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大街的“國民”保險,我準備來打一下臉

滿大街的“國民”保險,我準備來打一下臉

保險產品永遠在更新換代,不說升級的內容,光從前期各種宣傳的噱頭來說,已經賺足了人們的眼球,經常會有讀者拿著新產品來問,“X產品怎麼樣,據說足夠PK掉醫保”“X產品要不要買,好多大V都發聲說完爆香港保險”。

站在從業者的角度講,我自然希望市場上的產品可以不斷更新完善,但站在消費者一方,我又忍不住說一句,滿大街的“國民”保險,我們到底該相信誰?國民保險,是不是足夠“國民”,哪些地方“出賣”了它們的本質,不同險種的國民保險又是怎麼設計的?精算君今天和大家扯一扯。

一、氾濫的國民保險,不明真相的群眾

在正式打臉之前,我們先看一下“國民”這個詞,到底什麼意思,符合國民保險稱號的又要具備哪些特徵:

滿大街的“國民”保險,我準備來打一下臉

1. 價格友好,經濟

國民類型的產品,肯定離不開親民的價格。

2. 產品內容不錯,實用

保障相對全面,在此基礎上不少產品還會有自有的亮點。以重疾險為例,無論是疾病種類,還是賠付次數,或者是對特定疾病的增額賠付,附加特殊的醫療服務等,最重要是實用,符合大多數人對重大疾病風險的保障需求。

3. 核保科學,投保門檻相對低

所謂“核保門檻”,主要體現在健康告知問卷的設計,以及非標準體的核保流程上。在健康告知問卷中,保險公司會就被保險人的實質危險事項、道德危險事項提出問題,包括是否有列舉的疾病、症狀;是否進行過某種診療手段;是否在某個時限內,存在某種病症等。

近期體檢結果、家族病史、健康狀況、過往嚴重疾病史和生活習慣都是保險公司會詢問的。是不是誰都可以投保,真正的門檻就在這裡!

滿大街的“國民”保險,我準備來打一下臉

大多數人並不能夠及時的建立風險意識,往往在身體健康出現問題時才想起了保險。如何在不符合告知要求的情況下,進行投保,核保流程簡單清晰的同時,還能獲得更科學的核保結果,會是決定一款產品是否真正“國民”的重要條件。

4. 短期險續保條件清晰,條件相對寬鬆

滿大街的“國民”保險,我準備來打一下臉

現在推出的“國民保險”,短期醫療險產品佔了很大的比重。除了保險利益足夠國民,續保條件如何,對於消費者來說,可能更重要。

好的產品對續保有著清晰的規定:什麼情況下可以續保,什麼情況下不能,續保時的費率會不會進行個人調整,這些都需要列明在條款中。

部分產品還會給出更寬鬆的續保條件,比如不會因為理賠情況和身體狀況影響續保、單獨調整保費,承諾連續續保,這也是相當具有善意的。

當然,續保約定本身跟醫療險的產品形態有直接關聯,我給大家一個小tips,免賠額越低的醫療險,保險公司的續保管理和條款中的續保約定會越嚴格,這是因為低免賠額決定了產品的理賠頻率較高,大家可以自行去驗證下。

看完國民險的特徵,我們看下時下的“國民保險”,又表現如何:

二、小試牛刀,“打臉”國民保險

1. 產品對比錯漏多,性價比成迷

保險產品測評一直是圈內嚼不爛的話題,難度不算大,但效果十足。只要把投保須知、保障內容、免責條款、保費,統統拉出來比一圈,產品優劣看起來馬上高下立判。因此,不少新上市的產品為了突出產品優勢,通常都會在宣傳頁面做產品對比,但並不是所有對比都成立。

滿大街的“國民”保險,我準備來打一下臉

這是一款最近在推的醫療險,在產品詳情頁面掛出了醫療險和重疾險的對比,看起來醫療險似乎性價比更高,一年以重疾險三分之一的價格,獲得3-10倍的保額,沒有疾病限制,等待期也更短,承保年齡也更高。這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麼?砸我頭上了?

稍微有點保險常識的童靴們,都知道,兩者無論從產品形態、賠付標準乃至定價模型上都有著千差萬別,嚴格意義上,根本不具可比性。

滿大街的“國民”保險,我準備來打一下臉

重疾險屬於定額給付型,在罹患合同約定的重疾時賠付保額。醫療險屬於費用報銷型,在限額內給予不超過實際發生醫療費用的補償。

更多的差別在此我就不贅述了,很想提醒各路保險商家,在銷售頁面進行不同險種的對比,容易引導消費者產生誤解,甚至可以說是保險銷售誤導。

滿大街的“國民”保險,我準備來打一下臉

在另一款號稱“完爆香港保險”的終身壽險中,宣傳頁的產品對比圖,疑似是用一份普通型終身壽與一份分紅型終身壽做比較,兩款產品在死亡保險責任的設計上也有非常大的差異,前者賠付保額,後者賠付現金價值與保費的較大值,前者的保障成分重,後者的儲蓄成分高。兩款解決不同需求的人壽產品,直接放在一起比較,是有失公允的。

滿大街的“國民”保險,我準備來打一下臉

滿大街的“國民”保險,我準備來打一下臉

當然,我不否認這款產品在國內普通型終身壽險中的性價比優勢,但就正如我跟一個讀者聊天時所說的一樣:選保險,不是光比價格就完了。

這款產品能否能否符合你的保障需求,核保要求嚴格嗎?按照你的身體情況能買嗎?按照你目前的財力能買到足夠的保額嗎?想清楚這些問題才來談產品和價格吧。

2. 責任提示不清晰,告知嚴格

不少產品的購買頁面,十分簡單,美其名曰是簡化投保流程,提升投保體驗。對於最重要的健康告知內容,提示模糊,有些甚至被放置在了不顯眼最下方,默認勾選。如果一時大意,未仔細查看,出險的時候,很可能因為違背如實告知而被拒賠。

滿大街的“國民”保險,我準備來打一下臉

除此之外,部分國民保險的健康告知要求過為嚴苛,並且不提供科學的核保結果,一項不符,直接不能投。

在告知內容上,部分國民險表現不盡人意,和市場其他產品做對比,結果也並不佔優勢:

滿大街的“國民”保險,我準備來打一下臉

在核保標準上,其實,市場上有兩款產品已經給“國民”保險做了很好的示範,貼心的給消費者提供了在線核保系統,可以直接給出科學的核保結論。

即使有既往症,身體不太健康,也可以根據過往和現在的身體狀況,得到清晰的指引,最終給出“部分除外”或者“標準體投保”等合理的核保結果,不再一刀切。

滿大街的“國民”保險,我準備來打一下臉

3. 續保條件不列明,承保年齡像是口頭承諾

在精算君上文提到的“PK醫保”的一款醫療險中,產品條款找不到任何關於續保條件的信息,續保時間、續保限制、續保方式都沒有列明,僅註明續保不受等待期限制。

雖說承諾可投保的年齡為80歲,但連普通的續保方式都無法告知,不免讓人擔心,所謂的續保年齡是不是隻是口頭承諾。

國民保險,雖然現在並未完全達到預期,但不代表不能實現,從產品設計方面來看,也有一些產品做的不錯,怎麼識別,精算君研究了一下:

三、常見“國民”保險的產品套路

目前市場上“國民保險”的產品方向大概就三個:醫療險、重疾險和壽險。

從產品設計角度說,都有一些套路可以抓。

1. 醫療險

a. 免賠額做微創新,允許社保報銷部分參與抵扣,或者首次患癌後不計免賠

b. 核保的微創新,提供在線告知既往症和在線核保結論

c. 限制疾病種類為某幾類危重疾病,提供海外轉診安排,以及相應的醫療費用墊付

點評:除了免賠額和核保環節的微創新,精算君建議保險公司推出墊付服務,現在的個人預付再報銷的規定,在大病重病面前,依舊給很多家庭帶來非常大的經濟壓力。

滿大街的“國民”保險,我準備來打一下臉

2.重疾險

a. 純重疾給付型重疾險,拿掉死亡保險責任,單次重疾賠付+多次輕症疾病賠付

b. 增加重疾種類,但是不額外增加預定重疾發生率,這就是為什麼不斷新出的國民重疾險,重疾種類越來越多,價格卻不漲

c. 降低預定費用率為0

d. 在基準預定死亡率基礎上打折

點評:我不否認純重疾給付型重疾險在重疾保障上的性價比優勢,但如何在嚴告知要求下,讓更多非標準健康體的消費者得到合理的核保結果,是目前這些“國民”險急需做到的事。不過建議給成年家庭支柱買這類產品時,一定要搭配定期壽險。

滿大街的“國民”保險,我準備來打一下臉

3. 壽險

a. 在基礎死亡發生率上打折,降低保費

b. 放寬健康告知要求,降低投保門檻

c. 減少除外責任

d. 可投保保額越高,定期壽險的價值越高

點評:價格便宜、核保相對寬鬆、能買的保額相對高,是一款親民的壽險的標記。

保乎 · 小結

國民保險的出現,本身是件造福消費者的事,也可以幫助消除大家長久以來對保險的成見,讓保險更親民一些。但我們不能只走所謂“全網最低價”的性價比策略,而

忽視了“健康告知嚴苛”、“缺乏科學的核保流程”等問題,這些問題其實已經將不少消費者擋在門外。

極致的定價用嚴格的核保規定,我本身並不反對,因為這是符合風險定價邏輯的。但各家險企、平臺與其忙著如何找大V站隊搖旗,不如想想如何在嚴格的健康告知要求下,給消費者更好的如實告知和健康核保工具。

對於科學的保險消費觀念,精算君還得說多兩句。產品的更新換代是必然的,這幾年更新太快主要是因為有保監會推動普通型人身險改革這個大背景。但保險尤其是長期型保險,好似耐耗品,買、換、加,都需要根據你的財務目標做長遠規劃。況且,你是不是一定有把握分辨的出,下一份“國民保險”是真情,還是假意呢?

滿大街的“國民”保險,我準備來打一下臉

滿大街的“國民”保險,我準備來打一下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