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只炸廣島長崎,不炸東京京都,樑思成起到什麼作用

1945年夏,日本敗局已定。但以東條英機、梅津美智郎等為代表的高層,仍抱定“寧為玉碎”之決心,拒絕《波茨坦公告》。

出於對盟軍將士生命的保護,為迫使日本投降,並抑制蘇聯在遠東的擴張,杜魯門決定在日本投擲原子彈,以加速戰爭進程。

美國只炸廣島長崎,不炸東京京都,梁思成起到什麼作用

圖注: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小男孩”原子彈

(一)

那麼,原子彈投向哪些目標?為此,華盛頓專門成立了一個“目標委員會”。

他們認為:轟炸的地方應該是具有相當完整的軍事設施,包括有重要的指揮部或一些軍隊的集結點,以及軍事裝備的供應和生產中心。這樣,就可以充分顯示毀滅性破壞活動的威懾力。

經初步研究:“東京、京都、新潟、奈良、小倉、廣島、長崎”等17個城市是適合投擲原子彈的地方。

但東京很快就被否決了,因為東京已被美國炸得不能再炸了,早已廢墟一片,並且美國只需要日本投降,要是把天皇和東條英機等人炸死了,就沒法玩下去了。另一個目標新潟,是日本重要的鋁製品生產基地,但距離過遠被排除。最後,目標縮減到5個。

其中,京都和廣島被選定為AA級目標。

有人主張將原子彈投向京都,認為“京都是日本軍事中心,也是日本文化中心。從心理上講,磨滅他們的文化是一件非常震撼的事,意義也更加重大。”

美國只炸廣島長崎,不炸東京京都,梁思成起到什麼作用

圖注:杜魯門與史汀生(從左至右)

孰知,這一主張遭到了美陸軍部長史汀生的反對。史汀生表示:“我絕不會同意!”“京都是日本的故鄉,是一個歷史名城,對於日本人來說,具有重要的宗教意義。要是毀了京都,日本人民永遠不會原諒美國。”

(二)

其實是否轟炸京都,後來有一種說法認為,京都倖免於難歸功於中國的建築學家梁思成。

1944年夏,梁思成擔任戰區文物保護委員會副主任。他當時擬定了一份建議書,指出日本的京都古寺是全人類共有的財富,建議美軍在軍用地圖上標示出來,作為保護對象免予轟炸。

梁思成說:“要是從個人感情出發,恨不得將整個日本炸沉,但京都的園林藝術已經影響到了全世界的園林景緻設計,還有奈良的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之一,這些都屬於全人類的結晶,一旦炸燬,將無法補救。”

美國接受了這一建議,並請梁思成幫助在軍用地圖上標示出來。戰後,日本人對此甚是感激,曾在《朝日新聞》上以大字標題把梁思成等中國學者奉為“古都的恩人”。

雖然日本後來修築了梁思成的塑像以示紀念,但客觀地說,美國放棄轟炸京都,並不能說梁思成起了決定性作用。

美國只炸廣島長崎,不炸東京京都,梁思成起到什麼作用

圖注:日本奈良於2009年樹立梁思成銅像,梁思成被日本人譽為“古都的恩人”

美國只炸廣島長崎,不炸東京京都,梁思成起到什麼作用

圖注:京都古寺廟園林

(三)

美國人並非不知道保護文物古蹟。

1943年,美國成立了“保護與拯救戰區藝術遺物和歷史遺物委員會”,該會由首席法官羅伯茨擔任委員會主席,故又稱“羅伯茨委員會”。

1945年春,中國安排梁思成參與編制中國日佔區文物古蹟目錄和地圖,也正是受“羅伯茨委員會”的影響。當時,梁思成的主要職責是保護中國境內日佔區的文物古蹟,在他掌握的目錄和資料中,並沒有京都和奈良方面的資料。投放原子彈這樣絕密的行動,也不可能會事先透露消息甚至徵求梁思成的意見

最後的決策權,始終是美軍高層。就算梁思成有這一建議,也難以影響到杜魯門和陸軍部長史汀生的決策。真正能夠對這些人產生影響的,還是“羅伯茨委員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