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唐徠渠的由來竟然與一匹白馬有關

說起唐徠渠每一個銀川人都不陌生,這條從銀川穿城而過的古渠,就是銀川人的母親河,沉澱著這個城市的記憶,那麼關於唐徠渠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

賀蘭民間故事 | 寧夏唐徠渠的由來竟然與一匹白馬有關

唐朝時期,突厥人經常越過邊境到大唐境內燒殺搶掠,難民成群結隊湧入內地。朝廷對此大為惱火,就派唐大將帶兵征伐突厥人,消息傳出後突厥人不敢來犯了。

唐大將當時三十多歲,銀盔銀甲銀槍,武藝高強,帶兵有方,深受將士們的擁戴。唐大將帶兵出征後殺入突厥境內三百餘里,卻不料想一個敵人都沒碰到,只好暫時回到賀蘭山下安營紮寨,以便隨時出擊。

賀蘭民間故事 | 寧夏唐徠渠的由來竟然與一匹白馬有關

長時間不入大唐搶掠的突厥人漸漸缺衣少食,他們自認唐大將守備鬆懈,就故技重施又想捲土重來。殊不知其實這都是唐大將的誘敵之策。當探馬來報突厥人入境的消息時,唐大將立即兵分三路設伏只留空營。突厥人不知底細,被三路伏兵殺得丟盔卸甲,除少部分逃竄外其餘全被消滅。

自此,突厥人對唐大將是心服口服。但只要唐大將帶兵回撤,突厥人馬上入境,待他帶兵回頭一追,敵軍又立即撤退。當時邊境距內地距離太遠糧食草料經常接濟不上。於是唐大將想到了屯田軍墾的辦法。這雖然是個好主意,可西北天旱雨少,靠天吃飯顯然不行。唐大將想起了黃河,守著黃河靠天吃飯這不成笑話了嗎?能不能開條渠把黃河水引過來?

賀蘭民間故事 | 寧夏唐徠渠的由來竟然與一匹白馬有關

拿定主意後他就帶了幾個將佐沿黃河尋找渠口,後來在青銅峽找到渠口。當晚他們就在青銅峽休息,此時唐大將又發了愁,幾百里長的一條渠那得用多少人來挖呀!這裡的老百姓因為突厥人燒殺搶掠又不剩多少人了,能開渠的民工寥寥無幾,光靠那些將士又要征戰、又要開渠,這渠開到猴年馬月去?

想著愁著,愁著想著,不知不覺地就睡著了。睡夢中忽見一條白龍頭北尾南,搖頭擺尾,不大一會就開出一條又寬又大又長的渠來,那渠水淌得嘩啦啦作響,把唐大將高興地大喊一聲“渠開成了!”醒來一看,明月當空,渠口還是渠口,石頭還是石頭,原來剛才是一場美夢。

賀蘭民間故事 | 寧夏唐徠渠的由來竟然與一匹白馬有關

唐大將叫醒大家連夜回營。渠口又有山又有石不便騎馬,唐大將就把韁繩搭在馬背上,讓馬自己走。走著走著韁繩落到了地上,馬就拖著韁繩一路走去。誰知白馬韁繩拖過的地方轉眼間就成了一條大渠,那黃河裡的水隨即就灌入渠裡。唐大將正感到奇怪,想到那個夢立刻醒悟過來。白龍開渠?這白馬不正是白龍嗎!忙跪在地上對天叩首道“蒼天聖主,本將在此為天下蒼生謝過你們了。”

賀蘭民間故事 | 寧夏唐徠渠的由來竟然與一匹白馬有關

起來後加快腳步跟著白馬向北走去。走著走著前面忽然有個莊子擋住了路,白馬就拐了個彎,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彎子叫陶家彎子;過了陶家彎子那白馬走了不遠又被一棵大樹攔住,又拐了一個彎子,後來人們把這個彎子叫鍾家彎子;不一會兒又碰上一塊墳地只能在拐彎,後來人們把這個彎子叫羅家彎子;碰上寺廟又拐出一個彎子,後來人們把它叫做馬家彎子。

賀蘭民間故事 | 寧夏唐徠渠的由來竟然與一匹白馬有關

整條渠開成後,唐大將帶兵屯墾駐守邊境,保衛一方百姓與平安。當地百姓也守著這條渠年種年收,豐衣足食。後來,人們為感謝唐大將之功就把這條渠叫做唐徠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