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瓷器款識,讀完下文便知曉

明宣德瓷器款識,讀完下文便知曉

Ming Xuande porcelain inscriptions, read will know

明宣德瓷器款識,讀完下文便知曉

款識

宣德青花款識曾有滿器身的說法,瓷盤無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據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頸、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書寫。早期為四字篆款,其他多寫楷書。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六字款有“大明宣德年制”雙圈雙行楷書款、六字橫款、六字豎款。四字款有雙行雙圈楷書款、四字橫款、四字豎款、四字篆書款。主要是以器物足內中心的青花雙圈六字雙行楷書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個別用“造”,“宣德年制”四字款較少。民窯器大多書“福”、“壽”及梵文

明宣德瓷器款識,讀完下文便知曉

青花雙圈六字雙行款書於瓶、罐、碗、洗、壺、盤等器物底部。六字橫款多書於缸、盂、鳥食罐、弦紋爐、撇口盤、高足碗等器物上。六字豎款一般書於香爐、碗心裡部及壺流柄上。四字款一般書於碗、高足杯的底部和梅瓶的肩部。高足碗的款識一般是在碗心,多為雙圈六字。盤為釉底的常底心書款,盤為砂底的落款於肩部、側面或折沿下。

宣德青花款識字體結構佈局都很規矩,字與字之間距離、筆劃粗細適中,模仿晉唐小楷的筆法,頗有顏體書法之韻味。筆法遒勁有力,書寫工整、結構端莊、字體清晰,渾厚而古樸。古陶瓷鑑定家孫瀛洲先生總結宣德款識,作有歌訣“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陽陰,橫堅花四雙單園,晉唐小楷最出群”。楷書款“大”字多撇短,捺長。“德”字“心”上無一橫,這是沿用漢碑中的古體寫法。“德”左右兩部分靠得很緊,看似不太協調。“制”字中“衣”的橫邊不超過“刀”,“衣”字第四劃的勾與第五劃的撇不相連。篆書款書寫極少,雙圈往往有深淺,六字有的大小不一,字體清晰、圓潤,起落筆處呈尖狀,“德”字“心”上有一橫,“宣”字左邊一點多不過橫,右邊一勾下垂,“制”字下部的“衣”字一橫較短

宣德年款

Xuande model

宣德款的常見筆跡特徵:字體寫法不一,風格多變

宣德官窯楷書年款中,有一種風格尤其突出,其筆法工整、清秀、剛勁,自然大方,以前人們多認為這是仿晉唐小楷的筆法,後有人提出宣德官窯年款的藍本,出自當時功力深厚的大書法家沈度之手。沈度以長於“臺閣體”書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賞識,名重一時。“臺閣體”結構以方正為主,筆道粗細一致,各部停勻,屬於楷體,適合皇家的欣賞口味和審美標準。書寫一筆不苟,法度謹嚴,點畫巧妙,轉折分明,提按清楚,運筆便捷利落而沉實;線條輕重,粗細有變化,其收筆、落筆、撇捺、轉折勾挑處,既有法度,又不刻意做作,字中牽絲搭筆,顯得十分自然。可以肯定的是,當時景德鎮御窯廠臨摹當時官方常用“臺閣體”書寫宣德款絕非一人。因此造成宣德官窯瓷器上年款字體的寫法不一。

以“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為例,常見“大”字的撇畫,下分割第一筆橫劃,有右邊長的,也有左邊長的,也有左、右相等的,且這一橫還有長短之分的。但,由橫劃左側三分之一處分割為常見,並且上方出頭適中,過長者為清代仿筆特徵。

“明”字的日部常低與月部,日與月的最下一橫筆,其左右高低、倚斜之勢基本保持一致,在一個基準線,而月部卻絕無長勾現象。

“宣”字第一筆向右點,往往與第三筆橫勾連接。第三筆橫勾左高右低,帶動整體橫劃有倚斜之勢。

篆書“德”字心上有一橫,而楷書“德”字心上無一橫。“德”字雙人旁與左邊有支離不合之貌,“德”字“心”中三點在一個基本平直面上,最後一點無拖拉。

“年”字雖然有五種不同的寫法,但第四筆用向右平斜點代替短豎,少有右短豎為常見特徵。本朝款不見第四筆左斜是宣德款的重要特徵。第五筆左高右低,倚斜之勢能收得住,筆不下塌。最後一筆直畫下端常見頓筆收尾色濃,極少見尖銳之鋒。

“制”字下“衣”一點或有或無,有“衣”款將點和第三筆的撇一筆連成。“衣”字提筆和撇筆書寫無連接,“衣”字提筆與捺筆分筆書寫常不在一個對應線上

仿宣德年款

Generic Xuande models

仿宣德款自明代正德開始,字體不如宣德款遒勁,顯得方正寬博。具有正德款寫款特徵。明正德仿宣德官窯制器,因為“年”字的書體是正德的特色(雖然不是絕對),但“年”字的真款第四筆一小平右點,在正德瓷器上常書寫成一小橫。萬曆民窯青花仿款,筆畫豪放跌宕,青花雙圈緊靠圈足,線條無力松棉。“宣德年造”、“大明宣德年造”青花楷書款多為明正德、天啟、崇禎等朝寄託款及後代仿製。“德”字“心”部加一橫的,基本可以斷定為後代仿製。至於部分仿宣德款較為成功,是字與字之間的空間處理,字體的特徵、書法,都極忠於原器,所以鑑定時如不注意其製作、造型、紋飾及釉色等項,即易魚目混珠,被矇騙過去。而正德以後,至民國大肆仿造。其款識帶康熙楷書款風格為最多見。從寫法看,字大而工整,字間布白舒展。不象真器款識,字有大小的不同,倚斜之勢的六字雙行,常顯高低錯位之分。康熙楷書仿款,雙圈青花粗細濃淡一致,首尾無明顯的接筆痕跡。“大”字的撇畫橫筆以上出頭過於長;“明”字月部第二筆橫、豎、勾轉折處,具有宋體的外拓性;“制”字下“衣”豎提後直接寫捺,或者“衣”字提筆和撇筆書寫連接一線;萬曆或者康熙有的仿款,楷書筆畫不同真款橫豎粗細大致相同,而顯示出橫細豎粗特徵。在仿宣德青花款的髮色上,康熙青花瓷器因施釉方法採用了吹釉工藝,釉面薄,青花髮色濃豔明麗,不見了鐵鏽結晶斑。至於後貼款的鑑別方法就不在這裡討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