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河”变清水河,这位贵大老师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前几天,贵大有位老师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原来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民间河长”

What?

什么是“民间河长”?

“垃圾河”变清水河,这位贵大老师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17年12月7日 央视《新闻联播》


“垃圾河”变清水河,这位贵大老师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巡河:从一线到二线

2014年9月,贵州省政府决定在省内的八大水系重点流域实施环境保护的政府“河长制”。在此背景下,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号召生态环保领域的专家和志愿者组成贵阳“民间河长”,启动“政府河长”+“民间河长”联合机制。

2016年5月观山湖区的5条河流首先进行“双河长制”的试点。王海峰即认领了南门河,成为一名专家型“民间河长”。民间河长又称民间义务监督员,作为河流治理的巡查员、宣传员、参谋员、联络员和示范员。

“垃圾河”变清水河,这位贵大老师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当河长初期,王海峰和环保志愿者徒步巡查,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等为南门河做了全面体检,并制定出南门河污染问题的体检报告。他做了一个表征污染源的减法表,表上附有图片和定位(GPS),并且有相应问题的描述,他们提交给政府河长的团队。解决一个问题,便从表格上划掉一个问题。以前,王海峰的任务就是在南门河沿线,对违法排污、水面漂浮物、岸边垃圾和治污设施运行情况等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填写“巡查记录表”并向政府河长报告情况。


服务:从课堂到河流

用专业技术回馈社会,一直都是王海峰的初衷。在他看来,当河长和科研教学并不冲突,他也发表了不少关于环境保护的学术论文。一步步走来,他和环保特别是水环境保护逐渐分不开。2000年,王海峰研究方向转向环境保护;2014年3月,以高校专家的身份和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签约;2016年5月,和观山湖区签合同,成为南门河的区级河长;2017年6月成为贵阳市河长制办公室聘请的市级河长和省级河长。

“垃圾河”变清水河,这位贵大老师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冶金是重污染行业,环保问题也是冶金系研究的范畴之一。海峰同时兼任了贵州茅台集团、西南能矿集团等大型企业环保顾问,以及贵州省生态环保领域多个行业协会的专业委员。他负责材料与冶金学院的冶金环保课教学,致力于宣传环保知识。学生都很喜欢这个“河长”老师,并多次表示想和王海峰一起去巡河。针对企业的督查,他就会带着研究生去,他想让他们感受企业管理的所带来的环境的影响。 “有些企业的的污染,是因为工业设计不合理造成的。”他想让学生明白在进行管理和相关工业的过程中,应该怎样通过工艺去削减这个污染。


成果:从劣五类到三类

南门河全长8.6公里,是贵阳市98条河里唯一一条直接流入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河流,最后于东风镇麦穰村九眼桥处从南明河右岸注入南明河。这条河进入百花湖的入湖口,距离白云区的市政取水口,只有200米左右。“接手的时候,看到南门河满河都是垃圾,心都凉了。”认领南门河的时候王海峰的压力很大,因为南门河是污染最严重的,典型的黑臭水体,这关系到十几万人的饮用水问题。针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从优到劣分成一到五类,水质极劣的被归为劣五类,南门河当时被评为劣五类。

2017年5月份,他把南门河所存在的问题和对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隐患等检测结果,以及他的解决方案写了一个报告,呈交给贵阳市政府。时任贵阳市市长刘文新拿到报告后非常重视,亲自组织人到南门河调研,随即启动了南门河全流域治理。

“垃圾河”变清水河,这位贵大老师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经过一年多的治理,南门河的主要污染问题点,从最初体检报告的53个减少到3个。从劣五类到五类,到稳定的四类,有时候可以到三类”王海峰介绍说。在王海峰看来,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是最主要的手段。从节水到企业的工业改造,全民都需要有环保和节能意识。他希望发挥生态化治理功能,尽量少用或不用工程化手段治理河流。他说,等到在没有民间河长监督的情况下,环保机制也能完全正常自发运行时,他就可以“卸任”了。


运营:李柏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