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向孩子解釋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也是唯一一個既是節日也是節氣的日子,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傳承了兩千多年的清明節具有緬懷先人、禮敬祖宗的重要意義。

怎麼向孩子解釋清明節?

“媽媽,什麼是清明節?”

“清明節要幹什麼?”

“為什麼要去掃墓?”

“親人死去了還會回來嗎?”

每年清明節我們的孩子都會好奇的問我們這些問題,其他的節日都比較好回答,但是清明節...

怎麼向孩子解釋清明節?

到底要怎麼和孩子解釋呢?其實和其他的節日一樣,清明節也是有一定的傳統,直接和孩子介紹就可以了,而如果涉及到比較難解釋的“死亡”教育問題,也不用刻意的迴避,儘可能的試著回答孩子的問題。

由於有些寶寶的年齡尚小,理解能力也不強,所以媽媽們一定不要用晦澀難懂的詞語跟寶寶介紹,要解釋得通俗易懂才能讓寶寶接受。

怎麼向孩子解釋清明節?

關於清明節的來歷還有一個這樣的傳說: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找了很久也找不到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繼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怎麼向孩子解釋清明節?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在另外一個地方發現揹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怎麼向孩子解釋清明節?

清明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怎麼向孩子解釋清明節?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關於清明節的古詩好不好?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詩,意思是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指杏花山村。

祝大家清明節過得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