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縣聚力打造華夏四聖文明傳承區紀實

白水,因境內白水河而得名。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滋養著這片沃土,倉頡造字、杜康造酒、雷公造碗、蔡倫造紙的文明佳話均發生在這裡。故而,白水又有“四聖”故里之美譽。

傳承和弘揚“四聖”文化,白水縣歷屆縣委、縣政府一直在努力。2016年9月,白水縣十七次黨代會提出了打造華夏四聖文明傳承區、中國現代蘋果產業示範區、陝西食品工業成長區和渭北綠色生態旅遊區的準確定位,並將其作為引領白水經濟發展的總綱。

“十三五”以來,勤勞、務實、勇敢的白水人按照縣委嚴、實、新、尊、合的具體要求,把傳承和弘揚“四聖”文化作為經濟發展轉型的有力抓手,聚力擔當、務實作為。目前,華夏四聖文明傳承區已初具雛形。

倉頡廟中華上古文化園呼之欲出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倉頡廟位於白水縣城東北35公里處史官鎮境內,北屏黃龍山,南臨洛河水。據《倉頡廟碑》記載,漢延熹五年(162年)已頗具規模,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

倉頡廟內現存有以元、明、清為主的古建築群,精美壁畫19幅,珍貴碑刻16通。尤其是被專家譽為“綠色國寶,活著的文物”的40餘棵千年古柏環繞於廟,與山東曲阜孔廟、橋山黃帝陵之古柏群並稱為中國三大古廟古柏群。“倉頡28字鳥跡書”是中華民族第一篇用文字記錄的史書。

在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白水縣立足倉頡造字文化,打造“中國字都”、建設中華漢字文化教育傳播基地、“世界文字文化交流中心”為核心板塊,計劃總投資51.09億元的倉頡廟中華上古文化園項目通過規劃評審,並於2017年7月正式進入國家財政部PPP基礎信息庫。

4月11日,一期PPP項目正式簽約,佔地面積2157畝,總投資15.8億元。標誌著白水“華夏四聖文明傳承區”建設核心項目從規劃理念正式進入落地實施階段。

未來的倉頡廟中華上古文化園依託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倉頡廟與墓”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倉頡傳說”精心策劃,“一軸、兩帶、三片區”為空間結構佈局的總體規劃,將建設貫穿倉頡廟——史官古鎮——倉頡漢字學院的文字——文化——文明發展南北中軸;以脫貧攻堅為主的文聖北路及S308兩條美麗鄉村民俗體驗特色旅遊發展帶;以倉頡廟片區、史官古鎮片區和倉頡漢字學院為主的“三片區”。

已經簽約建設的一期項目主要建設倉頡廟片區和史官古鎮兩大片區。建設倉頡廟入口區、倉頡廟大門、倉頡廟中心區、柏樹紀念林、下沉式窯洞、中軸景觀區、四合院綜合體驗區、史官鎮功能配套區、市政配套工程、主幹道路工程等。

目前,倉頡廟中華上古文化園PPP項目已列入2018年縣級重點工程。

傾力打造中國字都

作為白水縣打造華夏四聖文明傳承區的核心板塊,倉頡廟中華上古文化園項目功能上涵蓋了“文字起源——文字構成——文字演化——文字變革”的發展歷程,並依託中國及世界文字博覽,打造世界級的漢字論壇,繼而將白水打造成中國字都。

創新、開放是驅動白水縣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2016年以來,白水縣聯合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將傳承多年的穀雨祭祀倉頡活動升級為穀雨祭祀倉頡暨“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佈活動,“和”“融”“新”相繼被確定為2016年至2018年“一帶一路”年度漢字,使古老的倉頡文化搭上了“一帶一路”發展的快車。

2016年5月,白水縣應邀參加聯合國中文日活動,白水代表團以傳統書畫的形式,以字聖倉頡、敬聖崇文、中華漢字三大板塊對倉頡廟、白水倉頡文化、漢字的演化等進行宣傳展示。聯合國新聞部馬丁·內西爾基主任逐一瞭解了每一塊展板的內容後表示:“陝西白水展示的倉頡傳說故事形象生動,展現了漢字文化的獨特魅力,對於推動中文在聯合國的使用有積極作用。”

維也納孔子學院院長李夏德也表達了將白水漢字文化展覽搬到孔子學院的強烈願望。

“白水是優秀傳統文化的聚集區,‘四聖’文化中包含著激勵青少年勇於創新,敢於創造的精神核心。在白水開展研學旅行,有著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優勢。”白水縣倉頡廟景區管委會主任張延成表示:“項目推進是落實‘四五六’戰略佈局,尤其是華夏‘四聖’文明傳承區建設發展的有力抓手。”

有家長如是說:“讓孩子來這裡,才能真正瞭解中華歷史的悠久。”

文化軟實力促經濟轉型發展

而今,在白水,圍繞“四聖”文化的挖掘、傳承、弘揚和招商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展。

倉頡廟中華上古文化園項目之外,白水縣依託杜康墓與釀酒遺址以及五千年的杜康酒文化,擬規劃建設杜康谷旅遊開發項目,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杜康大殿、杜康塑像、古釀酒作坊、中華酒文化博物館及仿古大街等旅遊景點。目前,項目可研報告已上報;雷公遺址、雷公墓等修繕工作正在展開,計劃建設雷公制陶體驗區等,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雷公廟會”(祭祀活動)進行傳承完善。

白水縣還以傳承和弘揚“四聖”文化為核心,以核心價值觀“六進”工作為抓手,紮實開展“橫向到邊的行業深化活動、縱向到底的鎮村創新行動、立足傳統的文化傳承行動、面向未來的青少年奠基行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轉化為廣大幹部群眾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白水縣以樹立身邊典型榜樣,凝聚向上向善精神力量為根本,組織開展了道德模範評選表彰、“脫貧(創業、致富)之星”評樹活動,有效提振了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激發了貧困群眾主動脫貧的內生動力,發揮了先進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以“萬條家訓進萬家”活動為抓手,號召全縣廣大群眾立足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特點,新立家訓或展示祖訓。共徵集家訓近千條,精心選擇320條優秀家訓彙編成《白水家訓集錦》,並在全縣17個“萬條家訓進萬家”活動示範村發放5300餘份,引導兩萬餘戶家庭制定了家訓;弘揚地域文化,全面推進村歌村史工程。目前,“美在白水”鄉愁館、杜康鎮鄉愁館、堯禾鎮史館、西固扶蒙、雷牙富卓村史館已建成開放,編撰完成《水蘇村史》等11個村史,30多個村形成初稿,73個村完成村歌詞曲譜寫,組織群眾學唱;在鎮(辦)村(社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景觀、文化牆、文明巷(街)道,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