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堂”標準

對人本主義的追求要求我們必須重塑教學這一概念。"新課堂"對這一概念的重塑提供了可能性,併為優秀卓越的新教師成長提供了發展平臺。實質上,人本主義對教師和課堂的思考永遠是:道德和人性。但我們也必須承認,沒有誰能完全釐清並找到一個最理想的評估方案,只能相對較好地表述出來。

新課改推進10多年,有些教師和學校至今還不肯接受。同時,當很多人習慣於炫耀自己的課改成就時,我們必須有另一種警惕——防止應試教育在變換一種形式演繹它的"僵而不死"。比較顯著的例子是,有些學校有導案、學案、訓練案,但依然不是以學生為主體,而是靠控制學習、強制訓練來提升所謂的教學成績。再比如,有些學校分了小組,並且組織學生合作,但實際上只不過是"走過場",而真正控制課堂的依然是教師。這些現象都令人憂心,雖然我們要學會包容一切改革,甚至允許在改革中犯一些錯誤,但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偽課改和假課改,反對它們就是在反對應試教育。我們所追求的課堂顯然不同,"新課堂"可以概括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還可以用10個顯著特性來闡述新課堂——

1.知識不是靠教師的傳授獲得,而是通過"超市"形式,任由學生選擇。"知識的超市"表明課堂要具有3個特性:自主性、豐富性、選擇性。

2.課堂的價值體現出從"知識"到"生命"的質的飛躍。"生命的狂歡"表明課堂要具有3個自主特質: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

3.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或者以學為中心的課,而不是教師的課、以教為中心的課。

4.課堂是一種生生、師生相互作用的合作過程,應該是一個"工作場"。當我們把好學校解讀成是"一方池塘"的時候,課堂也應該成為一個富有生機的"生態場"。

5.對個體學生而言,課堂滿足"個體"的內心思想、感情、心理需要,因而課堂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甚至將學習描述成"一件個體的隱私",教師要敢於"捍衛學習隱私"。

6.課堂終究是一種"人學"文化的真實體現,因而它應有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圍,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包容、傾聽、接納。

7.基於師生共同體和一切學習共同體(對子、小組、班級)的健康、持久、良性發展,教師必須解決師生髮展的衝突,明確"通過發展學生",從而"成就自己"的價值觀。

8.擁有從學習規律出發的科學的教學流程:自學一展示一反饋。

9.符合"先學後'交…思想:教師的作用主要發揮在對學習環境的營造、學習條件的創設上;所謂課堂主導,應體現在對學習困惑的點化、點撥上;課堂應遵循"先學後'交"'的思想,這個"交"就是"主導",而不是單純的"教"。

10.動靜結合的課。好課堂是生命的體現,動和靜都是生命的形態。

解讀:當我們在表達教學是師生交互作用的過程時,實際上還必須著重強調一句——以學為主體。

在過去的50年間,研究者過分重視了對教師教學行為、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教學結果的研究。其實,我們一直在這樣表述:課堂教學真正的考驗是教師的教育思想和對學生生命成長方式的認知,以及這種思想和認知在教學活動中的具體呈現。

顯然,學生最主要的生命成長是通過學習或者說是通過課堂活動來呈現的。因此,教學的研究恐怕要回歸到"學生"和"學習"本身,才會變得富有意義和生機。新的教學活動,必須通過模式來實現,而這個模式不是基於教師對知識的理解和框定,而是必須體現出學習者真實的實踐體驗和他們的認知規律。這種被很多人認為是"激進的教學理論",恰恰體現出來的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者對基於人學的教育的全部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