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拍藝術網:紅袖添香夜讀書之大明宣德爐

明代宣德銅器傳世較少。宣德銅器開一代銅器之先河,把我國古代的青銅合金技術推向了一個頂峰。宣德皇帝令臣工們用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洋銅經十二煉後鑄造鼎彝器,開創了古代銅器鑄造技術之先河,響譽中外的宣德銅器令一代代後人推崇備至、辛辛探尋。

一般製作香爐使用的質料主要包括銅、陶瓷、金銀、竹木器、琺琅及玉石等。其用途亦有多種,或薰衣﹑或陳設﹑或敬神供佛。形狀上常見為方形或圓形,方形的香爐一般有四足;圓形的香爐,都有三足,一足在前,兩足在後放置。

虎拍藝術網:紅袖添香夜讀書之大明宣德爐

大明宣德爐,是明朝時期的宣德爐。宣德爐,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參與設計監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

宣德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為了製作出精品的銅爐,在朱瞻基的親自督促下,整個製作過程,包括鍊銅、造型必須自《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等典籍及內府密藏的數百件宋元名窯中,精選出符合適用對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將之繪成圖樣,再呈給其親覽,並說明圖款的來源和典故的出處,經過篩選確定後,再鑄成實物樣品讓其過目,滿意後方準開鑄。

虎拍藝術網:紅袖添香夜讀書之大明宣德爐

想要收藏或瞭解大明宣德香爐首先要具備一定的辨別能力。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從哪幾個方面可以快速、準確的辨識大明宣德爐。大明宣德香爐具有其特有的特色。

1、大明宣德爐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圓唇,頸矮而細,扁鼓腹,三鈍錐形實足或分襠空足,口沿上置橋形耳或了形耳或獸形耳,銘文年款多於爐外底,與宣德瓷器款近似。

2、爐的特色:一是原料多,除銅之外,還有金、銀等貴重材料加入,所以爐質特別細膩,呈暗紫色或黑褐色。二是煉次繁,一般爐料要經四煉,而要經十二煉,因此爐質會更加純細,如嬰兒膚。三是閃金光,鎏金或嵌金宣德爐金光閃閃,給人—種不同凡器的感覺。

3、宣德爐最妙在色,其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史料記載有四十多種色澤,其色的名稱很多。舊說有五色,分別為佛經紙,慄殼,茄皮,棠梨,褐色,其中以佛經紙色為第一。

虎拍藝術網:紅袖添香夜讀書之大明宣德爐

目前就有這樣一件大明宣德香爐展現在國內知名藝術網站上—虎拍藝術網。這件大明宣德香爐出自明代,銅製香爐,鑄工質量平均、精緻,造型古雅渾厚,敞口,頸矮而細,扁鼓腹,三足雙耳爐,香爐外底鑄有銘文落款。藏品包漿溫潤,寶氣內蘊,長時間不變。焚香習俗通常人們為了禮儀將衣服薰香,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歡在讀書、寫字的書房內,焚上一柱香,營造“紅袖添香夜讀書”的意境。

虎拍藝術網:紅袖添香夜讀書之大明宣德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