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啟程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目前正處於波密的旱季,可出發前幾天,太陽卻又羞澀的躲了起來,瞧上它一眼又變得愈加奢侈。陰雲週而復始的在上空遊蕩,好似享受美味佳餚時,一群垂涎欲滴的野狗圍在四周,趕走了又聚過來,使人心情不暢。到了出發這天清晨,東方漸亮,裹著秋衣秋褲跑上平臺瞭望,心中一塵,雲霧依然籠罩。

裝備與食物都在前一天準備妥當,東風卻不知哪天才能刮到。通過路程分析,這次跋涉時間較短,路途並非過於艱險,就算天氣糟糕也不至於帶來太多麻煩,因此決定就在今早——出發!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初冬的波密,八點時分天色依然暗淡。這次徒步的起點位於朗秋村(谷歌地圖顯示東秋村),距波密縣城30多公里。我們約上一輛“縣城小的士”,沿318國道向松宗鎮方向行駛。車費是事先談好的150元,回程時提前給司機師傅致電,價格相同。其他交通方式只能選擇徒搭。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穿過幽靜的林間公路,行進到30多公里時,就要注意公路右側的帕隆藏布江大橋了。這是一座跨河公路鐵橋,渾身上下已經鏽跡斑斑,與橋下碧綠的帕隆藏布江想成鮮明對比。過橋後繼續南行大約1公里,到達此次徒步起點 —— 朗秋村。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朗秋,山泉噴湧的山谷

朗秋冰川因山下的朗秋村而得名。“朗秋”,藏語的正確發音其實叫“凍曲”,“凍”,波密藏語中指用粗圓木挖制的木槽;“曲”藏語通指水。“凍曲”,意思為地勢似圓木槽子,山泉噴湧的山谷。看來這次的徒步旅行將要在“圓木槽”上進行了。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此時,朝陽瞬間穿過聚集多日的雲層,北面的群山貪婪的享受著和煦的陽光。彷彿這次冬遊的序幕終被拉開,極具形式感。出發前的顧慮就像是喝了某種魔幻藥水,搖身一變,成為幸運的喜悅。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昨夜的積雪反為這幅名為“重見天日”的風景畫,增添了畫龍點睛之筆。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家畜們踩在微薄的雪地上,精緻的蹄印使這場景更加生機盎然。

這匹蓬頭垢面的自由馬兒,一臉羨慕的望著牛棚內胡吃海喝的小犢子,而這小犢子吃飽後卻只能嚮往馬兒自由的穿梭在田間地頭。牲活何嘗不是一座圍城,城外的畜想進去,城內的畜想出去。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在朗秋村內矗立著一座形式大於意義的“觀景臺”,站著臺上,具體要觀哪裡就需要自由發揮了,反正你是看不到二十公里外,拐彎後的朗秋冰川。從破碎的簡介牌上就能看出,這早已淪為一個失去關愛的棄兒。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我們最後整理了行裝,又吞下了些飼料,歡呼雀躍的踏上了這次冬遊之旅,毫無意識到之後路途中將會遇到的種種未知困難。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踏入荒野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困難總是比預想來的早,往往發生在預想的下一秒。我們旅程的第一步就是踏在了錯誤的線路上。

在朗秋村內有一處岔路口,其中右邊那條通向一座小橋。懸空的橋面溫度低於大地,微薄的白雪才得以孤獨的依附於此。而我們的身體此刻好像失去了控制,在不知覺中被拽向了這邊。幻像中,橋頭也許站著位貌美如花的姑娘,正衝著我們搔首弄姿,此時誰還能有意識去看一眼GPS?幸虧冤枉路享受的並不久就被熱心村民攔截,才得以迷途知返。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這座橋像一根尖銳的刺,扎到了我們被得意充起的圓滾滾的肚子,瞬間洩了幾分。同時似乎又刺中了笑穴,無奈中只能破涕為笑,堵上那洩氣的窟窿吧。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迴歸正路,等待我們的是一對對好奇而蠢萌的大牛眼。走進時,那眼神又加入了一絲恐懼。

奶牛、犛牛、以及奶犛牛們在思考著什麼,那一致的神情似乎在表述著:這幾個傻屌是來搶草、還是偷奶的?...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一位藏族騎士與他心愛的坐騎“黑色榮耀”也出現在路邊,他上身的勞保迷彩服,宣告著他是這片領土的主人,而戰馬頭上佩戴的馬嚼子,色彩斑斕,豔麗十足,說明它是這一代最快的閃電。

當我打著手語問他能否拍張照的時候,不會漢語的騎士僅僅只用臉上的神情回答了我:威嚴的神情立刻被憨厚的微笑所替代,深邃的眼神凝望著鏡頭,輕微的調正了些坐姿。多麼爽朗的一條漢子。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經過與騎士的手語交流後,確定了我們方向的正確性,腳步更加的堅毅、有力的將兩旁的景物扯向身後,村莊慢慢成為稀疏的樹林,稀疏的樹林又變得愈加繁茂。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走在這條清晰的林間小道,每個人都覺得即將踏入荒野:完全的無人區,密不透風的山林,暮色下遠處山峰上的狼嗥,還有雪地上老熊的腳印。但是每部劇的高潮都不會被設計在開場,平淡無奇的前戲還沒有退場的打算。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距朗秋村大約兩三公里處,一座小木屋被夾在小路兩旁的樹林之中,隨著腳步的邁進,一位魔術師在其身後又演變出兩間、三間......最終走出樹林時已成為一座容有幾戶人家的小村落。之前在“印象派”的衛星圖上分析,還以為這只是一座小型的牧場,冬季已經沒有牧民在此活動。

進村前又出現一處岔路口,大家一致認為應該走左邊這條,僅僅是因為上次走右邊是錯的。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淳樸的“阿佳”

進入村子後,正嘀咕著這路為何越走越窄...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喂!錯了,這邊走!”這普通話帶著蹩腳的音調從一家的空曠院子中傳來。隔著木柵欄,只見遠處一位藏族大姐向我們激動的揮著手。她上身穿一件充滿野性的黑色皮草馬甲,不過是環保的人造貨,下身包著藏式的裹裙,勞動的民族氣息濃烈。滿臉笑容的向我們走來。

“去哪裡...?”

“朗秋冰川...”

“哎呀,錯了...錯了嘛...”

大姐用簡單的漢語單詞和手語向我們講解著正確的道路。由此可見她應該是一直生活在此地,並沒有太多詩和遠方的經歷。大姐也許會自豪的拍著胸脯說:“我家就是詩和遠方!”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她打開了一處柵欄上的簡易後門,讓我們翻入,臉上充滿了猛虎撲食的熱情:“來...家裡喝茶...休息一下!”

但之前的失誤已經讓我們耽誤了很多時間,“時間太晚了...要趕路...要不...天黑到不了營地...謝謝你。”靜哥稍有歉意的回答道。

“不要錢!來吧...我們不像他們...想賺錢心都壞了...”

聽到此話,茶杯還沒有端起,心已經是暖的。在我們所熟知的那個勢利社會,每一個人都像著了魔,向著飛黃騰達不停的衝刺。突然感受到這樣一種再正常不過的原始溫情,竟會如此動容。

所謂的現代文明會隨著柏油路最終通向世界的各個角落,這裡的宿命也同樣如此,不可否認它使人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加安全、舒適。但於此同時,能否讓“文明”的洪水放慢些腳步,不要將人與人之間僅存的溫度徹底澆滅呢?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最終我們並沒有放慢腳步,還是告辭了女主人,從她家的正門橫插到了村落另一側的小路上,“回來時...一定來你家喝茶。”我們向她告別。

女主人含笑,“一定來啊...”清澈的眼神望著我們離開。

愈加狂野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之後這條小河成為此次冬遊的重要座標,我們的線路一直在河流兩旁徘徊著,像一條蛇纏繞在一根樹枝上,失足了,也就迷路了。當前是行進在河流的左側。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經過了那座小村莊後,路便“野”了起來,林間漫步變成了山地越野。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快看!那有一道木門。”此時走在隊伍最前面的二胖臉上還看不出一絲疲憊。

這一處座標可以確定路線的正確性,這是村民修建的一扇籬笆門,距離剛剛那座小村莊大概有兩三公里左右。當然,門是給牲畜造的,至於想進門的人,還是翻過去更省事省力。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跨過了這道門,應該就進入了當地人的夏牧場,景觀也愈加的豐富、原始。努力透過掛在枝頭上一坨坨濃密的松籮,可以看到一灘灘清澈碧綠的小海子鑲嵌在沼地間。此場景不知為何讓我聯想到了觀音菩薩的落伽山,還有那收發室的黑熊精。不禁感到一陣寒風襲過後頸。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樹林中還會發現很多雷擊木,顧名思義就是擁有比屎還臭的運氣,被雷電所劈的樹木。他們大多依然威風凜凜的矗立在生活了上百年的那塊土地之上。

它們好似一面鏡子,向來到此地的人們影射著雨季時恐怖的情景:黑黢的天空壓的人喘不上氣,翻滾的雲好似一張張怪獸猙獰的面孔。經過充足的前戲鋪墊後,恐懼感已肆意侵入五臟六腑,一道道藍紫色的閃電破嘴而出,鋪天蓋地。你能做的只有一屁股栽倒在那爛泥之中,盡情的抽泣...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在內地的迷信圈認為雷擊木具有鎮煞避邪的功效。他們深信雷電已經把鬼怪邪魔從這顆樹上驅走了,其他的鬼怪看到這顆樹再也不敢靠近,所以好多人將雷擊木做成飾物來佩戴,認為這樣子就不會被惡魔附身。據說目前國人已將這黢碳之物也炒成了搖錢樹。

當然,這是我事後瞭解到的,否則代替這篇文章出現的可能是我朋友圈刷屏售賣“雷擊木”的廣告。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路,愈加原始,也愈加舒適,腳下踩的猶如一坨坨大塊三明治,最下一層是淤泥胚子,中間夾著柔軟的苔蘚,還有清香的松針,有時最上面還會被摸上一層薄薄的奶油雪。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河流的聲音怎麼越來越小?是不是又跑偏了?”我咧著嘴叫住了其他三人。

此時我們正在一條被凍住的溪流岸邊,痛苦的爬著。身後的二胖聽到這殘酷的現實,面如土色,彷彿凝固了一般。我和靜哥掏出手機,查看GPS,經過細緻入微的分析,與那條“座標”河確實發生了偏離,如果沒有及時發現,繼續在這條河谷一意孤行,此文章標題中出現的“朗秋”也就不成立了。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幸好跨過這條凍河後向西南方向,也就是在河谷的右側跋涉了不久,就又回到了那條熟悉的小路,但是依舊是在“朗秋河”的左岸。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我操!靈芝!”二胖在一棵樹下咋呼了起來,眼珠子瞪的好似看到了人參果。

老溼斜著眼:“呆子,要不要摘幾朵給你嚐嚐鮮?”

林子中時常會出現一些稀奇物件,比如這群居於樹幹的“樹舌”。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樹舌與靈芝屬於“近親”,同科不同種,兩者外形相似,樹舌雖無靈芝的藥用價值高,但本身也可做藥,目前研究發現樹舌有保肝作用,但需要經過處理才能食用。闊葉樹枯木上常見這種菌類,它們通體呈黃褐色,一面有凹凸圓弧紋路、另一面光滑。有人用樹舌芝冒充靈芝售賣,其實區別它們的辦法很簡單,樹舌的菌蓋下沒有柄,直接附生在樹幹或腐木上,而靈芝菌蓋下生一長柄。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一般小型藥用樹舌的價格按品種、產地、大小的不同,幾十塊錢一斤不等。在波密經常能看到一些土特產商店門口扔著一袋這種“樹舌”。但據說一朵俊俏的大型觀賞樹舌會賣到上萬元的價格。實在為我那日益退化的經濟頭腦感到慚愧。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兩個多小時的跋涉,也將二胖的屎拔了出來,鎮定的捂著肚子,尋求著隱蔽之所。

“咱們就在這開始午餐吧,各取所需。”靜哥提議。

老溼從包裡掏出了大餅,這是從波密縣城一家陝西面點店採購的,口感好像哈薩克族的饢餅,面發的比較大,有些發甜口,說像麵包也許更直觀些。比較容易下嚥,裹腹感也較強,是郊遊受虐的極佳選擇。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半個餅的功夫,二胖才從幾十米外的樹後獻身(廁所的距離是我們為他特意規劃的),一跛一拐的沿著餅的香氣走了過來:“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撅屎是多麼的無拘無束啊!”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第一頓野餐在二胖“嗯啊”的感慨聲陪伴下匆忙結束,四人背上行囊繼續邁入未知的密林深處。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樹木鬱鬱蔥蔥,隨著“空氣淨化器”數量增加,周圍的味道越來越“純”了,光線卻愈加昏暗,道路的痕跡也模糊了起來。

這段路途中,靜哥在尋求著絕佳的攝影地點,二胖在叨叨著自己的感情生活,老溼在教唆著二胖,我聽著他們的談話“咯咯”發笑。大家似乎都找到了在荒野中行進的狀態,走了幾公里完全沒有疲憊之感。

西藏徒步——人跡罕至的朗秋冰川,路途中只有野獸的足印!(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