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日商學院——生薑奪高產,要防好姜瘟!

近幾年,姜瘟病連年重發,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姜瘟病又名姜腐爛病、姜腐敗病、姜青枯病、姜腐朽病、爛姜,主要為害生薑莖葉和根莖,是生薑最為嚴重的一種毀滅性土傳病害。據調查,發病地塊一般減產百分之五十以上,嚴重時到能夠導致減產80%,甚至絕收。所以說做好姜瘟病的防治,已經成為生薑生產的關鍵措施。

紅日商學院——生薑奪高產,要防好姜瘟!

病菌主要侵害生薑地下莖及根部,肉質莖初呈水漬狀黃褐色,失去光澤,後內部組織逐漸軟化腐爛,僅殘留外皮,擠壓病部可流出汙白色汁液,散發臭味。被害根部呈淡黃褐色,直至全部腐爛。地上莖呈暗紫色,內部組織變褐腐爛,殘留纖維。葉片被害呈凋萎狀,葉色淡黃,邊緣捲曲,最後全株下垂枯死。

紅日商學院——生薑奪高產,要防好姜瘟!

姜瘟病為細菌性病害,病菌在姜塊內或土壤中越冬,帶菌姜種是主要的侵染源,栽種後成為中心病株,靠地面流水、地下害蟲傳播,病菌需藉助傷口侵入。通常6月開始發病,8--9月高溫季節發病嚴重。 姜瘟病的發病條件:一是要有病源(病姜種和帶菌土)的存在;二是要有適宜發病的環境條件。三是生薑自身的生長狀況。在有病源在的前提下,溫度(特別是土溫)和降雨量是導致病害流行的二個重要因素,尤以雨後姜田積水,又遇烈日曝曬大發生最為嚴重。此外,若姜塊自身抵抗力差,例如:姜塊處於膨大期,外皮出現傷口,則均易於侵染形成病害。經實踐及試驗證明:一般旬均溫達24℃左右時,病害開始流行,當氣溫在26-31℃,具有充足的水量,形成田間積水時,病害迅速發展蔓延。高溫多溼,時晴時雨的天氣,特別是土溫變化劇烈利於本病發生流行。此外,降雨量的多少和降雨的早晚也有關係。6—7月間,如果在10—12天內,降雨量達到100毫米左右,田間即可出現病株,大雨過後一週左右,田間即出現發病高峰。種植地連作、地勢低窪、土質粘重、生薑無遮陰光照過強、偏施氮肥的發病率高;中心病株出現早,病菌再次侵染的次數多,病害發生也重。

紅日商學院——生薑奪高產,要防好姜瘟!

綜合防治措施:

1、精細整地,田間避免積水;高壟深溝栽培,嚴禁大水漫灌。

2、輪作換茬。避免連作,特別是種過茄科蔬菜且發生過青枯病的地不宜種植。

3、清水灌溉。灌溉水不能用汙染過的河水,要用無汙染的井水,不用發病田流過的田溝水,出現病株後嚴禁大水漫灌,灌溉時要繞過有發病株的地方。

紅日商學院——生薑奪高產,要防好姜瘟!

4、有機肥充分發酵腐熟。可使用餅肥代替,避免過量施用氮肥。

5、選用無病種姜,從無病地留種。姜種用農用鏈黴素或新植黴素浸種。

6、清理田園。發現病株及時連根拔除,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帶出田外深埋或燒燬。

7、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中生菌素、農用鏈黴素或新植黴素灌根,連續灌3-5次,大雨過後最好補灌1次。此外還可選用噻森銅、葉枯唑、絡銨銅、氯溴異氰尿酸等,首次灌藥應在發病前10天,以後隔10天1次,共灌4-5次。

紅日商學院——生薑奪高產,要防好姜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