念,陳錫聯,王宏坤,王近山,韓先楚等等,可以說徐帥部舊遍佈全軍。

人云詩中李杜,軍中徐粟是筆者覺得對徐帥最貼切的描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