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型人格的你,最讓人心疼


有人總結過中國人活得憋屈的原因,歸結成“中國人的八大委屈”:

都不容易

你喜歡就好,隨便吧

別管我了

忍一忍就過去了

別傷和氣

那好吧

可以,沒問題,再晚我也會做完

習慣就好

對號入座,你一定被這幾條戳中過。

“犧牲自己,成全別人”,似乎成為我們處世哲學裡必備的一條核心價值觀。這不,最新一期《奇葩大會》蔣方舟分享自己“討好型人格”的一番話,讓朋友圈沸騰了,看來,平時受委屈的人真的很多。

討好型人格的你,最讓人心疼

討好型人格的你,最讓人心疼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你肯定見過,或者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總被評價為“這人不錯”,但其實你知道自己並不想這樣;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請求,卻讓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心思敏感,常常不自覺去猜測對方的想法,擔心被人討厭……這樣的人,我們稱為“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的人不會和別人起衝突,不會吵架,不會任性表達自己的不滿和需求。

蔣方舟在最新一期《奇葩大會》裡講自己的討好型人格,是從爭吵開始的。她說,她直到去年才發現了自己身上的討好型人格,起因就是,有個朋友問她,有沒有跟任何人產生過真實的關係——就是可以和這個人爭吵,敢暴露自己不堪的那面。蔣方舟用這個標準來打量一下自己,發現自己沒有和任何人產生過真實的關係,因為她不會和別人產生任何的衝突。

她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舉了好幾個例子,認為自己過於注意別人的反應,迎合別人的期待,在很多時候沒有原則和底線,別人侵犯了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的時候,明明自己已經不愉快了,但不會表達出來。她甚至產生了懷疑,懷疑自己以前的二十多年,是不是活得正確。

句句戳心。

討好型人格的你,最讓人心疼

魚娘自己也是這樣,做一件事之前要考慮好方方面面的人是不是滿意,自己說的話會不會讓人們心裡不舒服,對於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會斷然拒絕,而是都行都行,可以可以。佛系的不得了。

魚娘認識的一個女孩,工作幾年了,典型的軟妹子,公司年終評選優秀員工,本來她最有希望獲獎的,但是被另一個同事用手段擠下去了,對於一般人來說,這種事情不去撕破臉也要吐槽死了吧,但是她在跟我們講這件事的時候,一直在說是自己做的不夠好,還在替那位同事辯護,她陷入了不正常的自我批評境地。

遇到不公待遇的時候一味討好別人,是對自己的生命價值的不尊重。

討好型人格,內心太敏感

很多有討好型人格的人活的很累,他們自己也都知道討好會喪失自我,會令他變軟弱。但是儘管懂得很多道理,卻仍然在生活中習慣性討好。

因為,這些人內心特別敏感,可以體察到別人細微的心思,並隨時準備奉獻自己、成全別人。

他們自己好像沒有需求,滿足別人的需求就是他們最大的“需求”。

他們好像不會吵架,和別人起衝突,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別人和自己起了衝突,往往也是最先道歉的那個人,維持“表面和平”。

討好者甚至不知道自己該不該生氣,我生氣了是不是顯得自己特沒理,特小氣?

悲觀的看,討好者們如果不經歷心理諮詢或者遭受數次致命的傷害,是不會走出討好的困境的。

討好型人格的你,最讓人心疼

討好別人,因為沒有安全感

童年時期,有嚴厲的父母、老師的人有可能成長為討好者,比如一言不合就打人的爸爸,情緒容易失控的媽媽,還有喜歡體罰的老師。為了達到長輩的要求,自己總是戰戰兢兢,小孩子力量薄弱,只能靠著聽話順從才能得到一絲肯定。

討好型人格的你,最讓人心疼

而且,如果一個人從小在發生衝突後受到委屈和不理解,那麼他就有可能形成“不要起衝突,那樣不好”的印象,比如遭受過家庭暴力或者校園暴力,但是周遭人不是幫助他,反而是嘲笑,那麼這種悲劇就會促使他竭盡全力避免衝突,這樣就不會受到傷害了。

多麼令人心疼。

所以討好型人格的人不敢拒絕別人的請求,因為他害怕讓別人失望;出現了矛盾,下意識地就會去道歉妥協;他們也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不會鑑定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還是過分的,把自己縮在一個殼裡面,才有一點安全感。

討好人,是為了自己被肯定

討好別人看起來是利他,其實還是為了自己。

只有我滿足了別人的需求,他們才會說我好,才會認可我,而且我對他們這麼好,他們也應該對我好——這種信念根深蒂固。

如果你有討好型人格的男/女朋友或者配偶,可能更有體會。這樣的人沒有自我,從根上就覺得自己一文不值,也不認為自己配得到愛。他們不會直截了當的說自己想讓你陪他,卻採取一些特別委婉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我在你難過的時候第一時間來陪你,那麼你也要在我難過的第一時間來找我。

討好型人格的你,最讓人心疼

或者,如果別人沒get到討好者的意圖,他就會感覺受到深深的傷害,為什麼我付出那麼多,忍受那麼多,別人卻一點點回饋都沒有。這樣就會更加焦慮,更加否定自己,更加沮喪。

想擺脫討好型人格,我該怎麼辦

我們說現在很多人都是巨嬰,討好者也是,他內心還沒長大,總覺得自己是個孩子,是弱者。

那麼,擺脫困境的第一步就是告訴自己,我是個200斤的成年人了,該對自己負責了。

別人沒有我,照樣活得很好,每個人都有自己該生活的軌跡,即使我不幫他,他也不會過得很差。

而且,跟別人索求關注和愛,註定是痛苦的。像一個乞丐,只能靠別人的施捨過活,多慘。

但是童年的缺失,現在無法彌補,那就不要在今天繼續創造缺憾,適當的放過自己。如果自己都不愛自己,那就真沒人會愛你了。

說的容易,做起來難,把自己平時感覺到不開心的事情寫下來,看看哪些是可以不做的。試著拒絕,試著說不,你會知道拒絕別人也沒那麼可怕,別人也許是無心的一句,卻在你心裡烙下痕跡,傻不傻?

跟健身一樣,想改變,就從現在開始做,沒人逼你。

討好型人格的你,最讓人心疼

我們可以聽聽蔣方舟的發言,因為這不只是針對“討好型人格”的:

“每個人都有一個他獨特的價值,在他實現這個價值的過程中,他有可能是張牙舞爪的,他有可能顯得很笨拙,但是如果你放棄了追求個人的獨特價值,去建造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設的話,那其實是冒了非常大的風險,你吸引來的人,也不是你真正欣賞的人,真正能夠欣賞到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故作討喜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