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選擇靠譜外包公司?

那麼,如何才能選擇一家靠譜的外包公司呢?選擇有時候比決策更難。很多創業者和企業管理者面對此問題時都很迷茫,為了給大家提供一些可供借鑑的經驗,總結了一些非常實用的方法,希望能為你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給你帶來幫助。

1、看需求與報價

這一步非常關鍵,通過需求溝通和報價可以考察外包公司人員的專業性。那這一步應該怎麼判斷呢?

1、商務人員是否能清晰的瞭解客戶需求,甚至基於業務情況協助客戶提供最優的解決方案;

2、報價需求列表是否仔細,每個功能模塊是否給出了詳細的報價;

有些客戶會提供比較詳細的需求甚至概要設計,也有客戶提供的項目需求比較粗,這個時候就需要對需求進行細化,並且將細化後的需求交與客戶確認。

只有與客戶確認過的細化需求才能作為有效的評估基礎。

2、看是否有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對於一家軟件外包公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下面我們來分析下產品經理的重要性:

業務——產品管理首先屬於商業活動,側重最大化產品的商業價值。產品經理需專注於優化產品,實現業務目標,同時最大化投資回報。

技術——若你不知道如何創建內容,那麼談論創建什麼就毫無意義。這並不意味著產品經理需要懂得編碼,而是指要理解相關技術,最重要的是獲悉所需付出的努力是做出正確決策的關鍵。

用戶體驗——產品經理要了解用戶的心聲,需關注用戶體驗。

3、對比分析

想要找外包公司,事先可以多收集一些公司資料,不管是通過搜索引擎搜索到的,還是通過朋友介紹、廣告,甚至通過垂直網站找到的,你一定要對這些公司做好對比分析。那麼這些分析應該怎麼進行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2、瞭解公司的規模;公司的註冊年限,員工人數等。一般來說,公司註冊年限越久,人數越多,公司的實力會越強,但也不排除一些新成立的、團隊裡有重要行業人物的靠譜公司;

3、瞭解公司的核心業務;公司的業務不宜太雜,太雜了不夠專業,也做不出精細的效果;

4、研究公司之前接手過的一些案例,從中可以判斷他們的交付質量,如果有與你項目類似的,可優先選擇。

如何快速選擇靠譜外包公司?

五句話識別不靠譜外包公司

1、這個功能很簡單,這個很容易做。

說這種話的軟件外包公司分兩種:

一種根本沒有責任心;不仔細思考客戶提出這個功能需求的本意在哪,要解決什麼問題,只是簡單的客戶說什麼開發什麼;

另一種是缺乏足夠的行業經驗和對產品的深層次思考;這個產品後續的發展方向,業務流程變更,架構擴展,一個優秀的軟件項目,必須可以滿足未來業務發展變更。沒有不好做的軟件,只有做不好的項目。

2、好,就按你說的做

看似對需求方的尊重,配合度高,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需求方既然找外包公司開發項目,一定是因為沒有完整的技術團隊,所以相應的技術知識會有不足。

這就需要外包公司對項目需求進行更多的深入思考,提供更多的建議和方案,同時幫助需求方在項目開發過程中,逐漸對技術有一定了解。軟件外包不是買豆腐,客戶指定從哪切一塊,一刀下去就完事。一個軟件項目的開發,不能草率到幾句話就能下結論。

3、這個功能我們是照企鵝,某寶做的,和他們一樣。

和他們一樣?哪裡一樣?界面?交互?產品邏輯?技術架構?用戶企鵝和某寶的產品設計和規劃,是基於用戶的長時間使用和長時間的產品迭代形成的,如果簡單的照搬過來,符合當前的產品所面向的用戶的使用習慣嗎?有多少功能是隻有他們這種量級用戶的產品才有用的?這些功能是為了滿足他們產品的哪些用戶需求的?這些功能的背後,有多少技術人員在維護和支持?如果不思考這些問題,只是借用這些產品的名氣來標榜自己說服需求方,就象一所高中,按清華大學的課程安排自己的教學計劃,如何行得通?

4、項目進度挺正常,差不多快做完了

軟件開發是一項流程化高協同強交叉的工作,不是流水線上按件生產,根據數量很容易算出進度。

軟件開發的項目進度,應該包括:哪些功能完成,哪些進行中,還有哪些未開始。進行中何時結束,未開始的何時開始何時結束;每一階段的任務安排是什麼,項目組成員任務前置關係如何協同安排;項目的最理解完成時間和最差情況完成時間;期間遇到突發情況,有什麼應急方案。如果沒有這些規劃,只是簡單的說一句進度正常,快做完了,要麼是責任心的缺乏,要麼是項目管理能力的欠缺。這種團隊,儘快遠離。

5、當時就是這麼定的,文檔就是這麼寫的

當聽到這句話時,往往是項目已經開發完成,才發現根本不是需求方想要的。這時你根本不需要思考,果斷認定:這是家不靠譜的外包公司!

匯巨科技

匯巨科技是一家創新型技術服務商,提供從需求、設計、開發、測試、部署到運維的應用全生命週期一站式解決方案和服務。以打造企業生態環境為理念,構建一站式信息化建設服務體系。

從服務器底層的構建到業務應用的開發,再到軟件採購,至整個信息化系統搭建所需要的運維技術支撐,我們伴隨企業成長、促進企業成功。

幫助企業完成信息化建設,減少上雲之路的障礙,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增加企業獲利和持續經營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