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二百多年降服不了的蒙古,為何清朝幾十年便降服了?

明朝二百多年降服不了的蒙古,為何清朝幾十年便降服了?

明朝的建立是在亡國元朝的基礎之上,而元朝就是蒙古族建立的,雙方可以說是那種不死不休的世仇,蒙古身為遊牧民族機動性高,在遼闊的北方草原如魚得水,明朝當然降服不了。而有明一代一直打壓蒙古,雖然沒有降服但是成果很大,打的蒙古抬不頭起勢力衰弱,後金(清)趁虛而入,打敗蒙古然後採取懷柔拉攏政策,而且同為遊牧民族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共同語言更多,當然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開始第一次北伐,一路勢如破竹,攻進元大都,元順帝匆忙而逃,回到蒙古草原本部,元朝全國性政權的統治正式結束。1368年,明朝正式成立,朱元璋成為明太祖,年號洪武,在位31年,終洪武一朝共北伐八次,打的元朝的尾巴王朝北元一蹶不起。

第六次北伐藍玉為統帥,甚至打的天元帝脫古思帖木兒匆忙而逃,後被其部將也速迭爾縊殺,俘虜天元帝脫古思帖木兒次子地保奴等64人、太子必裡禿妃並公主等119人、吳王朵裡只、代王達裡麻、平章八蘭等2994人、軍士男女7.7萬餘人。明史記載:夏四月丙辰,藍玉襲破元嗣君於捕魚兒海,獲其次子地保奴及妃主王公以下數萬人而還。堪稱北元版靖康之恥。後北元不成系統徹底取消,蒙古經歷了元朝的全國性統治,尾巴王朝北元的割據統治,最後迴歸到遊牧民族的原點。之後明成祖更是五徵蒙古,當然蒙古也有反擊,如明英宗時期的土木堡之變,俘英宗。明世宗嘉靖帝時期的庚戌之變更是兵圍北京城。

明朝二百多年降服不了的蒙古,為何清朝幾十年便降服了?

明朝與蒙古是不死不休的世仇,更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對抗,有著不可調節的矛盾。雙方一直征戰中,當然明朝整體來說是一直壓制蒙古,至明末蒙古已經是四分五裂不足為患了,也給了後金征服蒙古的機會。

清朝最早在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就拉攏了一些蒙古部落,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為了面對明朝時沒有後顧之憂,開始征戰四方,迫使朝鮮降服,征戰蒙古時因為有明一代二百多年的打壓,蒙古早已沒有當年成吉思汗時代的榮光了,輕鬆將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擊敗,最後征服蒙古諸部,而這只是一個開始。

因為沒有世仇且同為遊牧民族,征服過後,清朝開始對蒙古部落採取拉攏懷柔政策,聯姻於蒙古,清朝皇后多出自蒙古,其中代表人物就是出自蒙古科爾沁部的孝莊太后,而且蒙古有一套完善的藩王制度,可以世襲罔替獨立於清廷之外,清朝雖然共有12位藩王,但蒙古的世襲王爺也不少也沒有計入其中,可以看出清廷對於蒙古的待遇之重,同時清廷在蒙古推行黃教,出家之人待遇頗高,是平民的好出路,但是出家人不得成婚也就是沒有子嗣,在這種另類計劃生育之下,蒙古人口銳減一蹶不起,清廷的控制進一步加深,這才是清朝真正降服蒙古的原因所在。

明朝二百多年降服不了的蒙古,為何清朝幾十年便降服了?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