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兩位重臣被皇帝無情殺害,兒子繼位後卻立即平反昭雪

南宋始建初期,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岳飛率領岳家軍堅決抗擊來勢洶洶的金國鐵騎。在岳飛高超的指揮方略下,金軍被岳家軍打得是抱頭鼠竄,狼狽不堪。就在岳飛準備直搗黃龍,救回二聖時,宋高宗趙構卻連發十二道金牌把岳飛召回。岳飛回朝後不久,就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結束了他無比悲壯的一生。

中國歷史上有兩位重臣被皇帝無情殺害,兒子繼位後卻立即平反昭雪​由於岳飛精忠報國,戰功赫赫,朝野上下都為岳飛打抱不平,但迫於宋高宗的淫威,大家是敢怒而不敢言。太子趙昚繼位後,儘管當了太上皇的趙構還活奔亂跳的住在皇宮內,宋孝宗趙昚還是毅然決然決定給岳飛平反昭雪,絲亳不顧忌太上皇的臉面。體現了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英武皇帝的魄力,不愧是南宋一朝最有作為的一代明君。

中國歷史上有兩位重臣被皇帝無情殺害,兒子繼位後卻立即平反昭雪​明英宗朱祁鎮兵敗土木堡,身陷蒙古瓦刺也先手中,聞此噩耗,朝廷上下一片慌亂。在此危極關頭,大臣于謙不顧自身安危,力主由郕王朱祁鈺登基為帝,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及時穩住了人心,使大明朝廷轉危為安。

​​
中國歷史上有兩位重臣被皇帝無情殺害,兒子繼位後卻立即平反昭雪​景泰帝朱祁鈺在於謙的輔佐下,國力是一天天增強,一掃土木堡事變給大明帶來的頹勢。就在君臣兩人相得益彰,準備振興大明之時。不料奸臣竟然乘景泰帝身患重病之機,發動了奪門之變,廢黜了景秦帝,重新擁立明英宗復位。

明英宗一上臺,就下旨處斬了于謙,一手釀成了大明史上最大的冤案,讓世人瞠目結舌,不敢相信。太子朱見深繼位後,立刻給於謙恢復名譽,毫不避諱的推翻了其父明英宗強加在於謙身上的不實之詞,體現了一個有為名君的擔當責任。

中國歷史上有兩位重臣被皇帝無情殺害,兒子繼位後卻立即平反昭雪​宋孝宗趙昚和明憲宗朱見深,為什麼會在繼位伊始就分別給岳飛和于謙平反昭雪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岳飛當時掌握著連金人都聞之喪膽的岳家軍。如果不是岳飛對國家和民族的赤膽忠心,岳飛振臂一呼,南宋小朝廷就會四分五裂而不復存在。因此,以莫須有罪名處斬岳飛是不得人心的。

而於謙當時身為兵部尚書,掌握軍政大權,特別是于謙明知道將要發生奪門之變卻泰然處之,不想因苟活自己而使國家發生動亂,毅然決然慷慨赴死,從容就義。因此,說于謙危害國家,圖謀不軌根本就站不住腳。

中國歷史上有兩位重臣被皇帝無情殺害,兒子繼位後卻立即平反昭雪​其次,宋孝宗即位時,南宋面對金國的大兵壓境,急需武將抵擋金國鐵騎的入侵。為了解除武將的後顧之憂,主動為岳飛平反昭雪可以大大鼓舞士氣,堅定武將保衛國家的信心。

而明憲宗急著給於謙平反,是因為他知道于謙對明王朝是有再造之恩的。而且在於謙權柄朝堂時,明憲宗也是受到于謙保護的,否則他是根本不可能活下來。

中國歷史上有兩位重臣被皇帝無情殺害,兒子繼位後卻立即平反昭雪​另外,明憲宗也知道明英宗不殺于謙就洗不清篡位之嫌,而他自己卻沒有這個顧慮。就是沒有發生奪門之變,景泰帝死後皇位必然還是他的。因此,為于謙翻案對明憲宗有百利而無一害。

雖然岳飛和于謙都被當世皇帝無故殺害,含冤而死。但令人欣慰的是,他們兩人很快就被後繼皇帝予以平反,恢復名譽。而且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岳飛和于謙雖然不是身處一個時代,但他們兩人的英軀卻不約而同的安葬在風景秀麗的杭州西湖邊上,幾百年來接受著後世人們的無盡緬懷和景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