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年|再来聊聊,我开始“兜售”知识的这一年

一周年|再来聊聊,我开始“兜售”知识的这一年

几年前,我还坐在办公室前,每天对着成堆的数字、定价模型,周而复始的演算,办公室之外,这些数字最终成为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但是很少人懂数字背后的深意,甚至说,很少人会喜欢保险。我曾经所做的工作,对一份保险产品很重要,但对消费者来说,却并非如此。长久以来,人们对保险并无好感,甚至厌恶。做过保险产品、也买过保险,入过坑、“上过当”的我,想从消费者出发,为大家做点实事,于是,精算君走上了“兜售”知识的道路。

一周年|再来聊聊,我开始“兜售”知识的这一年

一、关于保乎笔记

在2016年6月的时候,我创立了保乎笔记,彼时保险自媒体还没扎堆,背着“精算师”的身份,我开始学习怎么用文字而不是用数字来表达自己的知识和观点。作为典型的理工男,对于写文章这种事情,我是有心无力,但我自己明白,只有大众都能听的懂的保险,才更有价值。

一周年|再来聊聊,我开始“兜售”知识的这一年

我还建立了一个媒体矩阵,在多个平台合计累积接近10万名粉丝,保险公司纷飞而至的合作邀约,不同媒体渠道的认可和推荐,日趋稳定的阅读量,说实话,这些小小成绩,都是靠一个字一个字的堆砌起来的。作为自媒体,保乎笔记未必发展很快,但每一步都稳。

二、关于内容,这一年,我都说了什么

我对内容向来谨慎,力求说的有用,说的周全,说的实在,纯干货的路线未必适合所有读者,可但凡是曾被精算君圈粉的,很少有脱团的。

一周年|再来聊聊,我开始“兜售”知识的这一年

这一年来,保乎笔记推送了超出80篇文章,平均4.5天一篇,不算高产,但起码篇篇足料,累计超过30万字,查阅的文献资料更是多到无法完整统计。这一年,保乎笔记分别从保险常识、家庭角色、热门产品、健康管理、保险周边等几个方面,重新帮大家梳理了“保险知识体系”,这里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

1.保险常识

长期以来,普通人对保险的了解,还只是基于“包装后”的各种保险销售宣传,也为此积累了不少对保险的误解。所以,在保乎笔记推出的内容中,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用于对保险常识的“拨乱反正”。针对常见的保险问题如何解答怎么应对保险中的方方面面常见的谣言如何破解,精算君都给出了理性的分析。

一周年|再来聊聊,我开始“兜售”知识的这一年

涉及的文章包括常识区:《怎么更懂保险?精算君回答了这6个问题》、《投保时,怎么轻松打赢“健康告知”这场硬仗》、《保险受益人怎么选,究竟和你有什么关系?》、《投保时,怎么轻松打赢“健康告知”这场硬仗》《除了跟不上工资、跑不赢通胀的养老金,你为退休准备了啥?》

辟谣区:《想不出标题了,我只想说说保险能否避税》、《理赔难,比起谁认错,你应该更关心这个. . .》、《关于那个“理赔神话”,你们可能都想错了》、《答疑 | 通胀凶猛,20年后你的保额还够用吗?》《从保监的“成绩单”来看,大小保险公司真的有差吗?》

2.家庭角色

一周年|再来聊聊,我开始“兜售”知识的这一年

对于家庭不同的角色,怎么提出更适合不同人群的保障方案,精算君也给出了答案,陆续有推出针对家庭支柱、老人、小孩的保险配置方法,从特定角色的特定风险出发,对症下药,提供了科学配置保障的合理建议。涉及的推文包括:《说起保险,男人你还在“裸奔”吗?》、《给父母筹划保险的那些事》、《当爸爸后,让我们来正式谈谈孩子的保险问题》。

3.热门产品

产品是我最熟悉的领域,怎么写出有深度、有通用性的文章,而不是沉迷于简单对比产品的责任和保费,是这一年我思考最多的。关于保险产品,总体来讲精算君从两个方面下手,保障型产品和储蓄理财型产品,分别介绍了它们的基本形态、定价逻辑、购买技巧、注意事项,也分析了时下很热门几个品类,比如香港保险、百万医疗险,开门红保险、国民重疾等等。

一周年|再来聊聊,我开始“兜售”知识的这一年

·关于保障类产品,涉及文章包括《只想买一份重疾险,有这么难吗?》、《一个父亲的自白,精算君为什么选择定寿保护家人》、《聊聊精算君眼里,那款最适合年轻人的保险》、《几百块=百万,国民医疗险到底便宜了谁?》《如何优雅的买一份重疾险(二)》等等。

·针对屡次被问到的香港保险,精算君也小有研究,推出了《一个精算师在香港保险“热潮”下的“冷思考”》、《关于热卖的那些香港保险,精算师怎么说?》、《诚意之作,中港重疾定义大对比》三篇文章。

·关于储蓄理财类产品,涉及文章包括《大家喜欢的分红险,是怎样变成“鸡肋”的?》、《听说,连精算师的万能保单也缩水了?!》、《长期来讲,开门红保险值得买吗?》、《那些热卖的“理财型”保险,尚能饭否?》、《国内对于保险为何如此抵触?》等等。

4.健康管理

保乎笔记算是第一个强调“健康管理”重要性的保险自媒体,精算君一直认为完善的保障体系,不应该只有保险,还应该有正确的健康管理。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与团队讨论,搜集资料,查阅医学文献,咨询医生,推出了一系列关于健康风险与核保,健康管理与体检的文章。

一周年|再来聊聊,我开始“兜售”知识的这一年

·针对人生大病小痛的风险,我陆续发布了《烧脑演算:72%终身重疾概率从何说起!》和《当谈论健康风险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针对舆论讨论比较多,高发的甲状腺疾病和猝死,我推出了《保险公司与“相爱相杀”的高发癌症,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和《熬夜会致死,是谁骗了你?》。

·针对投保时的老大难问题:糖尿病、高血压,我分享了《它是最流行的慢性病,却无保可投?》和《这是一份高血压患者的投保指南》。

·针对男性、女性的常见疾病核保与健康管理,我推出了《迟到的“厚礼”,最全的女性健康投保指南》、《男性常见疾病都可以怎么投保?》,生活中男女性常见的疾病,在里边基本都可以找到。

·针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我也有写过《精算君说:过年回家,请记得带父母去体检》,较为具体的整理了老年人的体检清单。

5.保险周边

精算君虽然是个理科男,但还算兴趣广泛,涉猎不少,因此在过去也写了不少关于保险周边、经济、时事、电影等内容,一方面是个人分享,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大家可以看到保险更生活化的一面,更加全面的认识保险、认识精算君。

一周年|再来聊聊,我开始“兜售”知识的这一年

于是在电影《谍影重重》回归的时候,我把电影与保险结合,写了《谍影重重拼命的不止是Jason Bourne,还有他的保险》;在易建联重返NBA的时候,又推出了体育保险主题的《易建联重返NBA,这是你想不到的理由. . .》;在晒恩爱的七夕节,精算君从爱情险出发,替广大情侣算了一把,推出了《恋爱3年,结婚的概率有多低?精算师告诉你》。

一周年|再来聊聊,我开始“兜售”知识的这一年

除此之外,临近过年时,关注民生,精算君写了为什么从经济学看,黄牛不是春运难的真凶?》;对于害怕过年回家被催婚的,我也支了招,推出了《如何实力拒绝催婚,精算君求助了几位经济学家》;年后面对一骑绝尘的房价,我也和大家侃了侃,推送了《我就问你:调控这么多次,房价为何还是降不来?》;精算君偶尔也会追剧,脑洞了一下,写了《据说从《人民的名义》还能看出保险产品的分类?》,也是蛮有意思的。前阵子,作为一个普通的P2P投资者,深感行业水深,怒怼了家P2P理财公司之后,分享了《怼完某家公司后,我决定认真聊聊这件事!》,也和大家聊了聊在P2P做理财的经验之道。

一周年|再来聊聊,我开始“兜售”知识的这一年

关于内容方面,我也会经常和大家交流,选题更加贴近大家生活,少点专业人士的学术风,更接地气,从大众的需求出发,讲大家听得懂的保险。

保乎 · 小结

从“分享知识”到“兜售知识,为了更好的为大家服务,保乎笔记也陆续上线了几类知识付费产品,很荣幸可以成为这个时代里实现知识付费的一员,也开心保乎笔记能为你做的还能更多。

比起来消费普通的商品,消费知识的行为,往往对大家的影响更大,也更有意义。读者中不乏各个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员,大家的肯定,也让精算君有了不少使命感,保乎笔记未必能影响到整个行业,但我们一直在在努力服务每一个需要保险的人。

未来的路还很长,感谢大家一年来的支持,保乎笔记会继续努力,为大家传播更多有价值、可读性更高的内容,让呈现方式更多元化,服务也更加贴近群众,更加人性化。在所谓“乱象丛生,套路不停”的保险业,精算君会继续与大众站在一起,让专业知识更平民化,让我这个北美精算师,继续给更多人讲保险。

一周年|再来聊聊,我开始“兜售”知识的这一年

一周年|再来聊聊,我开始“兜售”知识的这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