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师的11种独特上课模式,看完被圈粉!

他们,或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如钱穆、徐志摩;或慷慨激昂、活力四射,如梁启超、刘文典;或个性十足,真实性情,如鲁迅、黄侃。当然,也有一上讲台就打哆嗦的,如沈从文;还有差点儿被学生要求“退货”的胡适……大师们上课怪招频出防不胜防,这是你想要的课堂吗?

民国大师的11种独特上课模式,看完被圈粉!

01

民国大师的11种独特上课模式,看完被圈粉!

沈从文第一次登台授课既兴奋,又紧张。他急匆匆走上讲台:一件半新不旧的蓝布长衫罩着一副瘦小的身躯,眉目清秀如女子,面容苍白而少血色;一双黑亮有神的眼睛稍许冲淡了几分身心的憔悴。如此形象跟学生想象的威武形象相去甚远。

他站在讲台上,只见黑压压一片人头,心里一惊,原先想好的话都忘了。众目睽睽下,他竟呆站了十分钟!好容易平静下来,他一面急促地讲,一面在黑板上抄写授课提纲。然而预定一小时的授课内容,十多分钟便把话说完了。最终,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下课后,学生们议论纷纷。消息传到教师中间,有人说:“沈从文这样的人也来中公上课,半个小时讲不出一句话来!”议论传到胡适的耳里,他竟笑笑说:“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

02

民国大师的11种独特上课模式,看完被圈粉!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两句,头一句:“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又自负的话很难听到。

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03

民国大师的11种独特上课模式,看完被圈粉!

在一般人心目中,王国维在讲台上一定是一言九鼎、光彩照人。但恰恰相反,如果让学生形容讲台上的王国维,恐怕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老实”二字。

王国维讲《尚书》,一上来就说,《尚书》“阿拉只读懂了一半”。讲课中凡遇到没有掌握的,他就用海宁方言直言“弗曾见过”“阿拉弗晓得格”。著名语言学家王力说:“他讲学的时候,常说‘这个地方我不懂’,他这样讲,只能使我敬重他。”有人把王国维的教学精神总结为“六不”:不放言高论,不攻击古人,不议论他人长短,不吹嘘,不夸渊博,不抄袭他人言论。

鲁迅曾评价王国维做学问“老实得像条火腿”。而恰恰是这种老实,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大学者的讲坛风范。

04

民国大师的11种独特上课模式,看完被圈粉!

1930年春天,徐志摩把一课堂改在光华大学校园内的一座古墓前。墓前刚好有棵古槐树,上课时,徐志摩身靠古槐,学生则分坐于树荫下的石条上。头顶是满天的绿叶,小鸟儿在鸣唱。徐志摩给学生朗诵赫德生的作品《绿色大厦》和《鸟与人》,又介绍泰戈尔是如何喜爱赫德生的作品。

课堂外,徐志摩通过多种途径,打开学生的艺术视野。有年冬天,他带学生到中社参观美术展览会,在每一幅画前,告诉学生原作的思想和风格,原画的馆藏,原画和临摹的不同处。

其中有一幅画,画了一个裸体的妇人,一手提着壶,一手放在飞泻的泉水里,徐志摩就问大家看到这幅画后,是否自己的手掌里也有一种流水的感觉。大家先是很惊异,随后马上涌起这种感觉。

在徐志摩看来,研究文学不应放弃这两位文学的姊妹:绘画与音乐,前者是空间的艺术,后者是时间的艺术,它们“同样是触动着性灵而发的”。徐志摩的诗歌教学,强调把诗歌与音乐等艺术打成一片,这种做法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现代诗歌的精髓,应该是非常有益的。

05

民国大师的11种独特上课模式,看完被圈粉!

钱穆先生亦是学生们喜爱的教授,他讲课时从来都是座无虚席。朱海涛先生在《北大与北大人》中写道:

“向例他总带着几本有关的书,走到讲桌旁,将书打开,身子半倚半伏在桌上,俯着头,对那满堂的学生一眼也不看,自顾自地用一只手翻书。翻,翻,翻,足翻到一分钟以上,这时全堂的学生都坐定了,聚精会神地等着他,他不翻书了,抬起头来滔滔不绝地开始讲下去。对于一个问题每每反复申论,引经据典,使大家惊异于其渊博,更惊异于其记忆力之强……”

06

民国大师的11种独特上课模式,看完被圈粉!

胡适初任北大哲学系教授时,并不那么受学生欢迎。作为当时北大最年轻的文科教授之一,他被安排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胡适却绕过三皇五帝,直接从周宣王讲起。学生说,这是割断中国哲学史,是思想造反,想将这位教授赶走。

二年级学生傅斯年认真地旁听了几次课后,对那些要赶走胡适的人说:“这人书虽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于是,胡适留在了北大哲学系。后来傅斯年去世后,胡适还发文缅怀他。

胡先生在大庭广众间讲演之好,不在其讲演纲要的清楚,而在他能够尽量地发挥演说家的神态、姿势,他说话时的语气总是十分的热挚真恳,带有一股自然的傻气,所以特别能够感动人。

07

民国大师的11种独特上课模式,看完被圈粉!

熊先生开的课是两个学分,但熊先生讲起来如长江大河,每次讲课不下三四小时,而且中间不休息。他站在屋子中间,从不坐着讲。喜欢在听讲者面前指指划划,讲到高兴时,或者认为重要的地方,随手在听讲者的头上或肩上拍一巴掌,然后哈哈大笑,声振堂宇。

听熊先生讲课,深感到他是教书又教人,讲“新唯识论”“佛家名相通释”往往大骂蒋介石东北失陷,不抵抗,卖国投降。熊先生不止传授知识,他那种不媚俗、疾恶如仇的品格,感染了听讲的人。

08

民国大师的11种独特上课模式,看完被圈粉!

鲁迅先生的声音并不高,但却带着一点沉着的低声。口调是徐缓的,但却像是跟自己人谈家常一样亲切。

在朴实的语句中,时时露出讽刺的光芒。而每一个讽刺的利箭投射到大众中间,便引起热烈的鼓掌和哄堂的笑声。

09

民国大师的11种独特上课模式,看完被圈粉!

学生曾形容刘文典:“四角式的平头罩上寸把长的黑发,消瘦的脸孔安着一对没有精神的眼睛,两颧高耸,双颊深入;长头高举兮如望空之孤鹤;肌肤黄瘦兮似僻谷之老衲;中等的身材羸瘠得虽尚不至于骨子在身里边打架,但背上两块高耸着的肩骨却大有接触的可能。状貌如此,声音呢?天啊!不听时犹可,一听时真叫我连打几个冷噤。既尖锐兮又无力,初如饥鼠兮终类寒猿……”

刘文典上课不拘常规,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役带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便一边吸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时他是下午的课,一高兴讲到5点多钟才勉强结束。

有次,刘文典上了半小时的课便结束了上一讲内容。学生以为他要开讲新课,这时,他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下个星期三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届时,校园里摆下一圈座位,刘文典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生动形象,见解精辟,让听者沉醉其中,不知往返。

10

民国大师的11种独特上课模式,看完被圈粉!

在北大时,黄侃有个习惯,在课堂讲到要紧的地方就停下,故意说:“这里有个秘密,仅靠北大这几百块钱的薪水,还不足以让我讲,你们要听我讲,得另外请我吃饭。”

有次,上课铃响,学生坐满了教室,等老师上课。但黄侃却没有起身往教室走的意思。学生不见老师来,就报告教务处。教务处职员知道黄侃脾气发作,赶紧跑去请他,低下身子说:“先生,上课时间到了,该上课了。”不料黄侃两眼望天,冷冷地说:“时间是到了哦,但钱还没有到呢。”原来,学校没有及时发放薪水,黄侃以此来表示不满。于是教务处赶快去代他领了薪水,黄侃这才去教室上课。

11

民国大师的11种独特上课模式,看完被圈粉!

辜鸿铭曾为学生定下三条规矩:“第一,我进来时,你们要站起来,上完课我先出去,你们才能出去。第二,我向你们问话或你们向我提问,你们都要站起来。第三,我指定背的书,你们都要背,背不出来不能坐下。”

辜鸿铭讲课诙谐幽默,讲到得意处,会忽然唱段小曲,或从长袍里掏出几颗花生糖大嚼,令人忍俊不禁。

每次去上课,辜鸿铭总带一童仆为他装烟倒茶。他坐在靠椅上,辫子拖着,一会儿吸烟,一会儿喝茶。学生着急地等待着他讲课,他却一点也不管,慢慢吞吞。

民国大师的11种独特上课模式,看完被圈粉!

综合新经典(ID:Thinkingdom)、麦可思研究

民国大师的11种独特上课模式,看完被圈粉!

(长按二维码识别即可关注)

民国大师的11种独特上课模式,看完被圈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