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后来的我们,发现同龄男孩比女孩幼稚太多了

昨天看了最近很热门的后来的我们 夜场,左边的睡着了,前面的看哭了。我的感觉,前面还好,没前任三那么肤浅。后面就有些拖沓了,女导演刘若英心随境转,百转千回,过于细腻漫长。

看了电影感觉同龄的男孩子比女孩子幼稚太多了,【男孩子理解的女孩子想要的,其实不是女孩子想要的】,难怪很多女孩子喜欢大龄点的。

看这电影第一感觉,是年轻人过得好累。女的就要嫁给房子,嫁给北京户口,男的就要努力奋斗,一天到晚都渴望发财,渴望出人头地,否则就低人一等。不过也没办法,社会太现实,男主回老家,还被同学聚会奚落,同学聚会就这么不堪么?都是虚荣和比拼?

电影里一般男主都会翻身,给人以希望,实际并非如此。在房子和生活重压下,很多人就放弃了,佛系了,当三和大神了,这种生活确实不是人过的。隔着屏幕,我都觉得他们很累。继续这么重压下去,更多的人放弃婚姻,放弃生育。户口和房子主导的婚配模式,人种都会变差。

第二个感觉是男孩子还是比女孩子幼稚很多,周冬雨看起来大大咧咧,但很成熟,知道自己要什么。男主确实不知道女主需要什么,尤其是男主被社会压力冲击后,更加容易自卑和自闭,觉得天下女人都是要钱,要房子,然后沉浸在努力拼搏中。

可有了钱后回头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男主一脸遭逼。这可能也是电影想表达的一个主题,【那就是男孩子理解的女孩子想要的,其实不是女孩子想要的】,但太绕了,大部分男孩子还是看不懂。这也是很多女孩子不喜欢同龄男孩子的原因,完全不在一个思想层次上,还差距十分远。

第三就是演技还不错,周冬雨看起来眼睛小小的,也没胸,但感觉很自信,演起来汪洋恣肆,游刃有余,一口整齐的牙齿更是好看,完全碾压男主。个人最反感就是前任三郑凯那种,演啥都肤浅,油头滑脑的。

另外景色选择的 也不错,这也是女导常见的风格,一开始就是大雪,后面多次出现的大雪,还有梧桐树,横店故宫。电影里也有性描写,但感觉并不粗俗,也不诱惑,可能还是周冬雨演的好吧。

一些台词也很应景,比如打一次车可以两顿饭,希望时间永远停在这里,拼命工作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我们。后来我们什么都有了,可没了我们。包括爸爸说的老生常谈,父母不在乎你多有钱,只是希望你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健健康康。

这个电影和以前的致青春一样,都是怀念年轻的故事,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青春已逝,转眼间7080都老了,我们不仅没了那种下五洋捉鳖为爱付出的勇气,连有感觉就脱裤子的勇气都没了,瞻前顾后太多了。怕辜负责任,怕不安全,甚至害怕关键时刻掉链子……

看电影后来的我们,发现同龄男孩比女孩幼稚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