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瓷器的頂峰:宣德

明宣德皇帝朱瞻基1424年登基,在位十年,為明朝第五位皇帝。

在位期間,全力發展社會經濟,提倡藝術創作,為明朝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不論繪畫、書法,還是瓷器、漆器、銅器等,皆有輝煌成就,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明代瓷器的頂峰:宣德

明宣德 青花地拔白卷草紋魚簍式尊

宣德皇帝不僅支持藝術事業發展,他本人更是親自參與藝術創作中來,而且水平也是非常高的。

明代藏書家,學者姜紹書《無聲詩史》一書也說宣德:“帝天藻飛翔,雅尚詞翰,尤精於繪事,凡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無不臻妙”。

現今流傳宣宗的書畫作品中,數《武侯高臥圖卷》《三陽開泰圖》《三鼠圖》最為著名。

宣德帝對藝術的極度喜好,大大促進了明初宮廷藝術全面發展。其中,尤以瓷器最為顯著。

開一代未有之奇的青花、天成自然的灑藍、 珍貴無比的祭紅等等,皆代表了明朝藝術的最高水準。


明代瓷器的頂峰:宣德

明宣德 青花松竹梅紋碗

宣德瓷造型凝重渾厚;胎質細膩,多細砂底,琢器接痕少見;釉面一般都能見到橘皮紋。

用三十倍左右的顯微鏡可以看出宣德官窯瓷釉內的氣泡成大、中、小不同的氣泡群,群與群之間的間距較疏朗,凡氣泡密集而整齊者大多非宣德瓷。

盤、碗之底足多數有稜邊感,非滾圓之“泥鰍背”;宣德大盤之底足內牆自上而下向外斜削;圈足常見火石紅。

宣德官窯青花瓷,除極個別青花翠豔而無黑鐵斑外,絕大多數有黑鐵斑;官窯青花器以小筆觸上彩,無一筆塗抹的製作。

宣德制瓷,諸料悉精,青花最貴。


明代瓷器的頂峰:宣德

青花松竹梅紋盤

宣德青花瓷器造型敦厚端莊,釉面青亮,紋飾細膩豪放,筆法瀟灑,一向被列為明代青花之冠。

此盤主題紋飾為松竹梅紋。松竹梅世稱“歲寒三友” ,寓意高風亮節。

外壁繪畫的庭園仕女圖為研究明代貴族婦女的生活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由於宣德時期青花原料數量較少,因此在青花器上繪製人物圖案者為數不多,此器則更顯珍貴。


明代瓷器的頂峰:宣德

青花人物紋高足碗

明宣德青花使用進口青料,此種高鐵低錳料在燒成過程中青料易暈散,故所繪紋飾不夠清晰。

此碗青色較為淡雅,紋飾比較清晰,實為難得。其雲氣紋用粗、細線勾畫輪廓,此畫法對後世瓷器紋飾亦有影響。

明宣德時陶瓷器物中以人物紋為題材者較為少見,故此碗為宣德時期人物紋器物的代表作品。


明代瓷器的頂峰:宣德

青花纏枝花紋天球瓶

明代是中國青花瓷器生產的黃金時期,而宣德朝則是明代青花瓷製作的頂峰階段。

宣德年間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蘇泥勃青”料,青花上有金屬光澤的黑斑,成為宣德青花瓷器的重要特徵;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使用國產青料,其特點是青花髮色淡雅,少有暈散和結晶斑。

這件宣德青花天球瓶上的青花色澤淡雅,當為使用國產青料描繪而成。


明代瓷器的頂峰:宣德

青花夔龍紋罐

宣德青花圖案以線條流暢、紋飾豪放生動著稱。夔龍紋樣用於青花瓷始於宣德朝,至成化時已成為瓷器上的典型圖案,後世亦多延用。

宣德時所用青料據明萬曆時王世懋《窺天外乘》和黃一正《事物紺珠》中所記為“蘇麻離青”,這種青料含鐵量高,含錳量低,在適度的窯爐氣氛下燒成後能呈現寶石藍般鮮豔的色澤。

但由於含鐵量高,在青花色彩上常自然形成不均勻的黑色結晶斑點,與豔麗的藍色相互映襯,更增其藝術魅力。此罐之青花色澤即具有這一時代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