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八大怪(之七)秦腔吼起来二

关中自古帝王乡。皇帝找乐子的办法多得数不清,但秦人只有秦腔才能给他们带来精神大餐,也只有秦腔吼出了他们的大起大落、大忧大愁、大盼大愿,诉出了他们的大慈大悲、大智大勇、大忠大德……他们虽做不了戏中的忠烈,但他们与戏中人心是通的,意是合的,情是投的。


陕西八大怪(之七)秦腔吼起来二​一出戏让他们流了一老碗眼泪,一出戏也让他们解开了几年甚至几辈积压在心头的疙瘩,更让他们懂得了精忠报国,懂得了天不可欺、恶不可作,也让他们懂得了因果必报、祸福相随等哲理。他们喊着戏上的词,吼着戏上的曲,似乎自己也判了一个公正的案子,也到沙场尽了一回忠,冤屈苦闷也如竹筒倒豆子似的诉了出来,仿佛爱着的那个意中人也回到了怀抱。

陕西八大怪(之七)秦腔吼起来二​他们担着一担麦去赶集,吼起《下河东》,犹如皇上指挥三军拉着粮草征讨,豪气冲天,牛皮哄哄。他们扶着犁,套着牛在犁地,一时兴起吼起《拾黄金》,把石块会像金元宝一样捡起来左右端详,白日做梦,笑声震天。他们被村霸或街痞找碴欺辱了一顿,气得不吃不喝,想上吊自杀,可吼起《白逼宫》来,气立马就消了。

陕西八大怪(之七)秦腔吼起来二​秦腔是陕人的心理医生,不用看肝气郁结就好了。玉米拧成了绳绳,地里干得冒烟,他们吼起了《赵匡胤祈雨》,盼望龙君急驾祥云降甘霖。他们走路唯恐踩上蚂蚁,口念阿弥陀佛,可官司却找上门,糊涂县官要判儿子偷盗罪,他们吼起了《法门寺》,盼望青天大老爷显灵,弄个真相大白。
陕西八大怪(之七)秦腔吼起来二​他们一次次上访,一次次击鼓喊冤,最终为儿子讨了个清白。 秦腔是百姓洗涤灵魂的殿堂。庄稼人劳累终日,晚上跑十里八里也要去看戏,有些戏看了几十遍,人都钻到戏肚子里头去了,像勾走了魂似的还跟着赶场子。似乎秦腔能打粮食能娶媳妇能生娃,能壮骨强身能祛病,能做梦梦财神出门遇贵人。

陕西八大怪(之七)秦腔吼起来二​在一个村上,盖房或筑墙,只要一个人唱一句“老娘不必泪纷纷”,就有人接唱“听儿把话说原因”,也有人接唱“我的父在朝官一品”。只要开了头,有时接唱的是十几个人或路过的陌生人,远处听来,好像来了一个大剧团在唱,连念书的娃娃也驻足跟着唱了起来。锅台前把挂面下到锅里的妇女,跟着吼忘了捞面,被丈夫训斥得面红耳赤,用辘轳汲水的老汉,把水桶吊在井半空,硬憋着一口气吼到底。
陕西八大怪(之七)秦腔吼起来二​在陕西,人人都是戏子,人人都恋上了秦腔,他们被秦腔勾走了魂,掏走了心。晚上一有秦腔演出,“偏瘫爷”吃过午饭就拄着棍像拜老皇帝一样往戏场挪,“瞎子婆”让小孙子拖着手像回娘家一样往戏场赶,四邻八乡的人连饭也顾不上吃,冷馍就着绿辣子都往戏场跑,生怕看不上头,留下遗憾。秦腔的魔力像鬼附身,也像现场直播发射登月飞船、像天安门阅兵式一样,往往引得万人空巷,连习惯于顺手牵羊的溜门贼也“痛改前非”了。

陕西八大怪(之七)秦腔吼起来二​一有秦腔戏,千家万户就沸腾了起来,就乐和了起来。邻村的傅有钱先生是个教书匠,只因“反右”时糊里糊涂被戴上了帽子,于是回到村上种地。尽管他干起活来手无缚鸡之力,但吼起秦腔却老到得像个演员,唱着唱着就满面泪痕,唏嘘不已,直唱到最后平反昭雪又走上讲台。往教室走时他在吼秦腔,下课了他又在吼秦腔,但却很少吼学生。他一生命运坎坷却活了九十岁。很难想象,在艰难岁月没有秦腔搀扶他,他早就成了木头人。
陕西八大怪(之七)秦腔吼起来二​傅先生下世前,当晚还看完了一台秦腔戏;他弥留之际,耳畔还是秦腔声,没留下一句话。我父亲一直是个戏迷,他二十多岁时带着乡亲在雪天去麟游出公差,从十米高崖上坠下,右腿疼得钻心,又被庸医手术刀误伤,后锯掉一条腿,在文化战线跌跌爬爬了几十年。在文化馆看护文物上千件,给自家没留任何一件宝物,因文章惹了一大堆麻烦。父亲几次分房,几次涨工资都让人顶了。父亲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差,可县城周围有秦腔戏,他骑着自行车必定去看。父亲已经八十岁了,每天晚上的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是他必看节目,每天下午县城的秦腔自乐班他也是常客。

陕西八大怪(之七)秦腔吼起来二​我们兄弟三人都在外面工作,和父亲说话的机会很少。父亲只有和秦腔说着心里话,只有和戏上的人一次一次交流着。父亲十三岁时丧父,下有弟妹,上有母亲,念了个小学三年级只好辍学,以砍柴为生。父亲的记忆力惊人,字没识下几斗,但看戏却把戏词记得一字不漏。每有演出,他跑十几里路也要去听戏,有次竟半夜睡倒在柴堆上。砍柴时常会碰上狼,父亲就吼起秦腔,山冈山谷回音大,狼一次次被吓跑。
陕西八大怪(之七)秦腔吼起来二​秦腔也成了父亲的大救星。父亲渴望念书却进不了学堂,借来发黄的几十本戏簿,用记在心中的戏词识着陌生字,完成了艰难的认字过程。戏词又是千锤百炼的锦句名言,也滋润了他的文字功底。父亲后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还成了县上有名的“大秀才”。小时,常见父亲的评论文章发表在《陕西日报》上,而没有人知道他的先生是秦腔。父亲喜爱秦腔也感恩秦腔,他生怕台下观众少而让演员受冷落,再热再冷再渴再饿,靠着自行车也要把戏看完。这已是繁星满天,父亲吃力地骑着自行车,嘴里哼着秦腔乐悠悠地赶回家里。

陕西八大怪(之七)秦腔吼起来二​父亲能把好多戏词从头至尾背完。身边没有儿子照料,秦腔就是他的亲人,他的知己。父亲晚年为演员写过好多文章,为此我多次劝他歇歇,但他的朋友中唱秦腔的居多。岐山的著名演员王学琴、张凤才,都是他的至交。他知道,他的欢乐在秦腔中在演员中,他写的对联在全国获过大奖,但给戏子戏楼写的对联最多,这是他骨子里爱着秦腔才一文不收绞尽脑汁心甘情愿这么做的。不啻是普通人爱看秦腔,文坛泰斗陈忠实晚年就迷上了秦腔特别是“华阴老腔”。
陕西八大怪(之七)秦腔吼起来二​他时常吼几句,或是开怀大笑,或是咬牙切齿。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影响到了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也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彩和质地。”他为老腔申遗做了好多事情,直到死还为此奔波着。他说要保持老腔的艺术纯真性,不要跟风,把先人留下的东西变形变味。《白鹿原》被改编成话剧,片头曲就是用哭腔哀声吼的,陈忠实对此十分满意,认为只有老腔才配《白鹿原》。

陕西八大怪(之七)秦腔吼起来二​陈忠实去年四月去世,11位艺人在灵堂前为他演唱了老腔《白鹿原》片头曲。生前爱秦腔,去世了也听一曲秦腔,让陈忠实一路走好!文坛鬼才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以疯子引生爱上了一位女戏子后,掉进了迷茫矛盾的深井,深层次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时期的震荡,是当代文坛现实主义作品的迤逦高峰。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家在凤翔上郭店村的一七旬台湾老兵回乡探亲,白天走亲戚,晚上看秦腔,他对乡邻说:“在宝岛暑热难耐,思乡心切,靠听秦腔带子度日。”原来,陕西的老兵在台湾争买秦腔带,也成立了娱乐班,人人都是秦腔迷。这位老兵下世时,叮咛儿子要在灵堂前给他放几曲秦腔,听到秦腔魂就归故里了。(吕向阳)

陕西八大怪(之七)秦腔吼起来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