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日常景物拍成大片?你需要這 4 招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句雕塑大師羅丹的名言,大家應該都聽到過;其實,這句話對攝影藝術也同樣成立。

總感覺你的日常生活乏善可陳,缺乏值得一拍的有趣景物?或許,只是因為你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和技巧而已。

今天,技巧君將為您分享 4 個把日常的普通景物拍成大片的技巧,幫您開發腦洞,提升技術,發掘出生活中的美!

如何把日常景物拍成大片?你需要這 4 招

1. 大膽裁剪,二次構圖

剛接觸攝影時,我們都要遵循一些基本的構圖原則,比如說三分法,中心構圖;還有一些固有的老觀念,比如“拍東西要拍完整”。

這些“金科玉律”是前人經驗的結晶,對我們提高攝影水平頗有幫助;但如果你被它們限制住,認為“非這樣不可”,反而會扼殺創造力。

舉個例子吧,拍攝一個蛋糕,按照傳統觀念,是要把整個都拍出來的:

如何把日常景物拍成大片?你需要這 4 招

“傳統”的拍蛋糕方式

這樣拍沒啥問題,但總感覺好像太老套,沒有什麼新意。你不妨嘗試一下改變取景範圍,用取景框對蛋糕進行“裁剪”,嘗試其它構圖。

比方說,你可以讓蛋糕只露出一個角。有人認為,這樣會讓蛋糕不完整,丟失了部分細節信息,其實並非如此。

這個蛋糕是對稱的,觀眾可以從一個角腦補出整個蛋糕的形態;只露出一個角,反而讓人更有想象的空間,畫面也有了延伸感。

如何把日常景物拍成大片?你需要這 4 招

對於同一個拍攝主題,你完全可以通過前期取景框或後期裁剪,來嘗試多種不同的構圖。

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桌上的幾個小罐子。你可以按照標準的三分法構圖,把清晰的主體放在畫面寬度三分之一處:

如何把日常景物拍成大片?你需要這 4 招

也可以使用邊緣構圖,把清晰的主體放在畫面右邊緣,左側留下富有縱深感的背景,形成饒有趣味的留白:

如何把日常景物拍成大片?你需要這 4 招

如果想進一步強調、突出主體,你可以用方畫幅+中心構圖,再調一調色,弄出 LOMO 的風格:

如何把日常景物拍成大片?你需要這 4 招

是不是和原來不大一樣了?

在實際拍攝的過程中,你最好多做些類似的嘗試。通過前期的取景框裁剪或後期裁剪,你很可能就會有意外的收穫。

2. 改變視角,強化透視

感覺一個物體看著很普通、平常?那是因為你見得太多,已經習慣了它的樣子。

改變一下拍攝視角,再調整一下距離,利用一下鏡頭畸變,你熟悉的景物可能就會完全變了個樣。

比方說,一個普通的電扇,用仰拍視角,再簡單調調色,就變成了這樣:

如何把日常景物拍成大片?你需要這 4 招

再比如說,換個廣角頭,貼近吊燈仰拍,會拍出這樣的感覺:

如何把日常景物拍成大片?你需要這 4 招

3. 大光圈,淺景深

想讓普通物體“看起來和平時不一樣”,除了改變拍攝視角,你還可以把光圈開大。

比起“整體都清晰”的畫面,將部分元素置於清晰部分,而將其它元素放在焦外,能起到選擇性突出某個畫面元素的效果;而且還會讓平凡的物體看起來變了個樣。

你可以在主體的前後方都安排虛化的陪襯物體,產生一種“眾星拱月”的感覺,這樣比單純的“前清後糊”要更有空間感:

如何把日常景物拍成大片?你需要這 4 招

你也可以只突出某個物體的一部分,讓其它部分都位於模糊範圍內,這樣既能選擇性強調該物體的某一種特性(如質感、紋路等),又能讓畫面更富有趣味性。

如何把日常景物拍成大片?你需要這 4 招

4. 尋找規律性元素

單個物體,可能乏善可陳,缺乏亮點;但當多個同類(或相近)物體聚集在一起時,它們就有了規律。

你可以尋找恰當的角度,或者特殊的拍攝手法,來突出這種規律性。我們來看幾個例子吧。

一堆胡蘿蔔,換個角度從側面拍,你會看到無數個“點+圈”構成的,非常具有規律性和視覺衝擊力的畫面:

如何把日常景物拍成大片?你需要這 4 招

如果找到了特殊角度,還是覺得規律性不明顯,你可以把畫面轉黑白,來排除色彩的干擾:

如何把日常景物拍成大片?你需要這 4 招

轉黑白後,椅子側面的規律性更為明顯

當然,規律性也不代表每個物體之間就必須完全一樣(或大致相同),刻意安排一兩個打破規律性的物體,可以讓畫面更生動。

如何把日常景物拍成大片?你需要這 4 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