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到四川:十年前家鄉需要我 十年後家鄉吸引我

↑ 點擊上方“四川發佈”關注我們

2004年:“在上海郊區買一套房子,留在上海。”

敖志勇從未想到,自己會以這樣的方式回到四川。

四川樂山出生,2003年西南交大畢業後,敖志勇進入上海鐵路局工作。作為一線城市、全國經濟中心,上海是像敖志勇這樣的內陸孩子心中的十里洋場、東方明珠。

前途平順而光明。2004年,敖志勇被分到中鐵24局,當時的他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是:努力工作,在上海郊區買一套房子,留在上海。

直到四年後,2008年,那場特大地震發生。

地震發生後,中鐵24局成立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指揮部,將統一組織公司員工前往災區,抗震救災。他心急難耐,給當時指揮部的指揮長打電話,主動請纓:“四川是我老家,那裡需要,我肯定要去!”

从上海到四川:十年前家乡需要我 十年后家乡吸引我

∆ 敖志勇在項目中

6月,敖志勇來到災區。震後各地情況讓他觸目驚心,心痛難言。“我當時坐在大巴上,沿著縣道看著外面的情況,農村的房子、城鎮的房子都成了斷壁殘垣,那種衝擊感對我來說是十分巨大的。”

2008年:“爭分奪秒修好這條生命通道。”

从上海到四川:十年前家乡需要我 十年后家乡吸引我

∆ 敖志勇在辦公室簽署廉政協議

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虹口鄉通往紫坪鋪鎮和向峨鄉的兩條道路因山體滑坡被阻斷,6000多名當地村民及遊客被困地震“孤島”。為將災情及時傳達出去,虹口鄉4名鄉親重走塵封了50多年的山間小道,用砍刀砍出了一條“生命通道”。

上海決定,沿著這條“生命通道”為都江堰升級一條全新的公路。蒲虹公路起於蒲陽鎮金港大道北端,翻越海拔1450米的最高點卡子埡口,止於虹口鄉東場口賈家溝,全長23.8公里,寬7米。全線181個彎道,山高、谷深、坡陡,全線相對高差達800餘米,是上海對口援建都江堰災後重建項目中難度最高、最艱鉅的工程。

敖志勇帶領的施工團隊,按常規,是在設計團隊設計完成後再施工。“但那樣去理解、消化設計稿,又得耽誤時間。”敖志勇說。於是他從選線(設計的第一階段)就開始介入,全程跟蹤,這樣下來至少節約了2個月的團隊磨合時間。

从上海到四川:十年前家乡需要我 十年后家乡吸引我

∆ 敖志勇跟進項目

清理地面附著物對修路而言是一大考驗。敖志勇說,因為這會涉及到很多農戶的農作物。然而,在修建蒲虹公路時卻異常順利。“你們來修這條路,是施恩於我們。”當地村民的樸實與理解,敖志勇至今未忘,“這一茬莊稼沒有了,大不了今年窮一點。把路修好了,對我們長期都有好處。”

2012年:“我覺得四川有發展,公司也覺得四川有發展。”

項目順利推進,而敖志勇也在當地收穫了美好的愛情。

對於長期紮根在工地的敖志勇來說,跟外界接觸少,“沒時間談戀愛”是像他們這樣的“工地人”面對的一大問題。

在都江堰進行援建工程時,項目組後勤部熱心的四川大姐“看上”了敖志勇,有意把自己的親侄女介紹給他。敖志勇逗趣答應,本是說笑,卻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對戀人約定的婚期,就在蒲虹公路建成的那一天。

2010年7月底,蒲虹公路建成通車。8月14日,都江堰市虹口鄉遭遇泥石流,救援人員利用大型吊車營救被困群眾,受困人員5000餘人通過蒲虹公路被安全轉移。

2012年初,公司計劃派遣敖志勇前往新疆做項目,然而最終,敖志勇選擇留在四川,參與天府新區“三縱一橫”市政項目。

除了對婚姻和援建項目的責任感,四川在西南片區乃至全國的巨大發展前景也是敖志勇作出這一選擇的主要原因。“不止我個人覺得四川有發展,公司也覺得四川有發展。”

2018年:“災區概念已經消退,現在是一個嶄新的都江堰”

从上海到四川:十年前家乡需要我 十年后家乡吸引我

∆ 拜水都江堰 攝影 何勃

从上海到四川:十年前家乡需要我 十年后家乡吸引我从上海到四川:十年前家乡需要我 十年后家乡吸引我

∆ 都江堰 攝影 何勃

提起都江堰這十年的變化,敖志勇感慨萬千。2012年以前,來都江堰的遊客多為“一日遊”:上午都江堰,下午青城山,晚上回成都住宿。近幾年,隨著都江堰當地酒店質量、配套設施、服務水平大幅度提升,越來越多外地遊客選擇留在都江堰“過夜”了。

从上海到四川:十年前家乡需要我 十年后家乡吸引我

∆ 都江堰市蒲虹公路 攝影 龔吉光

从上海到四川:十年前家乡需要我 十年后家乡吸引我

∆ 蒲虹路像是折耳兔

那個曾經立志於紮根上海的小夥兒還是回來了。

从上海到四川:十年前家乡需要我 十年后家乡吸引我

∆ 壹街區 周新聯

最初,是家鄉需要他。現在,是家鄉吸引他。“其實地震災區這個概念已經離都江堰越來越遠,”敖志勇說,“現在的都江堰,是一個嶄新的都江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